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 入世与汽车服务专题专题 > 正文
消费者的心声 呼唤法制的用车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月21日 18:02 人民网

  轿车进入家庭个例调查

  被调查人毛铮铮

  性别女

  职业科技日报主任记者兼科技日报法律顾问

  拥有车型富康轿车

  在中国大城市,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方便而买车?体现成功才是他们买车的真正理由。买了车后,我才切实体验到,什么叫无奈,什么叫忍气吞声和逆来顺受。

  毛铮铮属于那种爱和命运叫板和不甘沉沦的人,是“轿车进入家庭调查”追踪的重点对象之一。

  她出身于书香世家,文化浩劫中失去受教育的机会。16岁就去了北大荒,种地,喂猪,当卫生员、饮事员、售货员、教师,回城后重新当徒工,直干到生产调度。恢复高考后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只差一门课没能转到法律系攻读学位。那时还没有双学位一说,只得与双学位失之交臂。

  她在写出许多很有影响的作品同时,还成功地受理了许多疑难案件。记者和律师的双重身份,使她年复一年地过着节奏极快的日子。对于她,没有汽车,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在90年代中期买了富康轿车,应该算是记者圈中较早进入有车族的人,肯定是为了工作、生活方便而买车的吧?

  毛铮铮:(以下简称毛)不是。我买车的动机是为了追求完整的人生体验,说到方便,在北京,没有私车,打出租车要方便和便宜得多。

  记:请说说完整人生体验和汽车之间的联系。

  毛:我们这一代人被称做“被抛弃的一代”,在应该受教育时没有受教育,应该立业时没有立业,除了进入上层的极少数人之外,大都沦落到社会底层,错过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一切机会。说这一代人耽误了10年,其实不准确,这一代人是耽误了整整一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直到1978年考大学,又重新开始了人生的奋斗。失去的物质可以弥补,但失去的生命怎么可以追回?!人生如同下棋,一盘棋任由对手摆布了半局,再怎么拼搏也不可能恢复原本的格局,更何况人生是一个过程。因此我觉得,失去的就是永远失去了,能抓住的只是现在,也许还有未来。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并不“豪情万丈”的“理念”,我希望凡是现代中国人可能得到的体验,我都要尽可能地得到。人只有一辈子,应该让人生尽可能地完整。

  我不认为私车是财富的象征,苦难和追求的经历可能才是我们这一代人惟一的财富。开车不过是一场体验,是人生这场游戏中一种精彩的体验。与其花钱去打高尔夫球、保龄球,不如玩车。我学车花了3500元,学会了天天可以开车,这玩得多值!

  对我来说,结婚、生孩子、考大学、当记者写文章、当律师打官司,学电脑,开汽车,都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其实,受过的种种磨难,又何偿不是一种体验。记得在农村时,宿舍里有个北京女生,经常独自面对日记本发呆,终于有一天被好奇者发现,那一页上写着“电视、冰箱、地毯、沙发”等。那就是当时一个女孩子全部的梦!过去做梦都不敢想拥有私车,现在有机会变成现实,当然应该抓住机会。  

  记:开上了车,人生又向“完整”迈进了一步,是不是一种很得意的的感受?

  毛:的确。你想,一个那么渺小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驾驭着一个庞然大物,理论上可以开着它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且,这个庞然大物不是靠权力什么的外在条件得来的,而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挣来的,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汽车给人一种成功的感觉,虽然这和我从小所追求的成功相距甚远。

  记:看来你的驾驭欲望很强。

  毛:对,其实每个人都有驾驭欲,既然我驾驭不了别的,那么就让我驾驭自己的汽车吧!(笑)

  记:其实,你不能否认汽车给你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比如可以开车带着孩子去学钢琴。

  毛:恰恰相反,我买车不是为了孩子。虽然我极力在使孩子受到“贵族”的教育,却并不想让孩子过早地享受到物质的舒适,因为我现在和将来都没有能力给孩子创造一种大款才能够有的奢华生活,孩子要自己去挣自己的未来。

  记:你似乎对于开私车的不方便体会颇深,请说说这方面的感受。

  毛:体验“成功”的感觉是有了,但开车的感觉真的也很烦。

  先说验车,我刚买新车3个月,验车时就刹车、喇叭、灯光、尾气都不合格,而冒着黑烟的“拉达”“小面”却都合格。一气之下我告了验车场,给验车场曝了光。当时车管部门很重视,整顿了验车场,但验车的怪现象依旧。眼看着一辆辆应该报废的破车通过验车,我这新的富康车就楞是年年都不合格。更怪的是只要你交了调试费,人家一改锥都没有动,刹车、尾气、喇叭什么的就都合格了。

