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先生开着一辆广本雅阁3.0,与购车费用相比,一年花在养护方面的费用着实不菲:
除去雨季洗车略为频繁外,每月固定洗车4至5次,冬季洗车一次20元,其余三季洗车一次10元,一年累计1000元左右。
每5000公里更换三滤(机滤、汽滤、空滤)和机油,以一年跑25000公里计,每年需更换五次三滤和机油,每次360元,五次总计1800元。
车漆保护封釉,每年1000元。
一年一次大保养,包括清积炭、清油路、全车各项检查三项内容共计2300元。
……
杂七杂八的费用算下来,申先生一年花在汽车养护方面的金额高达6000多元,平摊到每个月为500多元。对于这项费用,申先生虽觉偏高,但还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他笑称,平时的保养总比大病之后的手术要廉价得多。
有市场调查表明:目前我国60%以上的私人高档汽车车主有给汽车做外部养护的习惯;30%以上的私人低档车车主开始形成了给汽车做养护的观念;30%以上的公用高档汽车定时进行外部养护;50%以上的私车车主愿意在掌握基本技术的情况下自己进行汽车养护。 “以养代修”观念的拓展,已成为汽车养护业蓬勃发展的基石。
商机引发白热化竞争
正是看到了中国这一新兴产业潜在的巨大利润,洋品牌利用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之机,挟资金和品牌优势率先抢滩中国的汽车养护市场。
美国汽车美容品牌特福莱,现在全国已有200家的特许加盟商。同为来自美国的汽车美容品牌,驰耐普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连锁加盟店已达800家,而其近期规划是达到1000家。更有外资润滑油厂商通过与汽车制造商成立合资润滑油公司,轻而易举地占据了这些汽车“初装油”和售后服务指定用油市场,比如今年6月8日,BP集团旗下的嘉实多联手东风成立合资油品公司推出双品牌润滑油。
拥有了主动权,就等于拥有了定价权。于是国内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涉足国内汽车养护业以期分得一杯羹。
有关统计显示,国外成熟汽车市场中配件占39%,制造商占21%,零售占7%,服务占33%。而国内汽车市场中配件占37%,制造商占43%,零售占8%,服务占12%。数据显示的售后市场在2004 年下半年开始得到重视,国内整车厂商几乎都加强了售后服务。
2003年底,广东AEC汽车集团向汽车后市场延伸,第一个车路饰超市在广州开业,2004年2月28日,AEC车路饰用品超市第二连锁店-番禺迎宾店开业。AEC车路饰连锁的年度扩张计划是50家直营店、200家加盟店共250家连锁店的规模。
2004年上汽集团加快了与海外售后服务品牌商的合作,将触角伸向汽车用品和快修服务连锁经营领域。7月25日,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世界石油巨头壳牌的子公司杰菲公司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共同投资近3000万美元建立汽车快修连锁机构——“安吉-杰菲”。“安吉-杰菲”将采用美国的连锁经营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多达200多项。8月19日,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与日本第二大汽车用品公司-黄帽子株式会社正式签约,合资成立了安吉黄帽子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根据其规划,2008年“安吉—悦路安”将在中国拥有9家直营店,20家加盟店,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到2015年则实现连锁店500家的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数量。
有国外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维修市场开始萎缩,修理工厂锐减了31.5万家,而与此同时,专业汽车美容养护中心却出现爆炸性增长。目前,美国的汽车美容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产值超过3500亿美元一年。而目前国内专营和兼营汽车美容的企业约为9000家左右,现有汽车修理企业却多达20万家左右,也就是说,从事汽车美容的企业在数量上不到汽车维修企业的1/20,2004年中国汽车养护业产值也仅为370亿元人民币。
数据表明,国内汽车养护业正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业界上演“圈地运动”
与“洋品牌”相比,国内汽车养护企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虽有以月福、爱义行等为代表的直营连锁模式的本土汽车装饰品牌做支撑,但在外资大举入侵的态势下,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养护市场将在近一两年中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态势。
长城润滑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高调进入汽车养护市场。2005年7月12日,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京宣布正式进军汽车养护业,并将以中、高端汽车养护产品为主要目标市场,正式推出“喜世”系列养护产品。此次发布的“喜世”产品种类全面,几乎覆盖了全车内外所有关键部位的清洁和养护,共计5大类、53个产品之多。
选择目前这个时机进入养护行业,长城润滑油想在业内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呢?对此,长城润滑油公司副总李岩如此解释:“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能够规范我们国家相关的汽车养护品的标准和市场,也希望可以像用长城润滑油这个品牌带动整个润滑油业一样,带动整个中国的养护品业。”
