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原合资合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新合同则是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成果。中德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与时俱进图双赢
上海大众合资合同的修改和延长续约之后,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着几个问题:新合同修改了哪些方面,为什么要修改?到2010年合同才满期,为何要提前8年就续约?这份新合同是否表明上海大众的未来走势和德国大众的在华战略将发生变化?
上海大众自1984年成立至今,一直位居中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的前列,也是中国轿车业中的领军企业。从当初年产3万辆轿车起步到目前年产30余万辆轿车,产能提高了整整10倍;产品从单一的桑塔纳,扩展到普桑、桑塔纳2000、帕萨特B5和波罗4大系列,拥有3个整车厂和2个发动机厂。上海大众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用业内人士的话说,关键是当初合营合同订得好,打下了稳步发展的基础。合同签订之后,双方几乎都没有再去翻过这份合同,大家都严格地按合同章程执行。那么,现在为何要重新修改,又要提前续约?
延长合同为了与时俱进
中德双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明确表示,这主要是基于产品规划和合资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考虑。首先,目前上海大众的产品规划已考虑到2010年之后的计划,而原合同期是到2010年为止(25年合同期),显然,这将会影响到企业今后发展计划的制订。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会成为影响上海大众发展的瓶颈。
其次,上海大众原合同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下签订的,初衷是想通过国产化来替代轿车进口。而且,当时的市场定位也基本上是以公款消费为主,根本没有考虑到私人消费的需求。不言而喻,合同中的有些条款已经不合时宜,或没有了实际意义,修改是必然的。尽管原合同的框架经过长达18年时间的检验,证明这是上海大众成长中的重要基石,但现在也要适应形势的变化。
再次,这份延长20年合资期的新合同,对中外双方来说都是一颗“定心丸”。有了这份新合同,中德双方便可以确定上海大众今后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战略。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这都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股权不变显示合作诚意
尽管上海大众新合同的内容尚未公开,但从新闻报道中披露的细节来看,中外双方在提高核心竞争力、强调“本土化”优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上,目标是一致的。而从新合同对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后援来看,上海大众在业内话语权的地位还将提高,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新形势下的合资企业中,股权之争是一件最敏感、也最令人头痛的事。当上海大众修改和延长合资合同的消息传开后,业内也就特别关注新合同对股权问题的阐述。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新合同的中外双方合资比例保持不变,说明中外双方都充分肯定并积极遵守原合同的框架协议,排除了外方要控股的说法,体现了相互信任和合作精神。新合同中注册资本又增加了17亿元人民币,着重强调了合资企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反映了中外双方在长期合作发展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性,这也是这份新合同的含金量所在。用有关人士的话说,这对上海大众来说,今后的发展就有了技术后援,提高核心竞争力有了保证;对德国大众来说,在华的基础更加得到了稳固,可以拿出看家本领来开拓中国的市场疆域。
新合同中特别令人注目的一点,是对国产化的再次肯定。中国进入WTO以后,不少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开始对国产化产生动摇,但上海大众的新合同依然强调国产化,提出还要扩大“本土化”的力度。中外双方对此解释非常简单,“没有国产化,也就没有了企业的生命”。这已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譬如,上海大众的成功就是国产化的成功,对这样有益有效的经验,无论中德哪一方都不会贸然放弃。
新约载负中德双赢战略
透过这份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定的“4.12协议”,可以看出,中德双方已确立了一个宏远目标,就是以更大的力度把上海大众做大、做强,使其成为一家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轿车制造企业。唯有这样,中德双方才能真正取得双赢的硕果。
事实上,上海大众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已经昭示了她的未来发展走向。目前,上海大众投资50多亿元建成的帕萨特B5新工厂和投资30多亿元建成的波罗工厂,已成为真正的“世界顶级工厂”;一个投资15亿元的技术中心包括国内设施最先进的试车场,在国内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与之匹敌;40位跨世纪的技术开发型人才也已分批在德国大众核心技术部门进行培训。由此可清楚地看出,近年来上海大众正在埋头练内功,蓄势待发。新合同的签约无疑将使上海大众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德国大众实施她的全球战略,必然寄希望于中国市场,也势必会把上海大众视作一个重要砝码。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目前能在中国形成完整产品系列的唯有德国大众一家。他们已经建立了四个平台(A。、A、B、C),即紧凑型、小型车、中级车和高级车(波罗、宝来、帕萨特B5和奥迪A6),产品几乎覆盖了目前国内所有轿车系列。近年来德国大众投入中国的新车型,都是“优质优生”的强壮小子。去年德国大众还向外界透露,未来5年中要在中国投资120亿元人民币,重点开发中小型轿车,整合中国零部件配套企业进入德国大众全球采购系统,并制订了销售45万辆轿车的目标。实施这些战略部署,上海大众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然而,德国大众的在华战略,还不仅仅着眼于上海大众。据最近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透露,为了增强德国大众在中国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把在中国两个合资的大众企业捏在一起,欲完成“统一大业”。种种迹象表明,此项工作已经在悄悄进行。去年德国大众与上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在沪成立了“大众汽车变速器(上海)有限公司”,年产能力为30万台变速器,将分别为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配套,用“资源战略”和“供应联盟”的方式迈出了第一步。从前年开始,在北京、长春和上海举行的国际车展上,德国大众已经将两家合资企业的产品与自己的产品放在同一个展台展出。大众汽车“大家庭“的形象已开始在中国浮出水面。从这个层面上看,新合同不仅描绘了上海大众的新蓝图,而且也为德国大众描绘了在中国发展的新蓝图。