  再说停车。我觉得我国的停车设施不是差一点,而是太差了!本来规定所有单位的停车场都要对外开放,实际上,所有的单位都不执行;哪怕你来是有公干,哪怕门外随时都会被拖车,照样不让你的车进。本来有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将公共停车场据为已有,但城里少得可怜又小得可怜的停车场,常常被餐馆、酒楼一根绳子就改了姓,而且根本没有人管。我不明白,有关部门们为什么只对拖车那么感兴趣,而且为什么从来没见过奔驰、宝马之类的车被拖。

  我出门办完事的第一个念头经常是,车是不是被拖走了,会不会被贴条了?!就是进了停车场,收费多少也是全凭对方说了算,根本没有统一标准。当然,这一切都可以据理力争,还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只要你豁得出来时间、精力,不怕打架、生气,但有这个必要吗?

  再说交费,必须记着,每年,到当年考下驾照的月份就要验本,与车牌照尾号一致的月份要验车,3月底以前要交车船使用税,12月底以前要交养路费。这两年闹费改税,结果税没改成,原来每年交一次的养路费,却变为半年甚至3个月一交了。而且众多的税费要去众多的地方交,有的要排长队,有的手续繁杂,有的要跑好几次,有的态度极恶劣,不胜其烦,不胜其累。

  记:看来多强的人都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毛:要是总去为这些事“较真”,就什么也别干了。况且这是一种社会势力,个人也抗衡不了,硬要与社会抗衡,只能头破血流。

  买了车后我才切实体验到,什么叫无奈,什么叫忍气吞声和逆来顺受。这种感受与文革时不同。这是一种明知自己在现实中有理有法有根有据却要放弃,明知对方无理无法无根无据却要依顺的沉重的悲哀。

  生活中经常看到,多小的一个部门,掌有多小的权力,都可以靠权力为自己和部门谋利益,都能牺牲百姓的利益。从这一点上看,中国离法制社会还是太遥远了。

  我最烦官员们大谈消费者应该如何如何。消费者只要知道哪儿能够投诉就足够了,其他都应该是官员的事,否则还要这么多“部门”干什么?!让消费者去纠正消费领域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与其说是对消费者的关心,不如说是对消费者的嘲弄和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纵容。

  许多人买车图方便,可是我觉得,汽车带来的方便和它所带来的烦恼已经大体上抵消了。

  记:就是这样,你还是要坚持开车。

  毛: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决不是因为开车环境好得让你选择开车,而是因为你根本改变不了环境。当然,还有一个职业可信度的问题,我去办案,开着车去和“打的”去意义就截然不同。

  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在中国大城市,有多少人真正是为了方便而买车,体现与体验成功才是他们买车的真实理由。

  中国人讲身份,汽车就是体现身份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私家车的意义已经异化了。

  记:请从律师职业的角度来说说中国的用车环境。

  毛:中国现在的交通法规,最不合理之处是它很少保护开车人的利益,相反,刁难开车人的法律比比皆是。比如说行人就是再不遵守交通规则,只要不是高速公路,出了交通事故照样是开车人的责任。开车人闯红灯,罚款、扣6分,而一个行人在绿灯时大摇大摆地过马路,阻塞一串汽车,却根本没有人管,更没有人罚,甚至连处罚的法律依据都难找。我认为,不合理的交通法规是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

  有一种理论,认为行人与机动车相比是弱势群体,法律应该保护弱势群体。这本无可非议,但不能忘记公平有序的原则。过分强调对一个群体的保护,就是对其他群体的不公平。

  现代社会是公平有序的社会,现代交通管理也应该是公平有序的。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等都必须各行其道,各守其规,对任何一个群体违法违规行为的放任,都必然会引起交通混乱。我认为,不合理的交通法规和管理理念,是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原因。

  何况开车人也根本不是什么强势群体;每天提心吊胆地在“人粥”里冲杀,提心吊胆地找地方停车,提心吊胆地辨别各种自相矛盾的路标,提心吊胆地提防“碰瓷”等各种讹诈,提心吊胆地应付验车场、停车场、交警和准交警有理和无理的盘查、刁难……如此多的提心吊胆,怎么可能称作强势群体?惟一“强”的是比“弱势群体”多花了十几万块钱买车,每年又多花了1000多块钱的养路费!

