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追求运动驾驶感觉--宝马645Ci(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 14:40  汽车导报

  强:造型性感,科技先进。

  弱:后座空间狭小,悬挂细微震动略大。

 

  宝马汽车一贯以来追求运动驾驶感觉,甚至连SUV车型X5都不例外——极度追求公路驾驶性能而放弃越野性能,那么这款讲求外形潇洒的6系轿跑车又会怎样呢? 

  车型独特,有必要在试车之前先讲讲6 系的历史。对于宝马来说,6系的推出面子工程大于实际盈利目的,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宝马汽车超过一半的销售业绩由3系列承担,5系和7系分担了余下的绝大部分。而轿跑车对于大型汽车公司来说正如名贵手表上闪闪夺目的钻石,装饰作用大于实用功能,宝马可从来都没想过要用6系来赚大钱。

  作为世界汽车行业巨头,宝马需要在顶级轿跑系列上占有一席之地,若非如此,宝马高层在出席鸡尾酒会时,面对奔驰凌志菲亚特等老牌对手便会觉得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事实上对于钟情宝马品牌的人士来说,往往也对此种非主流的产品有特定的需要,尤其是那些比较倾向生活个人化的品位之士。

 

  哪一种跑车

  这些人在新6系推出之前对宝马是失望的,当时宝马打算把轿跑车的位置交由8系,但由于8系的设计偏离宝马一贯的风格太远,不得不遭人舍弃,以失败告终。当人们逐渐想起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635经典系列,6系便得到了复兴。

  新的645 Ci定位为豪华双门跑车,座椅设置2+2形式。它一方面将奔驰CL500、保时捷911和玛莎拉蒂双门跑车系列列为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还想打消欲购买奔驰SL500、凌志SC430等双座豪华跑车的人士的念头。

  其实从车型上看,宝马645Ci与捷豹的XK8最接近,不过XK8推出年份已久,即便有深厚英国贵族文化作为底蕴,影响力始终有限,但6系想要获得更大成功也必须寻求更多突破。

  造型上可以说6系充满突破,大量吸取了概念车Z9的新元素,长长的发动机舱和极富立体感的车尾成为了这一代6系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宝马新风格在其推出之初曾饱受争论,喜欢与讨厌各有支持者,但6系再一次证明这种新风格的发展潜质,在造型上它时尚、运动和充满活力,设计师在其前脸、侧翼、尾部勾勒出众多曲线,修长的车身和张扬有度的肌肉感散发出一种运动型男士的性感。新6系每部分细节绝对经得起推敲,无论你是如何挑剔,都很难从它身上找到瑕疵之处。

  动感的外型自然会带来运动的心情,但如果现在就认为它是一辆单纯地注重于运动性能的跑车,那就言之过早了。

  并非操控好手

  进入车厢,豪华的内饰气氛会放松你的神经,本来光看动感的外形,上车前往往都会摩拳擦掌、以为一上车便会斗志激昂,谁知宽大柔软的座椅完全将我冷却下来,心情变得与驾驶普通房车一样冷静。只有简洁的中控台及仪表的镀铬圆边再次告诉你6系跑车的本质,事实上6系的豪华程度不亚于任何一辆高级房车,只是所有操作按钮几乎全部收归于宝马引以为豪的i-Drive操作系统之内,只剩下简单的控制空调开关在伸手可及的中控台中部。这套i-Drive操作系统是简化之后的第二代版本,其操作方式较上一代简单,车主只要稍微摸索一下,无需对照说明书,不出几分钟就能了解大致操控方法。

  宽大舒适的座椅很难撩起激烈驾驶的欲望,而且较长的轴距使645Ci在弯中多少显得笨拙。6系底盘的设计是在5系基础上开发的,轴距只比5系短108mm,而车身长度则长达4820mm,整个车身大得如中级轿车一般。

  幸好6系标准配备了主动式转向系统。我们的试车地点选择在狭窄多弯的山路,这样的地点显然不是6系扬威的地方,如果不是慢速时方向盘转向比例自动加大,相信我一定在搬动方向盘几个弯角之后便汗流浃背,而有了这套革命性的转向系统帮助,我才不至于弄皱专门为试6系而精心熨平的纯棉衬衫。当然我也想试试用它最大达到459Nm的扭矩甩尾扫过这些狭窄弯角,我猜想那也许才是645Ci的真正实力所在,不过那套精确的DSC电子稳定系统和身旁同样穿着笔挺衬衫的陪乘人员一定不会允许我这样做。

  弯道表现暴露了6系并非纯粹的操控玩具,但由于有了7系的Dynamic Drive主动防倾杆系统辅助,这辆645Ci的过弯车身侧倾被抑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另外方向盘路感比较细微,而且主动转向有多少程度需要时间适应,只能说以宝马注重驾驶乐趣的标准来说,这种程度的“运动”是相当豪华的设定了。

  6系的悬挂偏向硬朗,行程也比较短,行驶在碎石点点的路面时,可以感受到零星的震动,整体质感并没有5系那么舒适完善,但清晰的路感也是一部轿跑车所需要的。

  相信凭借宝马一流的造车工艺,硕大的玻璃车顶对车架刚性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我们试驾的是自动挡硬顶版,是6系中最重的版本,重量高达1.7吨。而软篷或者手动挡的版本则轻一些,但重量也在1.6吨以上,再次证明6系不是一辆纯粹的运动跑车。

  意欲何为

  以上这些证据足以判6系“运动性不纯粹”的“罪名”成立,但它所作的申诉是:有必要运动得那么极端吗?

