“如果说有一个人的经历能够完整地反映中国汽车工业最初3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个人无疑应该是饶斌。”
“如果没有饶斌的全心投入,中国汽车工业又是另一种景象,大家尊称他为‘中国汽车业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这是中国汽车界对饶斌的评价。
我的手头有一本书《饶斌传记》,封面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这个人正静静地望着21世纪,望着每天车水马龙的街道,望着那些飞速行驶的汽车,他就是饶斌。
已故多年的饶斌,对我们来说似乎有点儿陌生,因为在他完成一汽、二汽创业的时候,今天的汽车人或者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或者尚在幼年,于是我们只有通过这张照片去寻觅历史的瞬间。常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遨游,我的心就不再平静。
这是一双独特的、盛装着无尽思索的眼睛。它坚毅、执著,又有一份倔强。当我望着这样一双眼睛,就有一种敬佩浮上心头,我觉得他就在我的面前,就在那街头流动着的五彩缤纷的汽车里。
1953年7月,是他把第一锨黑土抛向毛泽东亲自题词的一汽建设奠基石,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从此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又是他接受了生产红旗轿车的任务,1956年7月,一汽总装线上开出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4年,他又艰难地主持创建二汽……
可是,人们是否回味过,这个被大家尊称为“中国汽车业之父”的人,他曾得到过什么?期望过什么?饶斌的夫人张茅这样评价他:他简直就是一个视汽车为生命的人!
饶斌提出用“聚宝”的办法建设二汽,由全国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企业包建各个分厂,形成系统的现代化汽车制造企业。与建设一汽相比,饶斌更是呕心沥血地领导了二汽的基本建设和设备安装。二汽筹建之初,饶斌根据一汽的经验,制定了建厂方针:坚持自力更生、自我武装,用“全国聚宝”的方法,组织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
在一汽,他工作了7年,而在二汽,他一干就是16年。
1978年,二汽提前7天完成了年产3000辆的任务,并在1979年被列为正式生产企业。这一年的2月,已经66岁的饶斌离开了二汽。
离开二汽后,饶斌并没有离开汽车,曾担任一机部副部长、机械委汽车工作组组长,1982年出任新成立的中汽公司第一任董事长。这期间,他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措施,实现了“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结束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汽车生产结构调整”等历史性的转变。
1985年11月以后,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董事长的职位上退下来的饶斌,仍然为汽车业四处奔忙。他为了南汽的基建贷款问题,刚出差回京就亲自走上高楼找财政部负责同志协调,还经常为南汽的产品升级换代操心得睡不好觉。
1987年7月,饶斌为轿车的生产进行着筹划,先去上海调研,再去北戴河开会,研究轿车发展的事宜。时值盛夏,74岁的饶斌顶着高温酷暑到上海大众进行调研。他特别注意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对每台新设备都要了解它的优缺点,关注它的生产能力,但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这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就这样在照片里,站在岁月之河的上游,静默地看着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景象。
望着《饶斌传记》封面上的这张照片,我忽然发现,他的目光是如此独特,没有外露的锋芒,没有志得意满的骄横,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呢?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倔强。
我不知道饶斌的照片出自何人之手,但这似乎并不重要了,他于我,不是一幅照片,他是中国汽车工业众多杰出代表中的一位,是把汽车当成自己的生命的人,他住在我绵长的记忆里。
信报记者 崔庚
中国汽车界杰出代表
万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王金玉:北汽福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家绪: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刘卫东: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安庆衡: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汤玉祥:郑州宇通客车股份公司董事长
张小虞: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张兴业: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苗圩:原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
竺延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丁磊: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祖涛: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组成员、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
饶斌: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首任厂长、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
胡茂元: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