  法律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守法者的合法权利,依法严惩不遵纪守法者。现在上下都在为刺激消费着急,其实,消费不需要刺激,只需要保护。为消费者创造一个保护消费的法制环境,比喊一万句口号,写一万篇论文都有效。现在是谁消费谁被动,就像买了商品房就必须支付昂贵的物业费、高价的电话费和各种名目的收费,于是最好不买,还是一头扎回单位去抢福利房,连买房钱都省了。

  消费行为本身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公民交了那么多税费,有权力知道自己的钱都干什么用了。比如说养路费,听其名知其用,是维护已有道路的。但现在许多城市道路长年失修,就说北京的蒋宅口到安贞桥,一站路的距离,马路上凹陷进去的井盖就不下20个,从来没人去修,也许这种水平的路就叫“合格”。

  法制社会讲求权利义务的对等,不能只有交费的义务,没有知情和要求的权利;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却享受不到法律的保护。我觉得,落后的上层建筑是制约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现在的交通法规和一些有关汽车消费的政策还是步行时代的,远远适应不了汽车时代的要求,不改变,谈何鼓励汽车消费?

  记:你能不能拿香港和国外的用车环境和中国的来个对比。

  毛:我在香港过马路,没看红绿灯就往前闯,当地的朋友紧张死了。因为路边的监视器不仅监视汽车,也监视过马路的行人。违章过马路的行人,不出交通事故,要被罚款;出了交通事故,要负全责。

  美国是轮子上的国家,行车守法更是长入人的细胞。在美国,真正体现了开车的经济性,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验车、收费等麻烦事。我们买车,交完购车款后要自己去验车,否则别想上牌照。这在国外,简直是笑话。车是否合格,购车人没有任何责任,让购车人承担验车义务,不是明显的违反“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法律原则吗?!厂商卖个杯子都需要检验,卖汽车难道可以不检验?如果要由有关部门强制检验,至少也应在出售之前完成吧?花十几万、几十万买个车,怎么还不如买个杯子有安全感?!

  汽车税费与美国人的收入比起来微不足道。我到美国采访,一下飞机,机场旁就是租车处,崭新的美国车,一天租金仅50美金,车里一尘不染,油加得满满的,还车时也一样加满油。没人会像看贼一样去当面检查你是否加满了油,也没人为占小便宜不加油。因为在美国,一个端盘子的,开车、养车都不费劲儿。不像在中国,租辆夏利,一天也要几百元(现在是不是便宜点儿了),买车养车更是伤筋动骨。

  记:谈谈你对于汽车文化的感受。你认为汽车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不是超越国界的?

  毛:汽车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由于出行方式的改变而带来的整个社会的法制、道德、生活、审美等等一系列观念的变化。说它是文化,我想,是因为这种改变是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的,是发自感性而自然上升至理性的。

  还以美国为例。发展汽车的结果是,汽车不仅改变了美国人宏观的生活环境--城市,也改变了微观的生活环境--住宅,更改变了生活方式。

  所谓“美国人的梦想”,就是在郊区拥有独门独户的房子。是私车的普及促进了高速路的修建,从时间概念上大大缩短了郊区和市区间的距离,才使美国梦有了实现的条件。因为汽车对美国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的现代城市规划也处处考虑到汽车。例如,各种商业设施与住宅之间的距离都是根据驾车往返时间来设计的。在商业区内,传统的沿街店面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远离道路、没有橱窗的建筑物,路与店之间则是大片的停车场。因为有了汽车代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出去吃饭、洗衣、娱乐等活动明显增加,而住宅中的厨房则不再重要了。

  当初发展汽车时,美国人也没想到汽车还会对建筑美学产生巨大影响。传统建筑十分注重门面的设计与装饰,因为它是人们步行或静止状态下欣赏建筑的重要特征。现在人们驾车从建筑物旁飞驰而过,欣赏的只是建筑的三维体积,于是,现代建设变得越来越注重整体造型了。

  砖石建筑尚能够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而变化,意识形态要进入汽车时代,必须从法制上着手,改变用车环境。不能只是油价与国际接轨,而要从用车环境上与国际接轨。

  记:开车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了一个成功的感受,是不是值得?试着淡泊人生能省下许多烦恼,也一样快乐。

  毛:每人的价值取舍不同,淡泊与开车并不矛盾。对于我来说,养车又贵又烦,又要忍受不合理的现实,但付出如此多,换得了人生的体验,我认为还是值。

  陈晓凤

  《中国汽车报》(2001年11月06日第八版)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相关链接
汽车售后服务 汽车业弱项中的弱项(2002/01/22 17:34)
“回家看看”--广州本田邀请雅阁车主参观交流(2002/01/22 16:32)
网友评论:关于汽车消费的几点建议(2002/01/22 10:56)
网友评论:这样的环境 我选择抵制购车(2002/01/22 10:52)
网友评论:车价降了,车厂如何对待老车主?(2002/01/22 10:47)
买车容易修车难 售后服务已成汽车市场瓶颈(2002/01/22 07:41)
一位汽车爱好者的呼声:改善消费环境比降价更重要(2002/01/21 18:03)
汽车入世:通过改善消费环境考验政府职能(2002/01/21 18:01)
入世与汽车服务专题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