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德国时间6月20日,新浪汽车在奥迪总部英格尔斯塔特采访了奥迪公司专门负责中国市场和全球采购的董事施密特先生。施密特先生首先就毫不演示的表达了对勒芒24小时拉力赛夺冠的自豪:“我们的车被配置了55kg的净重,发动机功率也降低了25马力。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赢得比赛的胜利。”以下就是这次采访笔录。
施密特:我希望你们能喜欢这座新的足球场和我们的新产品。
我很荣幸能邀请大家来到这里。你们在这可以看到,人们能用新式的柴油机做些什么。也许我们会带着这款柴油机在中国再次见面。你们还会有机会试一把这些汽车,亲自试驾体验一下。它充满了力量感。
问:噪声方面怎么样?真的很轻吗?
施密特:是的,如果您在高速公路上开,很可能还会更轻些。因为可以降低发动机转速。
如果你们还有问题,请现在提问。
问:我在中国北京时从一份柏林人日报中读到,如今德国的汽车制造商普遍降低了汽车价格。新车平均降价3200欧元,相当于车价的16%。这篇文章提到,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降低了它们的价格。施密特先生,我所感兴趣的是,奥迪是否也会这么做?如果奥迪也遵循了这种价格战略,那么这算是集团的政策还是只是经销商的策略?
施密特:人们必须对此加以区别。中档和低档的量产汽车制造商们确实存在着您所谓的大规模降价。但这不是由德国而是在多年前由一家美国公司挑起的。之后一些美国汽车企业也为保住美国市场也加入了战团。结果正如你们已经看到的,他们可能就要破产或者至少也必须申请破产保护了。
问:这破产或者说破产的危险,是源自价格战略吗?
施密特:是的。他们不能像降价一样迅速地降低成本。
我告诉您的这点,或多或少都适用于中档和低档的量产汽车制造商。
但在高档汽车制造商方面,情况有所不同。高档轿车的竞争不仅仅在价格,竞争将在品牌形象、网络建设、产品技术和质量等各方面深入展开。
我们为保证这量产高档轿车的品质,车型的价格从长期来看不会改变。
我们也没必要降价。就拿您举的新奥迪A6L做例子,这款车的设计和技术在全球市场受到欢迎,因此我们也不用承受像别的厂商那么大的降价压力。
问:在中国听说,今年7月奥迪A2将停产。在工厂采访时,我们从一个技术员那儿获悉,光是一款新车的开发费用就达10至15亿欧元。我想知道,A2的下马是否会对奥迪造成一定损失。您对此怎么看?
施密特:10至15亿欧元的开发费用——您对这一数字的理解有误。实际数字也许在您刚提及的金额的10%左右——在1亿到1.5亿之间。没错,就在这范围之内。开发费用1亿到2亿最多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从这款车上赚到了钱。我必须换种方式回答,我们没亏钱。
问:近年来中国高档车市场竞争加剧。不断有新的品牌进入市场。例如梅塞德斯-奔驰开始在北京生产。您已经感到压力了吗?对此有何对策?
施密特:没有压力。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我们的战略不是因为它们来了才开始制定的,而是在中国许多年以来就已经很清楚明确了。我们是市场的领袖。我们有合适中国需要的产品。我们制造能满足中国人需要的汽车。我们努力使其更适合于中国。我们在中国跑了成千上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我们生产的汽车能适应我们对中国客户需求的预计。我们不是把欧洲的车型拿来简单地复制,而是做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
我们的经销商网络,比其他竞争对手好的多。
我们有强大的中方合作伙伴,他们就像我们一样给这个合作关系注入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凭借着结合中德双方优势的伙伴关系,我们多年来的合作堪称完美。这使我们不是彼此封锁,而是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出来。
有一点在整个合作业务中至关重要。我们的很多竞争对手这一两年才爱上中国,而我们已经爱了中国15年了。我们许多员工和中国同事有紧密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准备着继续推进这种关系。
在中国的战略很简单:总是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
问:我也想提个问题。我们现在通过参观知道,奥迪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高档车生产商。但我认为其它一些高档车生产商比起某个技术因素更强调自身的历史。而奥迪在市场上做得有些不同,比如它的口号——“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这会导致人们忽视其自身的历史吗?用户对此怎么看?技术和历史之间有何关系?还有一个问题,您是否认为Q5和Q7的引进会改变奥迪的定位和公司形象?