目前长城润滑油已有7家汽车服务中心店,这些汽车服务中心除了能给轿车提供更换润滑油的服务外,还能提供汽车清洁、装饰等服务。中石化计划3到5年内投资2亿元,在北京开设100家连锁店,5年内做成全国性的连锁店的目标。
有关专家称,汽车养护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初的养护产品也都是一些“舶来品”, 但现在市面上见得到的养护产品都可以实现本土化,比如汽车防冻液,40年前是美国的军事秘密,现在很多国内企业都能生产。无论是品种还是品质,中国本土生产的养护用品并不逊色,且价格普遍低于“洋品牌”。一味地迷信“洋品牌”是个观念问题,扭转观念则需要时间。但国内企业大多忽视了品牌的潜在价值,没有花大力气去塑造品牌形象,这样既做不了国内的“地头蛇”,更无法成为国际上的“强龙”。
国内的汽车厂和消费者对国产的养护用品还有一个建立信任的过程。而像中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介入汽车养护品市场,其介入此行业的意义本身也许更深于它的加入对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标准化协会秘书长马林聪认为,中国的汽车养护市场还处于一个初期自由竞争阶段,长城的加入,有助于市场规范及标准的形成。长城手持高端产品进军汽车养护品市场,势必加快优胜劣汰,能有效地改善行业混乱无序的局面。
有关业内人士称,一辆车从购买到报废的全部花销通常只有1/4是用在购车上,其他大都用于养护和维修。
对于一部10多万元的车,按10年使用期限、每年3万公里行程计算,每年需用于车辆清洁、保养和维护的费用在3000元以上,中高档车各项护理费用则将大大超过这个数字。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各种汽车的总保有量将达到1.15亿辆,如果按照每辆车年消费3000元计算,到2020年,汽车养护业至少可达到近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有业内人士私下向记者透露,虽然激烈竞争迫使行业利润有些“缩水”,但汽车养护业的某些项目的利润仍可达到甚至高于100%,远远超过汽车销售的利润。这块被业内称为汽车后市场第一桶金的市场无疑是一座含量极高的“金矿”。
品牌经营是出路
连锁、加盟、控股、合作,国内汽车养护市场已经多足鼎立,竞争的格局也已见雏形,“洋品牌为主、自主品牌为辅”这一格局也终将被打破。
国内最早出现汽车养护的概念要追溯到10年前,它以“街边摊”的形式出现。进入21世纪后,汽车行业的火爆大大刺激并拉动了汽车养护业的发展,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大批企业进入此行业。但直至今天,汽车养护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经营主体良莠不齐,缺乏相关全国性管理法规、统一的行业标准、产品和服务规范、完善的流通渠道、专业的技术人员、规范的技术操作标准等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一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膨胀阶段,难免出现鱼龙混珠的局面,由于缺乏法律的制约作用,一些打着汽车养护招牌的路边“洗车点”、“路边店”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间,不成熟的市场和不规范的行业导致各种欺诈行为及假冒伪劣产品风行,坑害消费者并引发各类纠纷。
这是目前笼罩在汽车养护行业头上的一个阴影。针对这个问题,驰耐普信息中心主任吴刚称,随着车主对汽车保养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在国内外品牌的正面交锋中,国内众多“四无”店(无专业技术、无专业设备、无专业名牌产品、无服务质量保证)将在大浪淘沙中逐步被淘汰,路边店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国内养护业出路何在?吴刚认为,开设连锁加盟店,通过规模、过硬的品牌和服务培育市场并吸引新的消费者,用统一的规范和品牌留在老顾客,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是商家最明智的选择。但即便是正规的服务商,如果管理水平低,在客户资源管理方面不够完善,也将失去市场,并终遭淘汰。
建立品牌经营,专业的养护人才队伍是根本。吴刚称,目前,北京驰耐普正在与国家有关部委协商建立现代化科研培训基地,培养高级美容养护人才,以补充行业包括企业自身近千家连锁店的人才需求。
一家4S店的林先生说,随着私车主观念的转变,现在有很多到店里做养护的消费者除了常规保养,还会提出一些个性化的保养要求,对保养服务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无论是对4S店还是专业汽车服务中心来说,不断提高养护水平,提升专业度,在销售商品的同时指导用户,培育市场,以期在个人市场成熟之前占据有利位置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国家出台针对汽车养护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法规和标准迟迟难以出台。有关专家称,汽车养护产业标准难以出台有其独特的产品技术原因。“在很多省份,会针对汽车养护业中的某一个具体项目而自行出台一些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但仅仅拥有标准,还远远不足以令一个产业迅速走向成熟。要改变目前相对混乱的局面,仍需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吴刚说道。
见习记者 章小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