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伟世通疯狂并购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 09:15  中国经济时报

  无论浙江本土汽车零配件企业甘愿与否,外资厂商逐鹿长三角的局面已经形成。

  6月14日,北美第二大汽车组件商——伟世通公司持续发力,在中国并购组建了三家新的合资企业,包括江苏天宝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怡东汽车仪表有限公司、以及伟世通TYC车灯有限公司。

  这样,伟世通扎根长三角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朗。而其他步伐更加迅捷的外资零配件厂商如德尔福,已经把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列为研发重地,博世也如同伟世通,将其亚太总部从日本挪到了上海。

  而众所周知,由于背倚最早与外商合资的整车企业——上汽,长三角特别是苏浙沪经济圈地区早已形成了零配件产业集群。此外,据有关资料显示,长三角产业同构率高达70%,苏浙沪经济圈的15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

  以鲁冠球领导的万向集团为代表,长三角地区的汽车零配件生产已初具规模。这样,一场中外汽车零配件大战势不可挡。

  据估计,目前,汽车电子类产品配件的毛利仍在50%以上。正因为如此,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和递增速度由“九五”期间的13.5%,提高到“十五”期间的49.2%。

  当整车利润和销售速度持续下滑的时候,汽车零配件必将成为汽车工业的焦点。各路人马纷纷杀入这一行业并不足为奇。那么,为什么是长三角?

  地处中国腹地,长三角的地理位置优势勿庸置疑,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极大地提升了这一地段的物流辐射能力。而作为最早崛起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这一地段已经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全方位的人才。而周边的整车厂商如上海、华普、吉利等也为汽车配厂商提供了一个对接平台。

  这样,对外资汽配厂商而言,长三角首当其冲。

  而更让伟世通等后进入的外企欣喜的是,事实上,基于长三角地区零配件发展的10多年的基础,他们根本不太需要投入太多,只要进行并购、重组就能抢占这一地盘。对伟世通等企业而言,抓住了长三角,就抓住了中国汽车零配件的大头,距离他们下一步的计划达成也已为时不远:让中国成为自己的加工厂。

  这场大战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无论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实力来看,中外零配件企业的较量注定是一场胳膊与大腿的争夺。

  海关的数据或许能说明这个问题。2004年根据海关数据,车身与零部件进口73.31亿美元,出口53.32亿美元,贸易逆差23.31亿美元。据今年进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今年有可能成为贸易顺差。截至目前,车身及零部件进口14.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0.6%,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0.1%,贸易顺差20.8亿美元。

  这样的贸易顺差,是一个巨大加工厂成型后的贸易顺差。和长三角地区其他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样,长三角可能成为一个外资汽车零配件企业的大作坊。

  这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却可以预见的结局。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汽车工业最薄弱的环节正是汽车零配件。在《汽车产业政策》对外资整车厂进入层层限制时,却对外资零配件企业的进入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正因为如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都逐渐被外商控制。

  在中国的汽配市场上,全球汽配巨头的旌旗已经插遍,无论是逐鹿长三角,还是角力珠三角,除了零星点缀的几个中国企业,这里已经是外资零配件厂商的天下。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配件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