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卡了本土汽车音响的喉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0:20  中国经济时报

  汽车音响躁动

  国际资本抢占“高音区”

  “井喷”行情的绝情别离与进入门槛的“等级”限制、制造成本的上升与获利空间的萎缩,价格战的白热与消费者的观望,在重重重压之下,部分原本欲在整车市场掘金的“外行”资本已望而却步。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上升,汽车电子等原本被边缘化的汽车用品市场引起了更多国内资本的关注。

  “我国汽车需求量仍在增长,越来越多的驾车人士对车内娱乐享受有了更多更高的追求,而汽车音响的功能正逐渐多样化,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声音播放扩大到了现在的音乐、影片、导航、娱乐、监控等多元功能。” 广州兆星电子总经理董耀平表示,这几个因素必然导致汽车音响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2005年中国仅车载音响市场将达到1亿1千万美元。”索尼(中国)汽车音响市场部日前作出如是预测,并高调公布其将以更大规模向中国汽车音响市场扩展的战略部署。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超过德国、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与此相应,汽车音响的市场潜力也显而易见。

  实际上,随着全球汽车音响产业的转移和扩张,我国正成为全球汽车音响的主要生产基地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有六成左右的汽车音响产自中国。与全球汽车巨头悉数扎寨中国相类似,目前国际品牌汽车音响企业中有八成已在中国投资设厂。

  据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汽车音响生产基地经历了两次大转移,第一次是从日本转移至韩国、台湾,第二次则从韩国、台湾转移至中国大陆,这次大转移正在进行之中。进入本世纪初,汽车音响业又经历了第二轮扩张,其特点是原来做家用音响的品牌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以往在中国主攻消费类电子的企业,如三洋、上广电、飞利浦、创维、德赛等开始投身汽车音响业。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国内外汽车音响品牌多达500多个,同比增长25%30%,呈现出日韩品牌、欧美品牌和本土品牌竞相放歌的局面。

  据了解,汽车音响市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原厂配套市场,它是指汽车厂家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OEM某个品牌作为其汽车音响的标准配置;二是零售配套市场,指面对消费者的终端零售市场,如汽车音响改装等等。

  在国内市场,目前针对汽车原厂进行配套的OEM市场地盘最为稳固。我国去年汽车年产销量已达四百多万辆,据有关机构测算,与此配套的汽车音响OEM市场年需求量大约在500万套左右。我国汽车音响OEM市场集中程度很高,由于各汽车厂家一般都会选择固定的品牌配套,其他品牌很难从别人碗里抢羹,目前江苏天宝、西门子VDO、飞利浦、深圳航盛等几大生产企业在国内汽车原厂配套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四分之三以上。

  来自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一份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汽车音响零售市场规模还较小,但随着车主对音响品质的追求及个性化的需求,其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轿车用户中,只有不到10%的车主更换了音响设备,而国外发达国家的售后市场规模达到70%以上。

  据悉,世界较大的汽车音响制造商也瞄准了中国的售后市场。在这一领域,外资品牌已早早抢占竞争高地,其中的日系品牌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达5060%,其主要产品是主机和扬声器,先锋、松下、索尼、阿尔派、歌乐、JVC、健伍等品牌先后在国内已设立了工厂或SKD组装其品牌汽车音响。包括飞利浦、西门子VDO、KICKER、来福、MT、JL、MA、大地震等在内的欧美知名品牌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也达到3040%,其中美国品牌以功放与扬声器产品见长,适合播放流行乐和摇滚乐,而欧洲品牌则注重音质,其产品以音质纯净自然,设计细致入微著称。

  就在余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中,已有飞韵、超音、瑞升、博图、万华隆等20多个新兴本土品牌在贴身肉搏,而数以百计的“杂牌军”也以超低的价格优势在这一市场游走。

  谁卡了本土汽车音响的喉咙

  不和谐的音符也在汽车音响市场的一派繁华中穿梭。

  “无论是营销方式还是技术水平,我国汽车音响市场都依然比较混乱。”在汽车音响资深专家苏矛如是判断。

  据他介绍,从表面上看,我国汽车音响市场和比赛呈现火爆势头,但实际上我国的汽车音响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改装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音响消费层次也较高,使用名牌高中档器材,个人安装音响系统基本上都可以进入初级发烧阶段,甚至有发烧级和HI-NED级系统。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器材的消费水平也较低,国产品牌占与主导地位,只是音响的改装初期阶段。

