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警惕我国汽车集团纯粹控股型模式的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8:24  中国汽车报

  编者的话:在当前大家都把关注的目光聚集在合资、产品、产销量等问题上面的时候,本报收到了这样一篇特殊的来稿。作者经过为时一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一个对于行业而言非常重要却一直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我国汽车集团的体制模式与产业持续竞争能力的关系。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集团主要选择纯粹控股型模式,且有蔓延之势,而当今世界著名汽车企业集团普遍采取产业型发展模式。在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成为共识及竞争日趋全球化的今天,笔者要提醒业内人士:冷静分析和科学选择我国汽车企业集团体制发展模式。  

  东风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南汽集团、福汽集团等汽车企业集团都选择了纯粹控股型模式。其共同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团组建属于行政模式。除东风汽车集团外,其他集团的形成及建立过程,同我国一汽集团和世界汽车跨国公司等以大型汽车厂或某一个大企业为核心的组建模式有本质不同,它们大多数是以行政命令组建起来的,其母体或总部是人为设置的。

  二是母公司属于投资性质的公司或控股公司。与国外著名汽车集团不同,母公司不控制集团的战略业务,如研发、采购、营销等。以研发为例,集团总部不设研发部门,不掌握集团产业发展和产品平台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整车技术研发能力分散在各合资公司,实质由外方控制。母公司主要履行出资人的义务,对新品开发、技术创新等决定集团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具有决策资格。东风集团尽管拥有东风品牌,但目前其母公司是东风投资有限公司,属于纯粹控股型体制;而国外汽车集团将投资或金融类业务置于母公司旗下管辖,不像东风等集团置于控股或母公司的位置。这种设置形式决定着集团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

  三是我国很多汽车集团一无关键技术,二无整车品牌。国外著名企业集团,其集团名称、母公司名称和主导产品名称通常一体化,如福特通用奔驰丰田。我国很多汽车集团则不然,如果有人问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和南汽集团的主导产品是什么,人们一时还无法答出,因为由外方控制核心技术下的产品不属于中方集团的主导产品。

  选择纯粹控股型模式的集团很难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汽车集团公司,而且在产业竞争中还存在着诸多陷阱。

  首先是技术空洞化。如果未来不能真正建立和培育起自身的技术及产品研发平台,不但自主品牌战略难以实现,而且将出现“产业与企业技术空洞化”。集团母公司由于不掌握关键研发和核心技术,对集团产业的战略选择话语权不足。一汽集团之所以属于产业型集团,主要原因是其母公司仍控制着商用车和部分乘用车的研发和技术平台。集团母公司技术空洞化,很难实现集团的一体化整合。

  其次是金融化。所谓金融化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以资本运营而不是产业经营为手段,以投资收益及财务目标为导向。金融化的倾向是技术空洞化的必然结果。作为汽车企业集团,其母公司不控制产业发展的战略业务,同保险公司、银行、风险投资等搞汽车有何本质区别?如果技术空洞化,最终发展有两个结果:金融化和倒闭。更大的危险是,作为非金融机构的金融化企业的资本实力,很难与金融机构相抗衡;如果集团整体上市,还存在另一种风险:被恶意收购,这些集团的母体不得不退出汽车产业。德隆集团在汽车产业的自由进退已经诠释着“金融化的风险”。

  第三是边缘化。边缘化是指母体被跨国公司或金融机构逐出汽车产业,这是由技术空洞化和金融化导致的。为什么可能被跨国公司逐出汽车产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WTO过渡期的结束、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将在国内建立十分完善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曾经需要中方企业配合的跨国公司可以完全独立运作。到时,那些纯粹控股型的企业集团仍靠合资企业、国外品牌与技术维持生存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如果技术空洞化继续,自身核心能力没能及时建立,那么最终将在残酷的竞争中被逐出汽车产业。

  最后是非核心化。纯粹控股型集团的母公司,其注意力在资本市场,而不是产业经营,存在浮躁心态,难以潜心培育技术能力、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文化模式。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完全依赖国外的资源技术和管理理念与完全依赖国外的资源、技术和管理理念,而没有自身的积累和沉淀,或者完全依靠以前的经验,企业集团将不能培育真正属于自身的核心能力。选择并购扩张之路是近十年来世界汽车跨国公司的主要策略,成功的关键是集团母公司是否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文化模式,并能够向被并购的企业输出,这一点对以横向整合发展的企业来讲十分重要。不能输出这些模式,只是资本输出到位,最终将因不能真正整合所并购的企业而导致失败。(李显君)

  (作者是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任职于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仝楠楠)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