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怠速噪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4:08  新浪汽车

  汽车的噪声源有多种,例如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传动轴、车厢、玻璃窗、轮胎、继电器、喇叭、音响等等都会产生噪声。这些噪声有些是被动产生的,有些是主动产生的(如人为按喇叭),但是主要来源只有三个,发动机、轮胎和风摩擦声,它们都是被动发生的,只要车子行驶就会产生。

  在发动机各种噪声中,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是主要的其噪音通过防火墙、底盘等传入车内。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由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两大类构成,是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及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声。燃烧噪声是指汽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指活塞、齿轮、配气机构等运动件之间撞击产生的振动噪声。

  一般情况下,低转速时燃烧噪声占主导地位,高转速时机械噪声占主导地位,两者是密切相关,互相影响的。实践表明,减少振动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增加发动机结构的刚度和阻尼,是减少振动的方法,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轮胎在路面滚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很大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干燥路面上,当汽车时速达到100公里时,轮胎的噪声成为整车噪声的重要噪声源,其通过底盘传入车内。而在湿路面上,即使车速低,轮胎噪声也会盖过其它噪声成为最主要的噪声源。轮胎噪声来自泵气效应和轮胎振动。所谓自泵气效应是指轮胎高速转动时引起的轮胎变形,使得轮胎花纹与路面之间的空气受挤压,随着轮胎滚动,空气又在轮胎离开接触面时被释放,这样连续的“压挤释放”,空气就迸发出噪声,而且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车辆越重噪声越大。轮胎振动与轮胎的刚度和阻尼有关,刚度增大(例如轮胎帘布层数目增加),阻尼减少,轮胎的振动就会增大。噪声也就大了。要降低轮胎的噪声,胎面可采用多种花纹,采用高阻尼橡胶材料,调整好轮胎的负载平衡以减少自激振动等。 在一般情况下,行驶速度越高,风噪越大;由于设计的原因,汽车风阻系数无法改变,也很难彻底有效地降低风噪。 从以上所述可知,解决汽车的噪声是一项涉及到整车方方面面的技术问题,包括发动机结构、材料质量分布、工艺水平、装配密封性等等。实际上,汽车噪声的大小已经反映出这辆汽车的质量和技术性能高低了。

  因此,购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汽车运动时的噪声。 对于驾车人来说,车内噪音的干扰较大,主要有:发动机械噪声、发动机燃烧噪声、吸排气噪声、驱动系统噪声、轮胎噪声等。当车辆产生的噪声达到一定程度时,驾车人听觉长时间受刺激,不仅听觉器官的敏感度会显著下降,还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和急躁、紧张等消极情绪,从而影响驾车人的行车安全。 噪声还能使人们视觉产生异常变化。研究指出,噪音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有人做过实验:当噪音强度在90分贝时,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也延长;当噪音在95分贝时,有五分之二的人瞳孔放大;当噪音达到115分贝时, 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降低20%,通过影响睫状肌而降低眼睛从某一角度注视物体的运动速度。噪音还能使视力清晰度的稳定性下降,比如噪音在70分贝时,视力清晰度恢复到稳定状态时需要20分钟,而噪音在85分贝时,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另外,噪音可使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性平衡反应失灵。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比如在乘务员中,对运动物体的对称平衡反应敏感者少,迟钝者增多。  

  再者,噪音还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噪声通过人的听觉系统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感觉,无疑给安全行车带来巨大隐患。所以从驾车人自身控制噪声的能力来说,应该保持良好的车况,尽可能减少车辆自身发生的噪声;尽可能减少鸣喇叭的次数,人为地从驾车角度将噪声降至最低。

  为了防止发动机噪声和轮胎噪声进入成员厢,工程师除了尽量减少噪声源外,也在车厢的密封结构上下工夫,尤其是前围板和地板的密封隔音性能。

  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分贝值每上升 10 ,表示音量增加 10 倍,即从 1 分贝到 20 分贝表示音量增加了 100 倍。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 5 分贝,不应低于1 5 分贝。分贝值在 60 以下为无害区, 60 — 110 为过渡区, 110 以上是有害区。人们长期生活在 85 — 90 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就会得“噪声病”。

(编辑:陈红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