这份合同是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续签的汽车合资企业的合同,它将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果说上海大众原合同的重大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轿车工业的新纪元,那么今天的新合同则是中国轿车工业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上海大众新合同签署中方代表之一南阳说:
既要国际化也要本土化国产化道路还要走下去
“上海大众合资新合同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肯定了我们选择中外合作发展汽车业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的合作是成功的。”
刚刚从德国参加签约仪式归来的上海大众公司总经理南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新合同对上海大众跨越10年的产品规则制订是有利的,新合同充分表明了中外双方携手开创新未来的信心。他认为,新合同除增加了延长20年的合营合同期外,主要是对原合同中的一些条款进行了重新描述和修订。
回顾过去,南阳说,原合同的重要贡献是“引进了一个车型,改造了一个行业”,同时为中国轿车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道路。上海大众18年的实践表明,桑车的成功,带动了我国零配件企业的发展,为今天汽车工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所以,新合同中并没有回避“国产化”的历史作用,还特别强调了“国产化”和扩大本土化的内容。南阳说,桑车的成功,也就是国产化的成功。这条经验是业界所公认的事实。针对一度全球采购风劲吹、国产化没人再提的情况,南阳指出,对国产化是应当充分肯定的,近年来上海大众推出的新车型都得益于我们国产化打下的基础。他说,有一个事实无法回避,即目前国产轿车发展这么快,这与桑车配套企业播下的种子有关。“本土化”的概念将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重新认识“国产化”和“本土化”是有现实意义的。
自从帕萨特B5和波罗上市之后,上海大众重又获得了新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帕萨特B5工厂和波罗新工厂给人全新的感觉,国内外同行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世界级的工厂”。南阳说,这就是企业的后劲。目前帕萨特系列产品和波罗新产品都是市场上看好的产品,其制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含量是同级车中最高的。他认为,这些都是同级车中的顶级车,代表了一种标准。
“在未来的发展中,上海大众将会在技术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在国内领先方面练好内功,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南阳说,新合同的签约对于上海大众来说目标更明确了。他介绍说,为了这一目标,上海大众正在不惜重金建设技术中心,夯实技术开发的基础,同时还在技术开发型人才方面花大本钱倾力培养。目前,上海大众已分批将有潜力的技术人员送到德国大众核心技术部门进行培训,并制订了长远的人才培训计划。南阳说,今后的企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这方面,上海大众已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上海大众新合同签署德方代表之一张绥新说:
股权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精神
“新合同签约之后,我感到一阵轻松。”这次上海大众续签合同德方主要谈判者之一、大众(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张绥新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份合同的意义十分深远,对德国大众来说,无疑将为它在中国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一直保持对外低调、不求张扬的张博士,这次也不愿多谈新合同为德国大众在华业务会带来哪些实际利益,而是轻松地介绍了签约过程。
自从前年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德国大众要收购在华合资企业中方股份的消息后,曾闹出不小的风波。中国入世后,在股份收购日趋市场化的今天,业界对上海大众新合同的谈判格外关注。尽管德国大众一再声称“收购中方股份”报道失实,但其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以产品技术为攻略的扩张术很难使人相信没有这种企图。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人们关注上海大众新合同的谈判结果,都将它看作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如今尘埃落定,上海大众新合同否定了外界的猜测和疑惑,人们已看到德国大众在华的战略是务实的,是在致力于双赢的目标,这无疑起到了一种示范效应。张博士说,股权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合作精神。作为续签合同的德方主要谈判者,他认为新合同会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可以说,新合同无论对上海大众还是德国大众,都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这一结果正是以往双方真诚合作、互相信任的延续。
了解历史的人会发现,这是两份不同寻常的合同。原合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新合同则是中国加入WTO后的新成果。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巧合,而具有象征意义。
无可否认,大众在中国的根基和业绩,是令所有外国厂商都为之羡慕的。张绥新说,德国大众几乎把它的核心产品(车型)都拿到中国来了(5个半台平台,拿来了4个),并且建立了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构筑了汽车产品从设计生产到营销售后服务的产业链和服务链,树起了自己的品牌和信誉度。这就是德国大众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他表示,德国大众不会停留在已经取得的业绩之上,还会有新动作,将会在整合在华合资企业的过程中继续努力,使其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