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汽收购罗孚祸福难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15:50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收购成功仅仅是第一步,南汽还将面对产权、消化能力、资金等三大难题。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南汽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的今天却陷入亏损的境地。如今,南汽竟出手收购连宝马都望而却步的百年罗孚,人们不由担心:南汽今后的命运究竟如何?

  有时候胜利来得太突然,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和不敢相信。

  7月23日上午,英国BBC电视台画面上,南汽集团总经理特别助理王耀平面对电视镜头挥拳庆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之前,负责英国罗孚汽车资产托管的普华永道(PWC)刚发表声明,已将罗孚汽车及其发动机公司的资产出售给该公司。

  “三方竞购,南汽胜出”,消息一出,业界一片哗然,因为在这场博弈中,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实力,还是从竞购条件看,南汽集团都不是最佳选手——没有人会料到罗孚会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方式完成其在英国汽车工业上的历史性谢幕。

  面对南汽的成功,业界更多的是对其进行质疑:南汽为何胜出?其中是否另有隐情?精明的上汽会不会借机布局?收购的具体价格是多少?并购资金从何而来?南汽如何盘活罗孚?南汽又如何解决内部管理问题?一时间,各种猜测和矛头再次纷纷指向这次轰轰烈烈又疑雾重重的竞购案。

  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单独完整地复原出这次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截至记者发稿时,南汽高层继续保持缄默,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南汽集团只象征性地给媒体发了一篇简短的新闻通稿,对此次收购的主要原因、意义及南汽的发展动态进行了简单说明。

  猜测和质疑还在继续。

  上汽布局?

  尽管整个收购事件都湮没在迷雾之中,但仍然有些细节被透露出来。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上汽并购罗孚递交的竞标价为5000万英镑至6000万英镑(约合8700万美元至1.05亿美元),在竞标书中,上汽表示愿意雇用3000名罗孚员工;南汽开出的竞标价与上汽差不多,但承诺雇佣员工人数是2000名。

  为何在企业自身条件明显优于其他两家竞争对手的条件下落败?英国《每日电讯报》对此进行了解释,普华永道发言人表示:“南汽的竞标金额明显高于其他对手,并且没有什么附加条件。上汽有一系列的附加条件,使得我们最终选择了南汽。”

  普华永道负责罗孚汽车公司破产托管事务的Tony Lomas表示:“直到上周,上汽只是要得到发动机生产厂的资产,在这周一,上汽提出了针对罗孚集团和发动机生产厂的有条件的竞标,但上汽竞标的金额和附加条件使得我们最终选择了南汽。”

  上汽股份23日晚就“罗孚竞购战”结果对新华社记者首度做出回应,对于普华永道对罗孚汽车剩余资产的竞购过程和所宣布的决策表示遗憾,并声明,“对于此前已经购得的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上汽股份将遵循国际惯例,采取法律手段严格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表面上看是南汽胜了,但事情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有分析人士这样推测,这很有可能是精明的上汽精心布下的一个局:先与罗孚周旋,步步为营,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宣布退出全面收购,然后采用迂回战术,重新入局。

  “为收购罗孚,上汽进行了精心准备,你说它会半途放弃吗?”该人士继续分析道,在衡量收益和风险后,让南汽进入,之后,“不排除上汽将来再与南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携手合作的可能。”

  实际上,上汽与南汽合作的风传由来已久。今年年初,业内就传出南汽集团将与上汽集团联合收购罗孚的消息。按照当时的说法,上汽、南汽、罗孚三家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合资公司的生产基地将建立在江苏南汽江宁基地。

  “在不久的将来,上汽和南汽就有可能重新坐下来谈判。”分析人士说。

  悬疑仍存

  然而,在业内分析人士眼里,竞购成功仅仅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首先是罗孚产品的产权问题。

  据悉,英国罗孚的主流产品包括罗孚25、罗孚45和罗孚75车型。但在此之前,上汽曾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了几乎囊括罗孚所有技术核心的知识产权,包括罗孚1.1L至2.5L全系列发动机,罗孚25型、罗孚75型两个核心技术平台;日本本田收回并销毁了罗孚45型轿车的技术、设计蓝图、资料和关键设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罗孚和MG品牌的使用权尚在宝马手上,这就意味着南汽生产的罗孚产品不能使用这两个品牌。

