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汽福田:快速发展遭遇转型阵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0:06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中高层的频繁离职,与奔驰合作生产商用车项目搁浅,当初靠农用车起家的人才班底和管理机制无法应对“国际化”发展要求——在无限风光的表象背后,北汽福田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北汽福田是中国汽车业一个快速发展的奇迹——它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达到了一汽用40年、二汽用30年完成100万辆的生产纪录,其产品从1998年的小卡一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轻卡、皮卡、轻客、大客、SUV及中、重卡等100多种车型,涵盖欧曼、奥铃、时代、爱尔法、冲浪等五大品牌。

  成绩背后难掩尴尬,梦想走向国际化的北汽福田,正默默承受着“转型之痛”。

  中高层的频繁离职,与奔驰合作生产商用车项目搁浅,当初靠农用车起家的人才班底和管理机制无法应对“国际化”发展要求——在无限风光的表象背后,北汽福田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中高层人事震动

  自2004年4月份起,福田汽车已经有陈言平、方青、董长征、廖赞平、李峰等数位副总经理级别的高层相继离开。据不完全统计,福田总部、营销公司等部门的数十位中层也另谋高就,先后离开福田汽车的在职员工已经超过100人。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福田公司5位副总相继离开,和福田强劲的发展、良好的营销竞争态势显得格格不入。虽然无法考究内部详情,但高层的纷纷出走,让人产生好多联想。

  陈言平曾担任北汽福田主管技术的副总裁,2004年4月离职;2004年5月26日,先后担任北汽福田营销公司总经理和欧曼总经理的北汽福田副总经理方青离职;2004年6月19日,主管行政和国际合作的副总经理、人称中国农用车“挖井人”的董长征离职;2004年10月底,北汽福田主管汽车产业的副总裁廖赞平正式离职——这4人的离职被称为北汽福田的“四君子事件”。

  2005年1月,北汽福田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李峰离职。李峰1996年起就在北汽福田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担任北汽福田营销公司市场部经理,此后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节节攀升。在2002年2月北汽福田召开的2001年股东年会上,被正式任命为北汽福田副总兼营销总经理。他离职后,被延揽至奇瑞担任副总经理兼销售总经理。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司高层接连离职,对北汽福田经营的打击显而易见。

  据知情人士讲,这些副总的离职要么是和王金玉总经理在公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等方面意见相左,要么这些人先以其他公司中高层的身份,被高薪聘请到福田,担任一定的要职,之后这些人的职权范围逐渐缩小,在福田内部经历职位调整的时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离职。

  从目前看,福田处于“没人就招,招后又走,走了再招”的人力资源局面,在从上到下的人力资源战略、后备人才的培养及高层管理的有序化、人力资源成本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尽管福田从全球请聘专家,如原丰田汽车集团企业社长河手逸郎用丰田精益化生产方式开始主导福田生产,但离“质变”还有很远距离。

  福田、奔驰项目搁浅

  北汽福田与奔驰合作生产奔驰重卡,一度被认为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但就目前的事态进展来看,双方的合作极有可能搁浅。

  2003年9月,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与戴-克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北汽福田与戴-克在商用车领域的合作。在签订协议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北汽福田一直与亚星奔驰苦苦周旋——收购亚星奔驰客车公司,可使北汽福田得到客车生产牌照,更重要的是,奔驰商用车能够空出一个宝贵的商用车合资名额,从而完成福田与奔驰的商用车项目。

  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四十八条规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

  戴-克在中国有两个商用车伙伴——福建汽车与亚星奔驰,如果戴-克想与北汽福田在商用车领域合作,就必然有所行动,或者解除与福建汽车在商用车上的合作,或者放弃亚星奔驰,或者进行收购以空出合资名额。作为超过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的“第三个合作方”,亚星奔驰不被兼并,福田将不能与戴-克合法合资。

  不过,本报记者目前获得的消息是:福田收购亚星奔驰谈判基本破裂。

  有消息称,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曾一度答应了扬州市政府的“苛刻”收购条件——收购亚星奔驰亏损的关联企业,把生产线留在扬州而非搬到北京等,但北汽控股董事长安庆衡得知后,以没有多余的闲钱来做这样的“善事”为由,断然否决了福田的收购方案。

