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正文

2003车市大盘点:十大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2月22日 14:07 南方都市报

  2003年日历的最后一页即将翻过。

  回首这一年,中国汽车工业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前11个月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包括轿车、卡车和客车在内的国产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1.3%,达392万辆,其中国产轿车的销量较上年同期激增70%,达到173万辆。而根据有关预测,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430万辆,其中轿车将超过19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将稳居世
界前四大汽车市场之列。

  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大丰收”已确定无疑。

  盘点这一年,本报《汽车杂志》认为200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10大关键词值得引起业界足够关注。因为这十大关键词,将不仅是2003年这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承上启下年份中系列规律性的体现,也将凸显出明年、后年、未来若干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某些“特质”。只有把握这些规律性和特质,整个业界才有可能真正解读出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真相。

  高增长

  专家大跌眼镜

  2002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320万辆,轿车销售突破110万辆。对于2003年的汽车销量和轿车销量,年初时无论是来自权威专家还是业界的预测,普遍的看法都是比去年增长20%左右,而“不会”重复前一年高达40%以上的增长。然而,就像某些人所描述的,“所有的市场预测都是废话!”那样,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现实增长却让年初的预测者们“大跌眼镜”。据本月初的统计,今年前11个月,包括轿车、卡车和客车在内的国产汽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1.3%,达392万辆,其中国产轿车的销量较上年同期激增70%,达到173万辆。现在,又有人预测,今年国产汽车的销量将突破430万辆,“铁定”挤进全球前四大汽车市场之列,其中轿车销量将突破190万辆。

  新车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增长,引得全球汽车集团纷纷前来“掘金”。为了快速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全球最主要的汽车企业,都在中国亮出了自己的当家产品,连一向在全球车界“高昂头颅”的高档品牌如奔驰宝马也不例外。据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共有别克君威、新雅阁、M6、帕拉丁、帕杰罗SPORT、凯越、赛纳、蒙迪欧、三厢POLO、高尔、高尔夫奥迪A4、阳光、飞度、华普飚风、美人豹、霸道、陆地巡洋舰、黑金刚、猎豹飞腾、特锐、爱迪尔、路宝、国产宝马3系5系、雪佛兰SPARK等近30款全新车型在中国市场亮相,再加上部分企业推出的几十款改款或升级车型,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一款以上的新车推出。

  降价

  已成“家常便饭”

  降价一直就是今年车市的主题,而15万元以下的中低端、经济型轿车更是如此。从嘉年华、菱帅、派利奥周末款到普桑、捷达爱丽舍夏利奇瑞、羚羊、赛欧、派利奥、美日等,全部车型都降了一遍价,不仅出现了新车上市不到半年就要降价的新现象,而且有的车型还是一连几降,降价次数最多的车型甚至达到了四次以上。

  加价

  中高档车价格似降却升

  今年以来,多款新车尤其是多款中高档轿车的推出,都打出了这样一个“旗号”,即为同档次的产品树立了新的价格标准。总体上来看,由于多款新车的推出以及多款原有产品的降价,今年车市的价格总体水平确实在下滑。但是,部分车型尤其是新雅阁、M6和君威等几款中高档轿车,虽然表面上厂方宣布的市场零售价格要比原来的老产品便宜不少,但在消费者购买时,由于经销商环节的加价行为,这些车型的价格基本上都是表面上降了,但暗地里却又升了。而且,目前这股“明降暗升”的加价风,似乎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从中高档轿车扩展到中档轿车如“阳光”、经济型轿车如“飞度”以及高档轿车如“宝马”3系5系。

  出口

  国产车突陷产权危机

  在业界,国内市场从国外大量进口汽车不足为奇,但国内企业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却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因而,今年以来不少企业的产品成百上千地小规模出口,也算是为中国汽车企业争了“一把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9月,河北中兴汽车分别向科威特、土耳其、俄罗斯、埃及、利比亚、巴拿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皮卡7000辆,奇瑞汽车截至今年10月底也向国际市场出口了1000多辆风云系列、QQ、东方之子和旗云系列的轿车产品。此外,11月底,上海大众生产的600辆三厢POLO轿车也出口到澳大利亚。

