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情景喜剧重播 笑不笑由你(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 15:56  精品购物指南
  这是一个周末的白天,你打开电视,听见了一阵阵夸张的笑声——不是你在笑,是各个频道播出的情景喜剧中的“观众笑声”——终于几十个频道检阅完毕,你发现如果不想看专为小朋友们准备的《西游记》和动画片,那就只能看情景喜剧了。看,还是不看?笑,还是不笑?
  重播NO.1《我爱我家》 无法超越的群口相声

  当手中的遥控器转到宋丹丹那时还算年轻的笑脸和文兴宇至今保持的皱纹时,很多人会先惊讶地叫一声“呀!《我爱我家》又在重播”,兴致勃勃地观看一会儿,然后再感叹一声“怎么现在的情景喜剧都不如这个呢?”

  据说英达本人很不服气后来的情景喜剧无法超越《我爱我家》,在捧出了《中国餐馆》、《网虫日记》这样等着挨揍的东西,奉献了《心理诊所》、《候车大厅》这样无人喝彩的另类尝试后,他终于无奈地承认,最初的高度是给自己下的一个套。

  《我爱我家》之所以比后来的情景喜剧都吸引人,在于它反映了当时的城市文化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老革命的活跃、知识分子的无奈、妇女儿童的神经兮兮、小混混的玩世不恭,两代人、三代人因为文化差异产生的冲突,正是很多知识分子喜欢这部戏的原因——后来的情景喜剧相比起来都太鸡毛蒜皮了;另一个成功的原因是现在难以复出的强强组合:从美国回来无比崇拜情景喜剧的大胖子英达和写相声本子出身的小胖子梁左加上当时的文化先锋中胖子王朔,三胖子用群口相声般的说话方式告诉电视机前“端”的观众:其实活着可以很搞笑的。

  建议观看理由:90年代情景和笑料的重温;国内情景喜剧高峰之体验。
  重播NO.2《东北一家人》活雷锋救市

  这部以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主题歌开场的地方方言情景喜剧,掀起了全国人民学说东北方言的热潮,也是英达反映地域特色的情景喜剧中最成功的。由于剧中的全家老少三代人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发生的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反映了企业改革转制的喜忧,可以说承接了《我爱我家》反映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城市文化。

  它的笑料更多,富有东北文化特点的方言和顺口溜之外又加上了人物夸张的肢体动作,因此它也在各电视台频繁重播,是一位部分拯救了情景喜剧市场江河日下局面的雷锋,但也有人嫌它描写的市民文化浅白没有内涵,嫌它频繁制造的“笑点”并不幽默。

  建议观看人群:热爱或好奇东北文化的青年;不担心孩子看完满口东北话的父母。
  重播NO.3《闲人马大姐》忙里偷闲可看看

  “闲人马大姐”一点也没闲着:280集的超长剧集让主演蔡明积累了超强人气,迎接了演艺事业第二春,也让导演英达凭此剧获得了“飞天奖”,在央视非黄金时段名列收视第一名的成绩和不断重播的频率更让“马大姐”成为一种人的代名词。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久违了的筒子楼和睦邻里,和永远拍不完的家长里短,吸引了不少追看情景喜剧的观众。

  但正如英达在某访谈中说过的,他认为喜剧的规律就是角色比观众“低”,中国观众会认为“你比我强了我还乐什么啊”。因此他设计的马大姐也好,东北一家人中的全家老少也好,都是城市文化中比较底层、生活得比较不得志的人群——这很难让城市中越来越壮大的白领阶层(更不用说金领什么的)有认同感,就用《闲人马大姐》中的一句用来形容居委会大妈的话概括英氏情景喜剧的粉丝: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疾病偏多、知识偏少——长此以往,是否喜爱观看情景喜剧将变成城市人群划分阶层的又一个标志?

  建议观看人群:爱打听东家长西家短的;爱学老北京俏皮话的;爱怀念“管闲事、献爱心”年代的。

  关于情景喜剧的建议

  以上作品虽然有得有失,毕竟还是英达的得意手笔,虽无大突破,但有小新意,忙里偷闲还可以看看,但现在跟风赶制的大量情景喜剧更是惨不忍睹。北京台每晚晚饭时间的情景喜剧从描写亲情的《家有儿女》到再婚题材的《带着孩子结婚》,都只让人感到:小演员的喜剧天分和表现力还是很强的嘛。

  不要重播要新剧之四大建议:

  大腕不足别拿龙套凑——国外很多优秀情景喜剧(如《顺风妇产科》)不仅是实力派演员主演,还有明星大腕助阵,新鲜的面孔让观众看几百集也不腻歪。蔡明成为国内主演情景喜剧最多的演员对她个人来说是个骄傲,恐怕对观众来说是个煎熬吧?

  时尚不足别拿老土凑——《老友记》里的年轻人各个年轻靓丽,过的日子普遍时尚鲜活,国内的年轻人也想看情景喜剧,但一看都是穿着落伍的大姐大妈们在唠嗑,立马换台。

  投入不足别拿数量凑——几百集的长度里有时可以明显看出编剧和导演的力不从心:形式粗制滥造、内容简单平淡。资金中断了?编剧换人了?反正质量忽高忽低。

  如果你是情景喜剧死忠,觉得国内的作品实在不解渴,还可以搜罗它们欣赏研究:

  其他著名情景喜剧

  英国:《The Office》

  美国:《人人都爱雷蒙德》、《老友记》、《成长的烦恼》

  韩国:《顺风妇产科》、《澡堂老板家的男人》

  香港:《香港81》至《香港86》系列, 《男亲女爱》、《皆大欢喜》

  本报记者 吕佳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