  亚星奔驰的一位高层也曾透露,谈判僵持的主要原因是:扬州市政府众多的附加条件,比如对多家亏损的关联企业进行收购或支持。这事实上在无形中抬高了亚星奔驰的价码。对北汽而言,购进亚星奔驰,要同时购进很多烂摊子,这笔账实在是划不来。

  据知情人士分析,现在虽然北汽和福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销售状况很好,但其资金多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扬州市政府显然不愿意轻易放弃亚星奔驰这样一个企业。

  由于双方的强硬态度,谈判基本处于破裂的状态。

  据可靠消息,与戴-克正在谈判合资成立一家生产小型轿车合资企业的福建汽车集团,对收购亚星奔驰表示出很大的兴趣。福建汽车集团董事长凌玉章已于5月份北上扬州谈判收购亚星奔驰,据消息称,凌玉章认为,假如各方面条件合适,福建汽车可能会参与亚星奔驰的收购重组。他同时表示,由于亚奔的股权归属过于复杂,收购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福田与亚奔谈判破裂,福建汽车收购亚奔仍处在很大的变数之中,如果无法拿下亚奔,福田与戴-克的商用车项目将落地无望,这不仅使得福田汽车无法获得客车生产资源,更要命的是,波及到其重卡项目合资的长远发展。

  福田所需的是其短缺的奔驰技术和车型,而且已将奥铃、风景、欧曼等品牌更换为“钻石”标识,在品牌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上也付出很大心血,为引进奔驰做好准备,并且将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押宝在重卡身上。

  业内人士认为,以农用车起家的福田汽车,在面临向多元化、国际合资化道路转型的今天,能否跨过这道坎,将成为其能否在未来取得更大成绩的关键。

  如何从“农用车”到“国际化”

  北汽福田1996年在山东一个不太显眼的小城市诸城以农用车起家,经过短短8年多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多产业经营的上市公司,其商用车销量创下全行业之冠,以年均75%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被业内誉为“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企业”。

  全方位的商用车产品线,每一个产品100%的自主研发,庞大的营销网络,福田快速、蓬勃的发展,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创造了被业内誉为的“福田速度”、“福田神话”,令人咋舌,发展可以说是跳跃式的。

  据悉,北汽福田的目标是“到2006年,福田汽车预计产销量将达到45万辆以上,销售收入超过360亿元,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汽车品牌”。

  随着产业扩容、庞大的事业板块的形成及走国际化合资道路,对企业高效有序的管理及人才战略要求越来越高,福田公司可以说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对以农用车起家、跳跃式发展的北汽福田来说,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

  北汽福田以农用车起家,1998年进入汽车领域时,为了迎合快速发展的小卡、轻卡市场,福田从全国招聘了大批属于农用装备、机械方面的人才,为福田快速占领农用车、轻卡市场领先优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福田现在的发展及战略目标相比,原来的人才结构及员工素质与时局相比显得滞后。全公司从底层到高层的人才战略上,可谓都是危机重重。

  在企业管理方面,北汽福田的水平似乎还没有超越“农用车”企业的水平。

  管理较乱,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困扰福田发展的不争事实。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汽车业,随着原材料价格及燃料的高位徘徊,各厂家利润的不断缩小,精益化生产及生产、管理成本的控制,可以说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国际化合作、内部的精简与高效的管理运作、降低管理成本和压缩生产成本方面,福田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另外,北汽福田的产品还需经市场考验,品牌的提升需要更好的市场表现及产品做支撑。从福田几年来一直占据领先优势的轻卡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福田的领先优势进一步缩小,东风、江铃、庆铃、江淮在中高端产品对福田时代、奥铃品牌构成强大的冲击力。

  今年上半年福田汽车重卡销量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下滑,日均销量仅维持在60辆左右,而去年同期的日均销量则约在150辆。

  不可否认,今年一季度,重卡市场受到银根紧缩、新的政策法规实施的影响,各汽车公司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据有关人士分析,对于福田汽车而言,业绩表现不佳应该不仅仅是外部因素所致。如果不能解决其内部存在的问题,它的业绩还将进一步下滑,因为其产品质量还不能支撑原本强大的品牌竞争力。

 记者 晏成 实习记者 裴达军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