  抛除这些,南汽实际购得的罗孚剩余资产——包括2个汽油发动机工厂、1个柴油发动机工厂、3个车型整车厂以及变速箱厂、注铝厂和科研装备。也就是说,被购买的罗孚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些非主流产品和一堆机械设备。

  “如果南汽要生产这些车型和发动机,就必须向上汽购买知识产权和设备,否则就得重新开发新车。你说花这样的代价进行收购是否值得?”业内人士这样反问记者。

  其次是南汽的消化能力问题。

  1905年创立的百年罗孚也曾辉煌过,但在市场竞争中,在英国本土汽车工业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中,罗孚未能幸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罗孚品牌仅在英国本土较有名望,但在北美、欧洲都不是主流品牌,中国消费者对其也不甚了解。更为重要的是,罗孚的车型大部分比较陈旧,需要持续的研发力量才能开拓市场,这就需要强大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资金来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运作,南汽是否有这样的消化能力值得怀疑。”

  第三最关键的是资金问题。

  罗孚曾是汽车业界并购案失败的典型案例。德国宝马购买罗孚,前后共投入30亿美元仍然无力使其扭亏,最后不得不剥离了部分资产后,象征性地以1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凤凰财团,还给凤凰财团提供了4.27亿英镑的长期无息贷款,直到罗孚破产这笔贷款仍未偿还。去年由凤凰财团经营的罗孚亏损额高达60亿美元,破产前它每月亏损额为2000万英镑。

  对收购资金的由来,南汽公关部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南汽跃进”南京中央路地块拍卖所得8.5亿元中的一部分以及自有资金;二是来自银行融资。据了解,“南汽跃进”在土地拍卖后,在南京江宁科学园建设的商用车基地耗资10亿元,尽管不是一次性投资,但究竟用了卖地所得的多少钱,南汽有关人士并没有对外透露。

  从去年开始,南汽已出现亏损现象。“南汽要拯救罗孚,就必须盘活在英国的部分资产,并在英国雇用2000名职工,但这对于正处于亏损的南汽而言,前途无疑充满风险和变数。”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道。

  同时,据《泰晤士报》最新报道,南汽在过去的3个星期里,一直在寻找资金方面的帮助,希望能得到2500万英镑到4000万英镑的资金援助,《泰晤士报》据此对南汽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恢复罗孚在英国的生产,表示怀疑。对于举步维艰的南汽来说,它究竟拿什么来拯救罗孚?

  质疑南汽

  在新闻通稿中,南汽称,其成功收购罗孚公司的意义在于:一是可以借此盘活企业现有的存量资产;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三是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收购完成后,南汽已全面展开各项工作,将以可行的方式在中国和英国组建汽车业务。

  看起来很美。只是,在市场培育期英格尔做砸了,在市场飞速增长期菲亚特亏损了,在市场发展期新雅途半死不活,两次与民营企业联手却无疾而终的南汽,在规划这些宏伟志愿时底气何在?

  质疑一:昔日的辉煌被如今的亏损取代,南汽首先要解决职工的饭碗问题和自己的生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发展和图强。最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好,南汽哪里有时间有精力有财力有能力来保证南汽罗孚的发展?

  说起南汽曾经的辉煌,南汽的老职工仍然有割舍不掉的情怀。“南汽曾经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1947年建立,1958年生产出第一辆跃进牌轻型卡车,曾被业内称为中国三汽。”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的南汽曾以彩电作为职工年终奖,在江苏引起了一场不小轰动。当时一台彩电2000多元,凭票购买,一张票的黑市价就在千元以上,而国内员工的月工资不过百元。

  时过境迁,光彩不再。2003年,南汽在六大汽车集团中排名第五,2004年降至第11名,亏损额达到4亿多元。今年前5个月,南汽累计销售量4.26万辆,同比下降5.9%。如今,南汽还在亏损线上苦苦挣扎。据南汽职工讲,他们工资收入很低,有些地方接近甚至低于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

