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型SUV泡沫时代终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2:16  经济观察报

  虽然让人期望不已,但2005年上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终究没能再度上演以往的“井喷”神话,这其中,曾经让国人眼前一亮的SUV市场更是急转直下。

  根据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SUV市场销量为21万辆,比2003年的销量仅增长了17%;而从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近期公布的1-4月乘用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18家SUV生产企业累计销量为46510辆,同比下降24.6%,为国产乘用车中跌幅最大的车型。有2/3的SUV厂家平均月销量不足1000辆。

  但在宏观走势之下,SUV业内各个企业的境遇却大有区别。北京吉普、东南富利卡、北汽福田的沦落以及东风本田的走强都昭示着SUV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是什么使经济型SUV产品昙花一现便迅速枯萎,而高端SUV在经历了几年的“混战”之后却开始脱颖而出,显示出了充足的后劲呢?

  骤然失宠

  供职于北京市某外贸公司的曹先生对SUV有独特的偏好,此前他一直对大切诺基情有独钟,但苦于财力有限,在2003年他忍不住出手买了一辆10万元以下的经济型SUV,准备 “过渡一下”。但不久前闲聊时,曹先生却大吐苦水,一年多时间里,这辆车毛病不断,先后十余次“光顾”修理厂,而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却是爱搭不理,效率奇低。更让人面上无光的是,当他兴致勃勃地带着“爱车”去参加汽车俱乐部的活动时,却因“抛锚”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在城里开油耗太高,玩越野性能又不够,买车之前期望的兴奋感从来就没出现过,明年我准备找机会换车了,买不起好SUV先开轿车也行。”曹先生一脸无奈。

  曹先生只是众多消费者中的一个微观个体,但他的遭遇却颇有代表性。

  “我早就不卖SUV了,我现在改卖轿车!”去年这个时候在欧德宝汽车城见到李某的时候,他刚刚做上某低端SUV品牌的销售,当时他还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现在什么车都不如SUV火爆,看我们的车,这么大、配置全,肯定好卖。”不到一年的光景,他却早已换了工作,离开了“火爆”的SUV市场:“开始我们在大厅里卖,后来为了省钱到院子里卖,最后连租院子的钱都紧张,所以我干脆就走人了。”

  位于中联市场 X 区的罗先生虽然还在卖SUV,口气却跟李某颇为相似。罗先生从 2002 年开始做长城品牌的经销商,曾经尝到过SUV热卖的甜头,“想当初风光的时候,我手下有十七八个人,每个月能卖150多台,每个销售员都能挣到七八千块钱,”提到过去,罗先生依然难掩曾经辉煌的兴奋。“现在只剩下五个人了。一个月不到30台的销量,已经入不敷出,不到两千块钱的工资怎么能留得住销售人员。”说到现在,他的脸色黯淡下来。

  站在市场最前沿的经销商,最先感到了SUV市场的寒冷。

  眼下,经济型SUV在汽车消费者眼中正在逐渐失宠,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分析师贾新光对记者表示,严格意义上来说,“SUV”与“经济型”在概念上是很难融合的。

  众所周知,SUV兴起于美国,一开始便是高端轿车与高端越野车的结合物,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需要,追求的是轿车的舒适性与越野车的通过性兼而有之,这需要企业有过硬的研发、设计、资金实力来作保证,所以相对于轿车等产品,SUV很难在价位上维持较低的水平,“如果一味追求过低价位,比如10万元以下,SUV产品可能就会既没有轿车的舒适性,也没有越野车的通过性,而只有一个虚伪的SUV外壳,这样的产品迟早是要碰钉子的。”贾新光这样预言。

  “SUV市场容量太小了,单一车型很难做到3万辆。”江铃陆风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刘红山在解释陆风为何要改变最初“专业SUV厂家”的定位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冲动的惩罚

  “对没有真正深思就进入SUV领域的厂商来说,这应当算是冲动的惩罚。”贾新光说。

  无数的例子早已证明,做汽车需要的是一份执着的投入,短期的投机终将碰壁,而在中国的SUV领域,很多厂家却恰恰是冲着短期的投机而来。

  200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开始呈现井喷态势,大批商用车厂商急于进入乘用车市场,却苦于上不了发改委的轿车目录。恰在此时SUV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急不可耐的商用车厂家们开始走上了“曲线救国”的路子,由于SUV行业的技术门槛低,30多家企业同时竞争一个不大的细分市场,因为当时的市场机会确实很大。一时间SUV这种既不受轿车目录限制,也不用忍受城市里交通管制的杂交车型大行其道。

  2002、2003这两年,SUV行业确实赚到了钱,但其只重短期利益的心态却为后来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奥克斯只是开了一个头,以后会有更多的‘奥克斯’出现。我估计至少要有一半的民营企业会退出,尤其是做低档车的民营企业。他们当中很多没准备好,没有实力,在低端SUV领域中投机资本实在是太多了。”华翔富奇总经理张才林这样预测。

  河北中兴公司的高层人士也告诉记者:“SUV行业前两年形成了爆发式增长,但没有几个企业潜心从事皮卡、SUV车型的研发。一些追求短线利益的企业存在投机的可能性大,对行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然而,近期一些引人关注的因素使得占市场比重极大的经济型SUV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

