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时隔三个月,合资计划的三个主角境地发生大逆转。外方主角成了待宰羔羊,中方主角一个变成羊肉买家,另一个成了搅局者。英国罗孚汽车(MG-Rover)“收购”游戏背后,中国公司显示出罕见的老辣,也少不了常见的内斗
7月13日,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出现在伦敦,与福特欧洲前CEO马丁·里奇共进早餐。双方随后签署协议,联手启动对英国罗孚汽车的收购。
同一天,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也提交了竞标书,单枪匹马也要买下罗孚。
4月初,上汽与南汽还一道合作,差点和罗孚达成合资协议,只是在最后关头突然退出,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孚汽车旋即宣告进入破产管理程序,停工裁员,一时震动英国朝野。4月8日国际四大会计行之一普华永道被指定负责罗孚托管事宜,同时发出“英雄帖”,邀请各方豪杰前来竞购罗孚汽车资产。
多家海外公司在了解罗孚详情后,纷纷知难而退,各方看好的上汽却遭遇一个强劲对手——来自国内的南京汽车集团公司。后者报价更高,开出的条件也更优厚。
据悉,普华永道最快将在本周,最迟三个月内就罗孚去向做出决定。
曾经的合资合作伙伴毅然出手,搅乱上汽低价收购罗孚优质资产美梦,是含恨报复还是另有图谋?其间颇多曲折与诡异之处。
从Rover到Lover
一切都和当初各方设定的轨迹出现巨大偏离。
作为英国最后一个独立汽车制造商,罗孚汽车一直处境艰难。2001年后,高层不断周游各国,寻找合作伙伴。
2004年6月,上汽悄悄与罗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罗孚散布出来的消息是,双方的意向是先成立合资公司,然后上汽再出资收购罗孚汽车75%股权,达成收购罗孚的终极目标。上汽将因此获得MG和罗孚两大汽车名牌,进入欧洲汽车市场,更可获取关键汽车设计技术。
不过,上汽方面坚决否认“收购”说,对外只谈是合作,为分手埋下伏笔。
之后的谈判相当顺利。上汽将意向协议上交中央部门审核。罗孚高层不断发布好消息,声称最迟2005年1月,上汽会成为罗孚新主人,罗孚将在遥远的东方实现复兴。
而在罗孚汽车的论坛上,伯明翰长桥工厂的工人们兴奋地调侃说,为了照顾中国人发“R”音的困难,可以考虑将罗孚(Rover)的名字改成“Lover”(情人)。
政府层面,英国官方大力推动,从首相到大臣纷纷说媒,催促中国政府尽快批准。
从安内到攘外
甜蜜的感觉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合资项目迟迟没有获得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同意。
今年2月,南汽突然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据说,上汽与南汽私下达成协议,贷款10亿元给南汽,在未来的罗孚合资公司中,南汽还将有20%股份,南汽需要投入的只是自己闲置待用的土地和厂房。
上汽此举事出有因,坊间流传最多的是说为了平息南汽方面的怒气。因为在与上汽接触之前,罗孚找的是南汽。南汽发现自己资金不足,好心将罗孚介绍给上汽。结果上汽撇开“中间人”单干,颇为不满的南汽四处喊冤,让上汽罗孚合资项目受阻。
解决完南汽,罗孚那边又出了问题。在等待主管部门批复同时,上汽聘请了多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对罗孚进行尽职调查。
调查结果一一呈现,上汽方面越发坐立不安。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警告上汽,罗孚汽车及其母公司凤凰投资控股公司财务问题严重,随时可能破产。而来自毕马威、德勤等公司的分析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令上汽不得不重新评估对罗孚的“收购”风险。上汽集团总裁胡贸元在内部通气会上表示:并购罗孚的风险过大。于是,上汽改变了“并购罗孚”的方向。
在随后的谈判中,上汽以“担心对方财务状况继续恶化”为由,要求凤凰控股确保在2007年前不破产,才愿意继续推进谈判。
英国政府强力介入后,上汽又提出合资前提是罗孚必须先获得英国政府承诺的一亿英镑过渡贷款。心知肚明的英国政府同样担心罗孚可能破产,没敢打包票,反提出贷款的前提条件是上汽和罗孚达成收购交易。
在互相缠绕的一连串“前提条件”下,谈判陷入停滞。
“交易无法挽救。”在4月6日英国工党的一次竞选集会上,英国官员小声告知首相布莱尔噩耗。布莱尔随后对温家宝总理25分钟的电话攻势,也没能挽回罗孚败局。
从挽救到肢解
托管罗孚后,普华永道的首要任务是挽救罗孚,第二步才是通过出售资产最大程度上偿还债务。
不过,普华永道方面承认,主要买家的兴趣集中在个别资产上。原因很简单,罗孚的资产已经七零八落。
关键是,作为前期合作的一部分,2004年11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了罗孚的关键技术——包括罗孚25、75系列轿车和多款发动机的技术设计方案,上汽完全拥有这些技术的知识产权和生产权。
罗孚的品牌是另一个潜在问题。当初宝马集团出售罗孚汽车时,保留了罗孚的品牌所有权。也就是说,无论谁收购了罗孚工厂,如果想使用罗孚品牌,还必须得到宝马的授权。
现在,罗孚剩下两块值钱的资产,位于伯明翰长桥的发动机工厂和跑车业务。其它如零部件和工厂地皮去年就被卖出。
好消息是,对于买方来说,收购破产后的罗孚资产会比全部收购代价小的多。
坏消息是,罗孚确实已经穷到家了。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对罗孚剩余固定资产的评估结果仅有1000万到2000万英镑。
所以普华永道不得不尽快了解。因为整个托管团队每天的费用平均高达10万英镑,三个月下来就接近1000万,接近罗孚净资产总额,不可能再拖下去。
摆在普华永道面前的,一共是三份收购要约:上汽、南汽和英国人戴维·詹姆斯领导的本土财团ProjectKimber。
三方条件非常相似:都准备全部收购罗孚工厂和发动机厂,也都有意恢复在英国工厂生产罗孚部分车型。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本报记者 徐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