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轿车行业中外合资高潮渐渐成为过去,重卡行业的“合资热”悄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继6月21日韩国现代与广汽集团正式签订合资生产商用车协议之后,福特也将在江铃股份投产其重卡产品CARGO,德国曼—斯太尔公司在与中国重汽集团完成斯太尔技术引进后,也将与浙江金华青年集团合作生产重卡。
在国内轿车市场基本完成布局之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集团和国内企业,把目光投向了重卡市场。一时间,重卡已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投资最密集的领域。
各路资本纷纷涉足
近几年,国内重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04年产销同比激增40%以上;另据有关人士预测,在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重卡将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与过去轿车市场需求火爆时引发投资热一样,前景巨大、利润丰厚的重卡市场也引来了各路投资者觊觎的目光。
在我国入世之前,国内重卡市场一直是一汽、东风、中国重汽等少数几家国有大型企业唱主角。入世后,这一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外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军国内重卡市场。
最早行动的是国际三大重卡巨头戴—克、沃尔沃和雷诺公司。与一汽集团在重卡项目上谈判破裂之后,戴—克早早将合作对象锁定了北汽福田;2003年6月9日,沃尔沃就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合作,双方投资16亿元共同成立了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而在随后的2004年,雷诺也与东风汽车签署了原则性协议,将在东风柳汽基础上建立合资公司,生产货车及货车零部件。
其他的外资力量也纷纷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6月21日,韩国现代与广汽集团在广州正式签约成立商用车合资企业,该项目总体规模为年产各类商用车20万辆,预计总投资12.4亿美元,初步计划于2007年投产,2011年达20万辆的产量。而在稍前的5月18日,德国曼公司与陕西重汽签署了全面技术合作及重卡技术转让协议,与此同时,曼公司也将与浙江金华青年集团合作生产重卡。
外资看好重卡市场,国内资本也不甘落后。在北汽福田、春兰汽车等民营企业成功进军重卡市场之后,南汽、江淮等汽车生产企业也纷纷涉足重卡。6月初,江淮汽车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推出了全新重型卡车产品“格尔发”;6月28日,南汽进军重卡市场的首辆新车“凌野”也正式投放市场;就连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一拖集团福赛特股份汽车公司,也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其新型东方红重卡产品。
竞争升级格局谋变
我国重卡市场历来分为三大板块,但是由于各种资本相继进入、重卡技术升级速度加快,三大板块之间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汽和东风是国内重卡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集团”。前几年一直占据重卡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其传统市场主要在15吨以下,集中在8—10吨左右。由于高吨位、大马力是今后我国重卡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两大集团近年来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技术升级,但市场份额仍呈持续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两大集团市场份额减少至50%左右。
在“第一集团”内部,两大企业亦有喜有忧。东风无疑是今年上半年重卡市场的最大赢家,其销量同比增长达14.33%,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一汽则受众多对手的夹击和新品上市、生产平台转换的影响,销量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被迫让出了国内重卡市场老大的位置。
“第二集团”是中国重汽、陕西重汽和北汽福田,它们主要是15吨以上的产品,占据了这一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凭借着“合资”和“技术”两张牌,中国重汽成为近些年重卡市场的最大亮点,已位列于国内四大卡车生产企业之一。继2004年市场销量同比大增114.89%之后,今年上半年再续神话,其重卡同比增速高达80.08%。而北京福田则“黑马”本色依旧,上半年重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其市场份额与去年的行业老大一汽集团已相差无几。由于在产品技术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企业上升势头迅猛,已成为第一集团最有力的争夺者,他们将是左右我国重卡市场格局的最大变量。
“第三集团”都是重卡领域的新军生产企业,其中包括安徽华菱、中国一拖、上海汇众等生产企业。除个别企业外,多数企业销量不足千辆。在2004年一些企业销售同比甚至出现负增长。第三集团市场占有率不足5%,尚不足以对第二集团构成威胁。
产能技术存在隐忧
我国汽车产业市场增长,往往会伴随着产能的急剧膨胀。重卡行业的密集投资,也引发了有关人士对产能过剩的担忧。
在经历了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各方面对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的重卡市场寄望甚高,但今年上半年重卡市场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汽车厂家的估计,不仅没有延续往年的辉煌,反而出现了平稳甚至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重型汽车完成产销121124辆和104659辆,与2004年同期产销118999辆和109388辆相比,产量上升了1.79%,销量却下降了4.32%。
江淮汽车有关人士认为,前几年重卡市场增长过快、各方投资过猛,使市场有点“提前过剩”。
先行者有些担心,而后来者却是信心百倍。日前,浙江金华青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庞青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卡市场根本不存在过剩,反而才刚刚开始,“因为国内的重卡根本不是重卡”。“只有在重卡行业疲软的时候进入,才能和市场的发展一起健康成长”。
相比于产能问题而言,技术可能是制约我国重卡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在我国汽车界曾有一句名言:“造轿车是大学水平,造重卡是研究生水平。”这也说明了技术在重卡行业的重要性。目前,我国重卡虽然在价格上有相当的优势,企业也在逐步加快技术引进和吸收的步伐,但仍然跟不上国际重卡的发展潮流。一份名为《2004年重型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当前重卡虽距真正同时达到高速、高完好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科技5项指标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种发展趋势国内已经出现,未来5年中国市场重型卡车的竞争很可能会像轿车一样白热化。因此,如何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在对外合作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已成为国内重卡企业的当务之急。文/本报记者 李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