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戴军
时至7月,中国汽车业步履蹒跚地走完了2005年的上半程,去年下半年车市“热感冒”的症状似乎仍在康复调整阶段。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主任徐长明的话说,就是“三快三慢”,忽冷忽热,这病还真是一点不轻。
国产车增长快,进口车负增长。
经过长期的磨合交流,以市场换技术的跨国联姻并非全然没有效果,外国品牌的本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国产化率也有了较大比重,圈内朋友们戏称的“奔驰壳子套个驴车照样有人买”的玩笑话,现在看来还不假,中国人好面子的心态和普遍不够胀鼓的腰包成就了国产车的良好市场态势。至6月底,国产车同比增长幅度达10.7%。另一方面,价格竞争并没有因为去年的混乱偃旗息鼓,仍在下降的价格,也诱惑了一大批想花少钱挣足面子的消费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进口车,则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23.7%。进口车落地完税制度在许多城市其实并没有真正执行,下降的原因还得归结于国产车的有力替代和价格竞争力的提高。
乘用车增长较快,商用车增长平缓。
徐长明主任认为,乘用车的增长统计应该囊括轿车、SUV、MPV、以及微客。这个增长数据由去年的173.5%上升到189.8%,同比增长16.3%。而由于我国经济扩张期逐渐向平稳期过度,国家严格控制经济过热,各地省市政策频出,商用车因此受到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低排量的轻客、微面出现了负增长。在乘用车里,还有一个对比,即轿车增长较快,SUV出现了负增长。记者联系到前段政府公布的GDP增长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GDP增长达到9.4%,消费者的经济收入仍有较大增长,直接导致轿车消费的上升,再加上去年下半年持币待购人群消费能力的释放,车价稳定下降,这些因素促进了轿车的销量。而与经济因素相关的汽油价格飙升,则似乎突破了人们的心理防线,消费者对耗油量较大的SUV暂时敬而远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像奇瑞、长城、中兴、双环等经济型SUV仍能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经济型汽车增长快,其他均增长缓慢。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得力,国内经济仍呈放量增长。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原来处于购车金字塔中低段的人们上升到中层以上,购买力增加,且随着购车观念开放,低收入人群购买汽车得到了社会的鼓励,购车欲望增强。但毕竟中国老百姓普遍生活并不宽裕,购车作为代步工具仍是一大趋势,这种现实环境和消费者心理特征助长了经济型汽车的发展,徐长明的报告中指出经济型汽车在Aoo级别增长明显,同比增长45.0%,环比增长达57.3%。相信随着国家鼓励经济型汽车的政策执行力度加大,经济型汽车的春天不会很遥远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