  在这种现状下,南汽能否对收购来的罗孚用心经营就很值得怀疑。

  果不其然,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南汽集团与一些竞购罗孚的失败方进行了接触,准备出售这家破产的英国汽车公司的多数股权。这距离南汽竞标成功仅仅3天时间。而“南汽的出售尝试可能引发对竞购程序的争议,上汽和David James两方都对普华永道选择南汽的做法感到愤怒”。

  质疑二:从英格尔到菲亚特,从民营资本到新雅途,南汽没有走好一条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多次触礁之后,南汽仍然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仍然局限于在自己的视野内航行。如果南汽集团管理团队不能彻底改变这种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自傲自大的弊病,南汽会带着罗孚驶向何方就不得不让人担心。

  此外,“南汽本身还有很多不能承受之重。”一位熟悉南汽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今天的现状,是与南汽集团管理团队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自傲自大的发展思路有关。

  在轿车项目上,南汽最早引进了英格尔生产线,据报道,该车在世界上总共卖了400万辆,可由于决策上的失误,南汽将其导入出租车市场,在中国刚卖出几千辆就砸了牌子。

  2002年外地出租车司机以堵住南京长江大桥的形式发泄不满,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直接导致了最后的停产。中国最大的一起倒牌子的事件似乎应该是开封英格尔出租车司机集体诉南汽南亚公司,最后原告获得200多万元赔偿。

  之后,南汽选择了菲亚特。但成立3年来,由于南京菲亚特无力实现战略部署,中长期战略计划不能成型,至今仍在原地踏步。从茅晓鸣到景伯青到孙勇再到叶良侠,几年来,南京菲亚特销售高管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对企业发展带来致命影响。走过2003年以后,在全国乘用车市场相当活跃的大环境下,2004年该企业销量大幅度萎缩,而2005年干脆制定了更为保守的年度销售计划,市场份额一降再降,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统计,今年1至5月已经降至1.2%,月亏损额达3000万元。

  失意于与外资的合作之后,南汽的注意力被民营资本吸引。2003年波导投资1亿元,控股无锡汽车车身有限公司58%,不到1年波导全盘撤资;2004年4月,夏新与南汽各出资50%成立南京君达汽车车身有限公司,9个月后夏新出局。在两个民营企业留下的残局上,南汽新雅途成立。

  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让南汽走出泥潭。据透露,在南汽四大汽车板块中,惟一能给企业带来较多利润的只有南京依维柯项目。“南汽目前有400多个汽车品种,但销量高的车型很少,有的产品虽然销量不错却不太挣钱。目前南汽的产能达到20万辆,实际利用率不到一半。” “南汽今天的局面,是受管理团队的经营风格和发展思路所束缚。”南汽的经销商如是说。 质疑三:有政府背景的高层管理者的进入,为死气沉沉的南汽注入了些许活力。但让毫无汽车背景的人去经营汽车,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代价。况且,仅仅依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如何能够改变已成惯性的南汽?如果不把原有的经理层班子调整过来,一位被架空的董事长将很快会对南汽束手无策。接手罗孚,南汽是真如它自己说的在自主品牌发展方面更多了一些底气呢,还是只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呢?南汽还有实力兑现“2年扭亏”的诺言吗?

  为改变现状,今年4月,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浩良就任南汽董事长,担任董事长多年的黄小平任副董事长。即使这样,南汽仍然不能摆脱掩耳盗铃之嫌。南京菲亚特一经销商告诉记者,担任南汽副手的黄实际上是跃进汽车集团的董事长,而跃进汽车集团是南汽最大的股东,因此,南汽领导层的变更实际上“换汤不换药”。

  同时,本报据可靠消息,南京菲亚特正面临着又一次的“人事调整”,南京菲亚特总经理苏同昌将被换掉,由菲亚特方面派人担纲。一方面,由不懂中国市场的外方人士负责要职,企业的发展前景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菲亚特已经对其在中国选择的合作伙伴南汽产生了信任危机,新婚的两人刚过完蜜月期,就已走至破裂的边缘,这能怪谁呢?

  选择有政府背景的王浩良入主南汽,南京市想重振南汽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但业内人士看来,如果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不改变,或者领导班子的变革不彻底,南汽要在2006年实现汽车产销30万辆、销售收入300亿元,2007年年产汽车50万辆、销售收入500亿元无异于纸上谈兵。

  记者 葛帮宁 黄超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