  在他看来,目前我国汽车音响市场的销售状况较为混乱,多处“瓶颈”更卡住了本土汽车音响引吭高歌的喉咙。

  首先,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划分管理,无论什么技术水平,洗车、修车、美容等什么行业执照都可以安装汽车音响。其次,低档品充斥市场,假冒名牌低价倾销、以次充好牟取高额利润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国产品牌不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下功夫,而是一味追求低价格占领市场,但没有好的质量就难以创出好的品牌,也难以有好的市场。其三,生产厂商、 经销商只看到眼前利益和销售数量,而对零售商市场保护不力,缺乏控制市场的规范化手段,造成销售大头小尾,甚至最终被迫退出市场。再者,厂商和经销商没能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产品保修和维修反应速度很慢,有的维修站也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能彻底解决从音响器材到车上音响线路等问题,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从而导致销售份额下降。与此相应的是, 厂商、 经销商提供零售商的技术培训并不完善,也无法确保借此提高信誉和品牌形象。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在国际品牌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补齐在品牌、渠道和服务方面的短板将是本土汽车音响企业的当务之急。

  汽车音响的品牌是影响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汽车音响市场的品牌主要以国外品牌为主,国内品牌由于起步晚、实力弱、影响小而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有限。

  我国汽车音响销售渠道也还很不完善。据悉,在汽车音响零售渠道中有一种重要渠道类型是汽车专业服务公司,它们在高端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而我国主要是一些汽车装饰店、汽车美容店、汽车修理店做音响安装,散、小、差的渠道类型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音响设备的需求。在零售店这一渠道中,汽车音响超市已经成为国外汽车音响零售渠道的另一宠儿,而我国的汽车音响超市还刚刚起步。对于我国汽车音响企业来说,能否建立恰当的产品渠道极其关键。

  由于目前我国汽车音响终端销售主要还是混业经营,这样就很难确保其在汽车音响的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上有所专长。而汽车音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装的质量,安装技巧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视听效果,如何做好汽车音响的安装、调试以及售后服务势必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对于汽车音响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加强对渠道的培训和指导等方面的技术服务支持已经刻不容缓。

  本土汽车音响能否唱强音

  我国汽车音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家电产业发展早期颇为相似。本土音响厂商能否如彩电产业一样有效抵御洋品牌“入侵”,继而收复大半江山么?本土厂商如何才能唱出强音?

  “很多汽车音响厂家都会抱怨国内市场太混乱,我们更需反思这种混乱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是这样。” 广州兆星电子总经理董耀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兴亡,匹夫有责”,厂家可以去引导商家,但千万别误导商家,企业需要对消费者负责、对经销商负责、更要对行业负责。

  本土汽车音响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在他看来,国产汽车音响发展到今天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还要看到本土品牌和进口品牌之间存在的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就是国产汽车音响的出路所在。据悉,兆星电子采用的就是“三板斧”战略,“首先确保的就是汽车音响的高品质和研发水平,其次是技术与服务的支持与跟进,再者重视品牌的宣传与推广。”

  董耀平表示,拥有自主技术、良好品质、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具有好的信誉度的企业才能长青,才能在市场才会具有竞争力,而未来的汽车音响市场国产品牌会逐步成为主流。

  对于佛山好帮手电子科技公司总经理罗大军来说,加速培育本土品牌、提高知名度和满意度是迎战跨国雄兵的理性选择。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汽车音响零售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久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快速增长之前的这段时间对于国内汽车音响企业来说,正是培育优势品牌的良好时机,只有把握住市场发展机遇,建立、培育和发展自有品牌,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大多集中在欧美日等跨国集团军范围内,本土厂商在技术和品牌方面都有缺失的阵地。而严格说来,国产汽车音响产品大多还没有真正形成品牌。”罗大军分析认为,上个世纪末期,由于洋品牌还未大举进攻中国国内音响市场,所以竞争并不激烈,入市的本土企业只要有一定的技术,或根本没有自主技术,只凭照抄、模仿都可以在市场上顺水行舟,不知名的企业也顺势挖到了该行业的“第一桶金”。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欧美、日韩等著名汽车音响品牌均看好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纷纷强势进驻,而国内一些知名的传统家电企业也纷纷调整方向加入汽车音响行业,可谓“武林高手”云集,竞争日趋白热化,消费者追逐品牌的心态越发明朗,国产汽车音响必须注重品牌建设。

  “只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品牌,就有生存的机会,未来汽车用品的时代必然是品牌制胜的时代。” 罗大军表示,好帮手电子的“卡仕达”品牌塑造过程,其基本点就是始终坚持走创新路线,以技术革新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服务创新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以营销创新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加大销售网络的建设和巩固,提升“汽车影音专家”的品牌形象在渠道客户和最终用户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我国汽车音响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抓住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成为全球汽车音响的主要生产制造基地,并且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需求扩张的良好机遇,大力提升我国汽车音响的技术含量,培养优势品牌。

  -本报记者 刘金霞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音响专题

${相关品牌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