  新政

  政策法令层出不穷

  任何市场的增长,都有赖于完善的政策、法令的适度规范。今年以来,为培育中国汽车市场,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法令。《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出台以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政策、法令,均为我国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规范用车环境的改善等提供了政策上、法律上的依据。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也因为囊括汽车消费政策、生产一致性政策、进口车构成整车特征按整车特征征税政策以及进口、国产品牌分营政策的完整性,将为我国汽车工业今后的发展提供完整的政策导向。

  转型

  民企投身整车制造

  尽管由于新汽车产业政策尚未出台,对于民营企业进入技术、资本密集的汽车产业的政策安排也不得明确而知。但今年以来,民营资本纷纷进入汽车整车制造的接连不断的事实,也构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显著特色。今年以来,浙江宁波华翔集团、中誉集团等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整车行业,前者通过受让股份收购了国内皮卡三甲之一的河北中兴汽车制造公司,后者则将武汉万通现有的汽车设备和品牌、汽车整车生产目录一口吃下。据统计,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目前已有28家民营企业进入整车制造业,其中除已取得汽车整车生产目录的吉利集团外,独立制造整车的还有5家,生产特种改装车的有14家,借壳造车的有9家。而近日,从浙江方面又传出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收到了浙江40家民营企业的申请,要求取得汽车整车生产目录。

  KD

  “新”潮流势不可挡

  2002年国内汽车产量比2001年增加30万辆,但其中17万辆左右却是以KD的方式实现的。尽管今年以来,业界就1994年发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令禁止KD生产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这却不妨碍国内一家又一家的汽车制造企业加入KD制造的行列。从北京现代的索纳塔、一汽大众的奥迪A4、一汽轿车的M6、长安福特的蒙迪欧,直到最近上市的国产宝马3系5系以及微型轿车SPARK,其生产无一例外采取的都是KD方式。

  尽管今年共有多少辆采用KD方式生产的轿车产品上市暂时还不得而知,但可知的是,随着KD企业“掘金效应”的显露,今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KD的风潮,而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却像某些专家所表示的,“有可能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侵权

  国产车悄然走出国门

  在国内汽车市场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随着本土汽车企业的迅速发展,国外企业起诉国内企业产品侵权的案件也不时冒出。明的有丰田诉吉利汽车商标侵权案,暗的则有通用汽车和上汽通用五菱对奇瑞QQ、东方之子是否涉嫌仿制雪佛兰SPARK原型车MATIZ的展开调查。前宗官司在11月底经法院一审判决之后,以丰田的败诉而阶段性告终,而后几起案件却还处于当事方积极的调查取证之中,而且通用和上汽五菱还显得信心十足,此前不久上汽通用五菱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奇瑞的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不仅让人产生联想,可能不久之后,通用汽车与奇瑞之间,可能又会掀起一场有关知识产权的轩然大波。

  重组

  外资争觅中国“媳妇”

  尽管2003年的行业重组事件从数量上看远远没有被称之为“行业重组年”的2002年多,但汽车行业的国内外合资、重组也仍在继续演绎。而且重组的规模也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即从以前两家企业的重组向更多家企业参与重组的规模发展。今年以来,东风日产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并以此创下了中国汽车企业重组史上规模最大的合资企业。东风还与本田汽车合作,在武汉成立了东风本田武汉公司。而在日本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的同时,丰田汽车今年再次出手,与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合作合谋规模庞大的出口发动机项目和生产中高档轿车的整车项目。戴-克也与北汽控股达成了奔驰国产的一揽子协议。卡车巨头沃尔沃也在结束与重汽集团长达8年的谈判之后,在商用车领域组建了国内首家重卡合资企业华沃汽车。一汽丰田、一汽丰越和一汽成都丰田,则更是三家企业将整个销售网络“合三为一”。此外,国内民营企业纷纷杀入国内汽车企业的国内行业间重组也时有发生。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朱中奇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车市新闻

评论】【汽车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企业黄页24小时网络营销员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那还不快来新浪搜索引擎!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 订阅新浪新闻随时掌握最新动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快来提升躯体魅力
更恩爱的超级法宝
非常笑话
嗒!只要点下这里
马上进入爆笑天地
图片
铃声
·[朴 树] 白桦林
·[和 弦] 她的背影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酒楼小姐抱怨旗袍开叉太高:腿毛都露出来了!老板咬牙…
每日2条,30元/月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