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轻客市场:与王福民先生商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17:02  新浪汽车

  背景说明:这些年来,经常会看到对汽车行业的情况很不了解的人士很认真地写汽车。本文写于2000年,说了些轻客方面的常识。这种现象,到现在可能比2000年那时候还要严重。(2005年7月)

  在网上读到一篇《分析我国客车市场的发展》(作者:王福民)的大作,第一感觉是纳闷:文章有问题,但又不像是某些所谓“专业”的汽车网站找人写的半通不通的汽车市场分析八股文,似乎在什么报纸上看见过,曾经看了几行。后来费了不少力,找到了9月11日《中国汽车报》王福民先生这篇文章。笔者专门研究轻型车,所以这里仅以文中谈到轻型客车的一大段为例,谈谈值得商榷之处。

  目前轻客统计口径存在大问题。什么是轻客,什么是底盘,什么是轿车,这些问题在圈内也未必就清楚,不在圈内就更难搞清楚,甚至根本不可能有这方面的概念。笔者从该文字里行间猜测,王先生多半没有发现有这码事。因为他说“年生产能力30余万辆”似乎指的是不含底盘的轻客,而其它数据(如“1996-1998年逐年下滑至179410辆”)却又是包括部分底盘的轻客。把不同概念的数据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当然就会让人糊涂。

  文中又说,“在众多企业中南京依维柯、江陵全顺、三江雷诺塔菲克、福建东南得利卡是后起之秀,产品具有90年代水平,是竞争中的佼佼者。”此话差矣,它们怎么就都是竞争中的佼佼者?笔者很清楚,这几家轻客并非个个风调雨顺,其中有非常头疼的,销量上不去,销路打不开,设备投资已经造成极大浪费。例如某公司号称数万辆的年生产能力只挣扎到年销一两千辆水平,在竞争中有很大很大的问题。厂家急得够呛,甚至转手让别人去搞呢,王先生从何处得出人家在市场竞争中占优的结论?再说,原文之意应该是说90年代后期(且不说整个90年代)这四种车是竞争中的佼佼者,实际上,短短五年中,说到它们的竞争力,不温不火者有之,先强后弱者有之,弱势经年不改者有之,甚至以非传统意义的轻客支撑而突现强势者有之(这一个特例可以争论),这一切怎可同日而语?

  上面那段话还有个漏洞:目前坐轻客头把交椅的金客公司,产品居然不是90年代水平?它不是竞争中的佼佼者?请注意这个第一名好生了得:去年它的年销量大致相当于第二名的2.5倍,今年则为3倍!

  还有两个不能不指出的地方:第一,江铃公司与江陵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家,王先生怎么会把生产“全顺”的江铃公司大名都写错呢?它是在深圳上市的公司,多少人在炒该公司股票啊。第二,那个“一汽金杯”轻客产量,更是个美丽的谎言,它能算到“一汽”名下么?

  这样一篇分析轻客的文章会无疑会误导读者。作为负责任的轻客市场研究人员,笔者觉得有责任澄清事实并写下这篇短文。汽车市场分析是一件严肃的工作,白纸黑字写出来的分析结论,并非供人消遣的花边新闻。

  作者:钟东(2000年10月14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