  如果被问及SUV产品的缺点都有哪些,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费油”。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和我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的施行,使得SUV在油耗方面的口碑更加不尽人意。

  但从另一角度分析消费心理,却可以发现真正开得起价值数十万元SUV的消费群体对于油耗、油价等因素并不敏感,由此来看,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之下,虽然同样背负“费油”的名声,经济型SUV受到的影响最大。

  仿效无前途

  在过去的车市景观当中,“抄袭”成了曝光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在众多抄袭事件当中,SUV领域又独占鳌头。仿造产品虽然可以短期得利,其实却是竭泽而鱼,“仿得越像,在自主品牌的大路上就偏离得越远”。

  惟妙惟肖的仿造也引发了消费群体的“换标”怪现象,车主将某国产品牌SUV的车标换成其外国原型车品牌车标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消费者对国产低端SUV品牌几乎没有任何的品牌忠诚度,只是图便宜而已。只要条件成熟,立刻便会另觅新“欢”。这样,经济型SUV始终像一个出身低微的怪胎,难以形成固定持续的消费群体。

  “中低档SUV今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首先是来自诸如安全、排量、排放、噪音等法规方面的限制;其次受到油价、钢价上涨等冲击,它们一贯的价格优势牌再也打不起了。”张才林这样说。

  回归与分化

  按照汽车行业资深人士钟师的说法,SUV的本质乃是“奢侈品”,发源于美国且与美国的经济、文化息息相关,既然中国汽车市场整体发展趋势都在向国际靠拢,那么SUV这种车型早晚也将向其本源回归。这种说法与贾新光有些不谋而合,“真正的SUV既可以开去阿拉斯加滑雪和打猎,也可以开着它去百老汇听歌剧。”

  钟师表示:“SUV向高端的回归,也就是这个细分领域向理性的回归。”

  近期的市场动态似乎在印证这一观点,国产的经济型SUV卖不动了,但像丰田陆地巡洋舰、大切诺基这样能满足特殊地区工作越野功能需求的SUV还是保持了较为平稳的销量,而那些配置强劲V8发动机的进口豪华SUV则在节节攀升。价格在七八十万区间甚至上百万元的悍马、路虎、保时捷凯宴、宝马X5、奔驰ML350、VolvoXC90、林肯“领航员”,以及新上市的凯迪拉克SRX V6等正以其越野性、安全性和舒适豪华性,越来越多地被中国富人列入家庭第二、第三辆车的选购视野。

  在经济型SUV没落的同时,东风本田CRV、北京吉普欧蓝德这样有着浓郁城市味道的车型开始崛起,贾新光认为:“这些车型淡化了越野方面的性能,已经不能称为SUV了,而应该归入RV的行列,从概念上讲,SUV也应该是RV的一种。”

  RV的全称为Rereational Vehicle,即休闲旅行车。一位丰田汽车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市场虽然好几款车都以运动休闲为诉求,但买主真正会指明要四轮传动的多功能运动车(即SUV)的比率却不到四成,大多数的休旅车都是用一般轿车的底盘,改以休旅车的外形,消费者顶多也只是开着车带小孩去公园玩的频率增加。

  中国SUV厂怎么办

  显然,对于国内大量的经济型SUV的厂商来说,要想不在泡沫破裂的同时随风而逝,必须及时做出策略上的调整。

  虽然经济型SUV的潮流渐退,但仍有人不断拿SUV来华生产,只是要在战术上变换一下。近期从上海传出可靠消息称,上汽双龙国产的首款车型将是一款SUV车型,众所周知双龙品牌在韩国SUV市场一直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目前进口的双龙“雷斯特”价格在30万-40万元之间,成立伊始的上汽双龙显然需要一款性价比较有优势的高端SUV来打响头炮。

  反观国内的大部分SUV厂商,则给人一片混沌的感觉,贾新光告诉记者,纵观目前市场上林立的数十个经济型SUV品牌,很难让人区分出各自的特点,产品严重同质化。

  贾新光同时对记者称,地理因素将促使SUV市场分布更具针对性。今后越野型SUV尤其是高端品牌的重点区域将集中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因为这些区域的路况对车辆质量的要求相对严格。而偏重舒适性的城市SUV、经济型SUV的重点区域将集中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华中、华南地区。

  长城汽车宣传部长商玉贵对记者分析,排量趋小将成SUV发展趋势。有人认为,今后1.6-2.0左右的低排量SUV将会受到市场青睐。

  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预测的一个趋势是,SUV领域的简单模仿今后将越来越难以为继。自2004年以来,SUV领域的侵权诉讼此起彼伏,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日渐重视,“简单露骨的仿造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早晚要遇到麻烦”。

  然而眼下要想凭借本土企业这点实力开发出有竞争力的车型并树起像样的品牌绝非一日之功,张才林对此的看法是:“民营造车企业有三条出路。一条是抓一根稻草,背靠大树,寻找像一汽、上汽、通用这样的大汽车企业集团;第二条路是联手小兄弟,搭建共同采购的平台、生产制造平台或是共用销售平台;第三条路就是如奥克斯一样急流勇退。”

  贾新光的话也许不中听,但经历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后,现在的经济型SUV厂家出路很有可能是“原来干什么以后还得干什么,以前生产皮卡,那么今后的归宿终究还是皮卡”。(本报记者 刘春 综合报道)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