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此文是描述九十年代轻型车市场概况的节选。在整个九十年代,轻型卡车的吨位标定一步步出现了混乱,车辆超载从民间走向生产厂。那么,超载现象有多严重?请注意本文的最后一段话:“当前轻型车吨位标定之混乱,已经使得按吨位进行轻型车分类统计基本上失去意义。”后来,“以小代大”(后来称为“大吨小标”)蔓延到几乎所有的载货车型。汽车管理失控,造成惊人的浪费。仅2004年治理超载而加剧全国范围的能源运输断裂,其直接和间接损失便可能高达几百亿元。(2005年7月)
回望整个九十年代,可以认为汽车处于一个相当混乱的市场环境。所谓混乱,主要表现在购买环节与使用环节中除了国家规定的车辆购置费、养路费之外,各地还有名目繁多的费用,比如A地的城市清洁费,B地的治安管理费,C地的教育附加费,更不用说各地或疏或密的收费站收的或多或少的过路钱。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轻卡找到了一个以乱制乱的法宝:超载。
1、用户:逼出来的超载与逃费
九十年代中,道路收费的混乱现象总体趋势是前半段发展,后半段维持。国家有关部门反复组织打击清剿,由于无法可依,效果不明显。道路收费混乱导致车辆越来越大胆地超载。由于养路费与过路费基本上按车辆的额定吨位收。额定吨位为3吨的车,如果装5吨货跑运输,无论在哪里都按“3吨车”收费,直接的结果便是尽量装5吨。越是收费重、收费点密度大的地区,超载的好处越大。多如牛毛的不合理收费民怨极大,用户不得已以超载方式以乱制乱,成为九十年代轻卡行业中最重要的市场现象。
2、 厂家:逼出来的“以小代大”
超载是用户方的行为,以3吨标准的车力图装5吨。轻卡厂家为了争夺市场,后来主动地将车辆的额定装载质量标成较低吨位。众多轻卡品种在九十年代中一再将额定吨位改小,标0.75吨的实际装1.5吨,标1.48吨的实际装3吨4吨。这种现象我称之为“以小代大”,它在九十年代中逐步蔓延,是厂方的行为。
“以小代大”最有代表性的事例发生在 90年代中期。东风利用自身中型车若干成熟技术改良而生产出东风EQ1060系列“小东风”轻卡,额定装载质量仅为2.75吨,因而具有较强的超载性。于是,“小东风”很快遏止了基本不具备超载性的小解放轻卡的市场扩展,迅速成长为5万辆级的轻卡大厂,同时还使跃进、北轻、天津、金杯等老牌轻型车厂家市场扩张受挫甚至萎缩。
进入九十年代末期,一汽也不再踌躇,利用中卡技术推出改良型轻卡。于是,北有解放“二吨加强型”,南有东风“二吨王”,同时成为畅销货。所谓二吨王,不言而喻的是:额定装载质量为2吨,实际装载质量远超2吨,可以在2吨系列轻卡中称王称霸。
3、燃油税:呼唤公平
用户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力争超载;厂家为了争取客户,主动或被动地尽量生产适宜于超载的车,其实质是市场竞争失去了公平。但是,贯穿整个九十年代的轻卡“以小代大”现象,反映出汽车厂的市场应变能力在提高,因为混乱的市场需要浑水摸鱼(虽然这个说法不雅,但用这个词比较准确)。
1999年相当于5吨车的解放二吨加强系列车销势火爆,前三个季度销量超过万辆,为整个九十年代的轻卡吨位极度倾斜唱出了最高音。当前轻型车吨位标定之混乱,已经使得按吨位进行轻型车分类统计基本上失去意义。
作者:钟东(1999年12月3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