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一”长假,去了一趟晋北宁武县芦芽山自然风景区。按朋友的介绍走108国道可以顺路看一下著名抗日战场平型关。
2002年10月2日我们一行12人四辆车,先走京石高速,在河北高碑店改走108国道。过了涞源20多公里后,由于路标不清,鬼使神差地在一个路口右转,一直到了山西灵丘才知道我们早已偏离108国道。经向当地人打听,这样走也能到平型关才放下心来。从灵丘到平型关没有路标,一路打听,路也越走越窄,进了山变成土路了,比较难走,可以看出很少有车选择这条路。两边的山不陡,也不算高,很是普通。走着走着看见路边有一块黑石牌,没太留意,只看见上面有“乔沟”几个字。沿着沟边的路继续向上走了5公里左右,感到四周开阔起来,三面环山,沟也嘎然而止。望着地形,我突然意识到,战场必在此地,因为四周再也没有险峻之处了。我们在沟的尽头,停下车,开始仔细打量这条沟,它宽约三四十米,深也是三四十米,极为陡峭,坡度有七八十度。我们辗转下到沟底,发现沟底有一条古石板路,原来可以勉强走车,但看样子已很久没人走了。从沟底向上看,我感到像井底之蛙,大多数的地方绝无攀爬的可能,只有沿着古路返转180度曲折而上。如此险峻的沟我甚至感到在此地我也能一夫当关。
在离沟2公里的一个缓坡上,我们找到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门票12元,解说20元)。只有我们和一辆挂本地车牌三四个人两伙参观者。听导游介绍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在70年代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战役纪念馆(尚未最后建成),有当时全国最先进的大型军事沙盘。可惜由于林彪的原因,纪念馆年久失修,馆内的绝大多数文物遗失,只剩下一些大多已公开的照片,但军事沙盘还在。在纪念馆二层的观景台上,向前看是一片起伏不大的平川,感受不到乔沟就在前方2公里处,在左前方十几公里的山上隐约可以看见古长城平型关口,纪念馆背后的山顶上建有平型关大捷纪念塔,塔下不远的一个秃山包是当时师指挥所。距战场四五公里远指挥战斗,且没有退路,据说不是林彪指挥作战的风格,从另一方面显示他此战必胜的信心。当时日本一个师团的主力正在平型关口附近与国民党军队鏖战,命驻扎在灵丘的后勤部队予以物资增援,车队在十里乔沟被林彪指挥的115师主力以绝对人数优势伏击,日军1500人,被毙1000人左右,无一俘获。
参观完战场和纪念馆有几点感受颇深。一是日军如此骄横,一个后勤长达十里的车队,竟敢走十里乔沟这一绝地,而前一晚大雨,以至日军爬上沟顶更加困难,平型关大捷乃天意也。二是抗战初期日军有较强的军事素质。导游介绍,战斗打响前记者采访林彪师长,问及预计自己部队会阵亡多少?据说林彪当时脱口而出“200人” (我会说50人),而实际为600人。战斗打响后日军先是混乱,后是2、3人一组相互支撑,最后竟有一部分人爬上了乔沟,一度占领了一个八路军的团指挥所老爷庙。当然八路军伤亡大的原因之一是,初次与日军交战,战士们不了解鬼子的武士道精神,交枪不杀喊的多了些,让伤狗反咬了一口。林彪师长战后写了战斗总结,发至全国抗战部队,纪念馆里有几千字的全文,喜欢军事的朋友可以好好琢磨。在纪念馆还有一个让我心至今震撼的照片,可能是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在老爷庙争夺战中,有几个头带钢盔、手握上了刺刀步枪的鬼子兵已将一个八路军战士逼进了一个半个身子深的坑里,接下来几秒钟发生的事我不敢去想-------。
从纪念馆向南到古长城平型关口要走十几公里的山土路,一路没有遇见其它车辆,轿车勉强能通过(下雨天万万不能走)。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平型关口,关口凄凉残破,远望山下怎么也想不通这是过去通往晋北的著名关口、交通要道。翻过山口,下山走了五六公里遇见了一个较大的村落,村前有一扇大大屏风墙,上面写有一人高的大字“平型关”,此景十分的眼熟。再向前走了半个多小时,回到了久违的108国道,在道口有旅游标示牌-----平型关战役遗址。这时我才完全明白绝大多数人参观平型关战役遗址,是从这里,108国道向右转,走到那个大村子,就以为到了目的地,感到没什么意思,匆匆照几张像就返回了(许多游客在村口的照片让我眼熟)。
我们这次精彩之旅,完全是歪打正着。去晋北走108国道旅游,又喜欢军事的朋友,可以抽出4,5个小时去回顾一下抗日战场,我想比旅顺日俄战场遗址有意思得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