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油价向下调整所需条件尚不具备,游资仍有炒作空间
本报记者 刘树铎
“烈日炎炎似火烧,有人欢喜有人愁。”国际油价连冲新高,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油价有大幅下调的可能;就在石油消费一族整天愁眉苦脸之际,国际上的石油炒家们则在一旁心花怒放,享受着数钱的乐趣。
“据粗略估计,目前进入石油市场的游资至少达到了8万亿美元,加上炒家们巨大的炒作能力,对连连上冲的高油价无疑更是雪上加霜。随着美国股市的的疲弱,股市吸纳游资的能力也在减弱,大量国际游资转而冲进石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油价的连续上行。”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分析师刘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分析。
刘涛分析说,目前石油市场的形势给国际游资炒作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按照一般分析,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的增长,需求的增长降低了备用产能的水平,而备用产能的紧缺,加上对于中东持续冲突以及世界其他产油国不稳定局势的忧虑,导致了油价的节节攀升。这种种因素,恰好给国际炒家提供了绝好的题材。
中国不是拉高油价的“祸首”
面对狂涨的油价,全世界几乎都把目光对准了中国。
在英国石油公司(BP)与中国国家发改委联合举行的《世界能源统计2005》新闻发布会上,BP首席能源分析专家迈克尔·史密斯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对全球的能源市场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因为中国大部分的石油是通过贸易获得的。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比率超过15%,而在此前三年当中,中国报告的能源消费的情况增长了65%,但GDP只增长了30%左右,这种集中的增长是中国投资热和快速城市化的结果。这种情况导致对钢铁、水泥、化学物质需求的增长,而消费者的收入也增加了,因此他们可以花更多的钱用于直接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性产品的消费。
也有专家认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消耗大量能源,是导致最近油价飙升的主要原因。
据国际能源署最近公布的数据,2005年美中两国每天需要2800万桶原油,而全球每天的总需求量为8430万桶。估计美中两国2005年的原油需求量将比上年度增加2.7%,每天的需求量增加74万桶。因此,市场人士预测,2005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量将增长2.2%,美中两国占了42%。
事实上,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世界总体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在《BP世界能源统计》中,2004年,美国原油进口高达5亿吨,日本2亿吨,欧洲5亿吨,中国仅为1.2亿吨,占世界各国原油进口量的6.6%。因此,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副组长徐锭明在同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坚决地表示,将油价上涨归结为中国需求大增是不公平的。
徐还说,最近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撰写关于油价问题的文章称,“石油价格必须保持高位,以扼制中国发展”。由此可看到,油价的上涨既有供需关系问题,也有政治因素,还有炒家的炒作。但归根结底,油价上涨受害的是发展中国家,是对石油需求有增长的国家。
国际油价为何屡破纪录?
对于油价的疯狂上涨,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有三个因素:需求拉动、地缘政治和炒家炒作。徐锭明是这一论断的支持者,国内许多专家也比较认同这一结论。
但是,迈克尔·史密斯认同需求的拉动作用和政治因素,却不认同有炒家在炒作,他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否认了这一论断。同时他坚持认为,目前的高油价与世界石油备用产能的紧张密不可分。他分析,石油价格上升是应对于石油备用产能的紧张,事实上,能源资源并不紧张,但是新的生产能力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开发,消费者只能慢慢适应更高的价格。
几乎没有人否认,原油价格涨落与原油的生产量息息相关。但是,刘涛分析认为,这一轮油价上涨并不是因为原油供给不足,相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这段时间非常充足。国际能源机构去年10月份的报告显示,全球石油供应大概是每天8400万桶,需求是8240万桶,也就是说,其实原油每天供大于需160万桶。
既然供应充足,国际油价为什么还会屡屡刷新纪录呢?刘认为,许多偶然因素决定了国际市场油价不可能平稳,因为它现在是“惊弓之鸟”,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油价的大幅波动。例如,产油大国接连出现的一些问题,像伊拉克局势动荡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油价上扬。
据CNN报道,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主席阿尔萨巴赫也认为,一直居高不下的油价,与“充足”的石油供给现状十分不符。阿尔萨巴赫表示,现在全球原油储备很充足,库存继续上升,超过五年平均水平,但“投机者在大赌油价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资石油,从而推动了油价上升。
游资炒作使油价仍将高位振荡
刘涛分析,近几年来持续上升的油价,和1973年、1979年石油危机的油价上涨相比,油价形成机制不同。在1973年和1979年的油价上涨中,推动油价上涨的主导因素是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减少和不稳定的石油供应预期,推动了油价暴涨。但是,目前的油价上涨,不但面临着石油生产能力接近极限这种供求均衡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大量游资流入以石油期货为主体的投资市场,恶炒地缘政治不稳定形成的石油供应能力波动预期,推高或打压油价。
刘涛进而分析,考察游资炒作油价的机制可以发现,石油作为现代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国际游资在大规模流入、炒作时,往往在三个必备的约束条件中大做文章:其一,主要石油生产国和主要石油消费国存在国别差异,一国的能源或油价政策难以完全左右油价走势;其二,石油的生产能力接近石油供求均衡的极限,石油产量的微弱波动或某些国家石油(能源)政策调整,即能形成油价的波动;其三,主要石油生产和贸易出口国的国内政局或地缘政治十分不稳定,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贸易出口量极易受此影响。
当前,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入、炒作石油投资工具的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由于石油是当前世界消费量最大的经济资源,年需求量近40亿吨,市场规模巨大,能够容纳巨量的资金进出。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在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连创新高,与游资的兴风作浪有密切关系。
刘涛认为,目前油价向下调整所需要的相关条件仍不具备,因为,两个最大的产油中心中东和里海周边地缘政治变数依然;亚太地区石油需求增长仍然强劲;同时,随着英国进入石油净进口国的行列,石油供给结构正在面临调整;另外,作为美国后院的南美产油国,发生工潮和政局动荡影响石油产量的风险也存在。
在这种形势下,游资不会放弃这些影响油价预期、恶炒油价爆赚其利的机会。另一方面,当前各石油消费大国都在角逐中东和里海周边石油资源的取得通道,其斗争演绎中也蕴藏着游资爆炒油价的获利机会。因此,国际油价仍将维持高位、大幅振荡。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