施密特:首先谈传统的问题。我们有着悠久的传统,由四家公司组成,我们是其中最杰出的。对此我们非常自豪。传统能够给予用户一种信心,不仅对于今天,而且对于明天。
你们已经看到,奥迪是一个以产品为驱动力的公司。我们非常注重产品的技术性、质量和创新性。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口号不断鞭策我们前进,因为我们坚持认为客户需要的是最好的产品。
SUV车,比如您刚提到的Q7和Q5,将使我们有可能拓展新的客户群。虽然我们是这一市场的后来者,但却是第一个提供这样档次的7座SUV的高档豪华厂商。
问:您之前就已谈及中国的柴油车问题。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阻碍柴油车购买的政策。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您有何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应当怎样看待如何将柴油机在欧洲的成功经验移植到中国来呢?
施密特:有两方面。一方面,从燃料消耗,也即从能源储备来看,使用柴油可以比其它驱动形式更经济,中国对此一定会感兴趣。
我们在美国也看到了同样情况。以前那儿没有私人柴油轿车的市场。而现在情况正在慢慢改变。 一方面客户会很乐意拥有一辆高扭矩的动力澎湃的汽车,这使他获得许多驾驶乐趣。另一方面,他加油时也会很舒心,不会因为昂贵的汽油费而心疼落泪。
我们想为您做到的最佳情况是:您坐进车里,让车自己行驶,您则享受纯粹的乐趣。
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很注重健康的国家,我在贵国时,常在街上看见一直带着口罩的上班族、街道清洁工和妇女。他们这样做很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远离污染的空气。
我认为,我们可以告诉客户,人们只需在奥迪A8TDI排气管前放置“一块手帕”,便会发现现代柴油车的排放是多么干净,还能与别的车作比较。我相信,这个区别能够说服中国客户:他所拥有的是一个更环保的高科技产品。
问:我有个问题,我见过新A4,我想知道新车型的区别在哪儿?欧洲版A4和中国版A4有何不同?
施密特:中国版将增添更多舒适性装备。
我们的A4是为那些自己开车的客户或者夫妇设计使用的。A4在中国也是这么开发的。世界范围里来看,B级车也即A4比A6更受大众的欢迎。
如果许多客户是第一次购买汽车,他们当然会买一辆价格较低的。但如果他们过了一段时间后想买第二辆车,可能就会有更高的要求,也许会转而购买B级车或者高档车。因此我们适时地推出了这款车,并且也非常重视将来在中国继续开发这一级别的轿车。
问:奥迪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制造商,现在已在考虑怎样在和中方的合作框架下引进诸如柴油车之类的产品。我感兴趣的是:您是否有计划在中国生产高度个性化轿车?您会把高度个性化产品引入中国吗?
施密特:星期四我们在北京的高尔夫俱乐部开会时,也有记者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我回答,我有这样的想法,并和同事们商量过。我相信,汽车应该更具个性。我们现在只有一个关于如何运作的草案。但是我对您的问题的回答是——“是”。我们将要也必须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问:您对此怎么看?在中国市场上推出高度个性化轿车的条件是否足够成熟?如果不够成熟,我们应该具体地做些什么来提高中国市场的个性化程度?
施密特:这您比我更了解。中国是一个发展极快的市场,在西方社会需要15年的变革,在中国只需5年就可完成,远远快得多。
如您所知,在中国,客户期望之间的差别很大。高端客户和普通客户之间的差别比欧洲大得多。在欧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客户结构相对均匀。而中国的客户就像美国客户一样个性化,而这些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必须予以满足。中国客户注重设计、样式、娱乐电子设备等。即使这些个性化需求还未达到我们西方那样高的程度,但它们确实在不停地增长之中。
问:您今年升级换代了在中国生产的A6车型。您认为这次更换会导致销售数字的暴跌吗?
施密特:不,我们不那么认为。我们是第一次在中国新车换代。这在许多国家非常普遍,根本不是问题。在中国也许有些特别,因为这种事不常发生。但这的确是我们在世界市场上的惯例做法。
新车上马总要受些限制,因为一切都刚起步。我们必须调试机器、培训员工、控制质量。我们不能一下子达到老款的生产批量。我们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慢慢地提高产量。因此通常头一个月里产量难免要下降。
抱歉现在我必须去工作,我们要开个董事会然后是产品战略会议。我必须代表“我们中国公司”的利益。
你们总是问我,“你们怎样代表中国客户的利益?”我也知道这有些可笑。但你们必须承认,多年以来,在我们开会时,我一直在为中国说话。中国始终是我们决策的一个重点。我也始终关心与中国有关的决策。每次产品战略会议,每周的董事会,都能听见中国的声音。这一优点我们必须保持。因为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强于对手的优点。
非常感谢大家。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