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4年底,中国已经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2006年以后,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开放。这对于广大外资石油公司来说无疑是进入中国能源市场的良机。
外资的介入,对未来燃油价格的市场化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术与资本合作——上下游生产全面协作
外资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早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也就是说是在石油石化产业的上游部分,一般采用外资公司输出技术、设备的合作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中国沿海和西北部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中外石油公司合作就以此种形式居多。
随着中外石油公司合作的深入及合作领域的扩展 外资石油公司在华业务在上游勘探开发的基础上开始向下游石化加工和炼化延伸 在合作形式方面合资建厂的项目开始增多。
中石化与BP在南京合资建设年产50万吨醋酸项目、BP与珠海富华一期建设和二期扩建苯二甲酸项目、BP 与中国合作氢燃料汽车开发项目都采用了合资合作的方式;而且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壳牌、埃克森美孚及另一外国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各自持有项目15% 的股权。除了在项目开发中采取合资方式以外,一些跨国石油公司还与中国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合资公司,比如BP与中石油、中石化在中国南方不少省份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在当地开展石油石化业务。中海壳牌石化公司也是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合资公司,它由中海油总公司持股45%、壳牌持股50%、广东投资发展公司持股5%共同组建,目前该公司拥有的南海石化项目是中国最大的合资项目。
战略支持——利用战略投资者身份加快在华发展
在中国国内石油企业海外上市的过程当,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跨国石油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这些跨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企业的合作历程来看,此举一方面是双方长期策略合作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跨国石油公司今后在华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
2000年初中石油在香港和美国上市时,BP成为独家战略投资者,先期买进了中石油股份总值约6.2亿美元的股权,按当时市值,约占中石油股份流通股权的20%。
2000年10月,中石化将其20%的股份在国际市场上发行,BP、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分别认购H股18.29亿股、19.66亿股和31.685 亿股。三大战略投资者所占中石化总股本的比例超过8%,接近中石化海外市场发行股份的一半。
2004年年初BP石油公司先后将所持有的中石油、中石化股票悉数出售两次套现共涉及金额 27.3 亿美元,获利约13.5亿美元。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在此后也对所持有的中石化股票进行了全面减持。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外资石油巨头获得了中国石油股的高成长性所带来的收益。同时更关键的在于它们通过借此机会与中国石油企业建立起来的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得到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优先权利。
终端渗透——建立合资加油站
作为支持中国石油公司走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得到了与中国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回报与承诺,其中包括被允许提前进入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BP获准分别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合资各建立500座加油站,而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则同样被批准分别与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江苏省各合资建500座加油站。
2004年8月 ,中石化与壳牌合资组建的“中石化壳牌 江苏 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总投资人民币15.5 亿元 壳牌的持股比例为40%。同时,中石化还宣布将与埃克森美孚公司和沙恃阿美海外公司组建福建成品油营销合资公司,在福建经营和管理大约600座加油站和一些油库。这个拟成立的合资公司将由中石化55%与埃克森美孚22.5%和沙特阿美22.5%共同组成,在福建省内分销福建一体化项目生产的成品油(福建一体化项目也将由这三家公司合资组建)。另外,BP与中石油在广东省合资兴建500座加油站的可行性报告已经于今年年初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双方谈判正在进行当中,合资公司也将于近期成立。按照BP与中石油达成的协议,BP 将在合资公司中持有49%的股份。
外资进入国内市场采用合资方式只是一开始的做法,随着业务的开展它们更愿意采用独资的方式来发展业务,竞争尤其会随着2006 年底油品批发业务的开放而加剧。尤为重要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将与三大石油巨头合资建立2000个加油站,虽然数量上不及中石化、中石油目前拥有加油站总量的5% 但它们进入的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石油消费最旺盛的地区。这对于国内石油企业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对于相对封闭、一直以来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的中国石油市场而言,这样的情况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可以促进中国石化行业向国外学习,提高效率;其次,这将打破中石化和中石油垄断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局面,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对市场化油价的形成有益。但目前来看,燃油价格在2005年尚不会因此受到过大的冲击。
油品仓储物流建设——特别的投资
外资在江、浙、沪、粤等地大规模投资建设石油石化相关项目和加油站的同时,从战略需要出发,尤其注重投资建设相配套的石油石化仓储物流基地。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跨国石油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油库,油库的作用在于储备石油及相关产品,对于石油交易市场以及一国的石油战略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壳牌就曾先后于1985年及1987年在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两个合资油库。而加德士公司目前在华拥有的两个石油气贮库、一个沥青库也是该公司的主要投资组成部分。
在2004年5月,BP中国公司与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公司合资兴建的南沙油库已正式投产。南沙油库位于珠三角中心,总投资约 8600万美元,能储存约36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同时可以储存柴油、汽油、燃料油以及其他化工产品,另外该油库还拥有一个8万吨级的码头。这是国内目前最大、最先进的一个世界化油库。
石油仓储物流业务无疑是对跨国石油公司在华所参与的石油加工业务和油品零售业务的重要补充。石油炼化、油品储存和终端销售为外资石油公司构筑了比较完整的中下游石化市场业务链条,使得外资石油公司今后有可能以更加独立的方式在中国石油市场挤占一席之地。
上海期货交易所新近推出的燃料油期货品种已经选择南沙油库作为其交割仓库。虽然期货实际交割量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很大,但南沙油库的入选使得BP公司在未来前景广阔的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和石化市场上又多一个砝码。
产业链构建与调整——轻上游开发,重下游建设和终端控制
随着中国石油领域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已经由以勘探开发为主转为以石油加工炼化以及终端销售为主。其实这更是跨国石油公司将中国纳入其战略体系,从全球视角拓展业务的考虑。中国国内石油产量的增长严重落后于需求的增长,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处于东亚的中国在石油可开采量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 BP就已经开始着手退出在中国的上游业务。继欧美石油巨头之后进入中国大陆的韩日以及台湾省石油石化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也是以转移大宗石化产品生产项目的为多。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能够在这个庞大的石油石化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收益。外资巨头一直看好中国石油市场的消费能力,但是由于中国的政策限制而无力涉及。入世给它们提供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时机 零售终端争夺的白热化就是最直接的反映。
投资方式转变——趋于以独资代替合资,收购兼并出现
跨国石油巨头重视品牌经营,它们大多有着数百年发展的历史,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资本上都具有雄厚的优势。一直以来 中国石油行业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对外资的进入有着诸多限制,尤其是在石油加工炼制以及成品油销售领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比如润滑油、沥青和航空燃料市场,各个跨国石油公司分别以美孚、壳牌、BP、道达尔、加德士和嘉实多等品牌在中国展开销售和提供服务。目前虽然国外品牌在中国整个润滑油市场的占有率只有15% 但其在润滑油的高端市场已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
在中国石油市场即将全面开放的机遇下,外资石油公司对于在中国的投资方式有了更大的选择 兼并收购也开始出现。BP公司在 2002年10月通过收购合资公司中方股份,全资拥有了珠海九丰阿科能源有限公司,因此成为我国第二大LPG进口商。这种将合资公司“独资化改造”的现象已越来越多。
目前外资之间还出现了强强联合在华兴建外商独资化工企业的现象,如美国 Ticona、日本宝理塑料公司和三菱瓦斯化学三方合资兴建世界级聚甲醛生产装置等。
应该说2005年,燃油价格尚不会受到国外石油公司进入带来的过大冲击,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石化和中石油垄断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从2006年开始,预计市场化的油价将逐步形成。陈荣祥
(作者为毕博管理咨询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汽车行业负责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