  再看看它的动力特性。645Ci装备一款4.4升V8发动机,与545i和745i的动力单元相同,低转力量沉厚,高转爆发力强,最大马力333匹。平时兜风转速维持在2000rpm左右,“气定神闲”是最适合的形容。只要稍压油门,转速就可以迅速上升,丰厚扭矩之下变速箱根本不用Kickdown,它所产生的推背力量就已经非常凌厉。即使上到高转接近红线区附近,发动机运转依然健康嘹亮,声线舒畅。

  配备的六前速自动变速箱顺滑流畅,D挡挡位跳动不易令人察觉。拨过手动加减模式,升、降挡的反应速度很快,挡位接合流利,充分表现宝马在机械工程方面高深的造诣。按下变速杆旁的“Sport”按键能让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程序表现更加积极,相同的油门深度下发动机能维持在更高的转速,动力输出进一步加大,驾驶者心情会变得更兴奋,但奇怪的是电子助力的转向并没有显著的加重,悬挂的软硬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除了这套六前速自动变速箱外,宝马还为6系配备了两种变速箱——传统的手动六前速和充满高科技的SMG手自一体机械式六前速变速箱。手动挡是为了满足欧洲人对纯粹驾驶乐趣的需求,而在SMG版本中我们则可以享受到类似于F1的方向盘拨片换挡的乐趣,不过据进口商表示那可能要多付20万元左右的代价。

  总结6系在驾驶上的感受,是充分给予人科技上的一流感,你能够感觉到这是一部很高级别的轿跑车,但它并不追求给你感观上的刺激,相反更注重豪华的感觉。

  再有异议

  不过6系的“豪华”也许又存在一些受人非议之处,例如后排空间。后排空间的尺寸只能勉强容纳下中等身材的成年人,头部、膝部、脚部均无多余空间,尽管周边的手枕、侧窗等设计对后座乘客的照顾尚算周到,但也只能勉强满足两个个子不大的乘客,对日常实用性打上一些折扣。

  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也许是6系为了达到50:50的车身前后重量比例,必须造出一个长长的发动机舱,就尽量将发动机缩向前轴后面,于是乘客使用空间被减少,对后排空间的投诉也由此而来。由此可见,宝马在6系上坚持了一些自己的原则,6系的运动底子还是相当纯正的。

  再如轮胎,为了腾出足够实用的行李厢,以及为敞篷版容纳折叠后的软篷预留位置,6系设计成不配备胎,这也是近两年全球许多新车的做法。6系的车轮采用普利司通泄气保用轮胎,此类轮胎胎壁较硬,导致细微震动会较直接地传入车厢,再加上偏硬的悬挂设定,乘坐上多少有些不适,这会影响长途旅行的舒适性,不过抛弃的备胎会减轻车身重量,偏硬的悬挂也能带来比较真切的路感,这些都成了6系为“跑车中的轿车”而非“轿车中的跑车”的有力依据。

  为其正身

  经过大半天的试车之后,我们都明白了645Ci所要诉求的方向——它仍然保留了身为宝马所必须具备的运动基因,但又凭尊贵代替了纯粹。相信凭借出众的外形,稳重的运动风格,豪华的内厢气氛,新6系一定可以吸引到一些需要用双门豪华轿跑车来满足高品位生活的人士。他们不一定会用6系作激烈驾驶,但他们需要时时刻刻都坐拥潇洒的形象气质加上舒适和豪气,而且一定是穿着衬衫驾驶的。

  6系是豪华多于运动的,如果想要更纯粹一点,那就再等等M6吧,那才是6系底盘的真正威力。

  导报评价4

  6系维系了一贯宝马的风格,同样是以运动性为目标,但6系的运动却体现在一定的豪华气氛的基础上。外形炫目得像部概念车,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底盘源自于5系平台,悬挂设定比较硬,驾驶宝马独门的主动转向系统,拐弯抹角具有一定的乐趣,但由于6系的车体沉重、车身也很长,它所表现的运动性并非十分纯粹,而是有几分沉稳的豪华,那台4.4升V8发动机的动力在浑厚之余也稍欠刺激。车厢足够豪华精致,后座空间狭小,但对跑车而言也不是什么缺点,何况还有敞篷版可供选择。总的来说,6系拥有比5系、7系更强的玩乐感,又有不亚于7系的高级身份,是开厌了四门豪华轿车的富豪们的很好出路。

  外观

  车身修长,极富立体感的车尾是最鲜明的特点,外形抢眼度极高。

  车厢

  有豪华跑车气氛,面板简洁,科技感浓,但前座头顶和后座空间一般。

  动力

  动力浑厚、输出顺滑,市区驾驶从容,高速巡航尤佳,但运动感不强。

  底盘

  刚性足够强,悬挂偏硬,细微震动偏多,具有一定驾驶乐趣但不够舒适。

  配置

  豪华配置很多,音响效果一流,主动转向系统等高科技玩意也很吸引。

  作者:梁晓明

(编辑:陈红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