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孟莉
本报10月22日以《节油诱惑再现市场》为题报道了专家对磁化节油器的质疑,并提醒消费者选购这类产品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测试数据。报道见报后,本报接到一些读者的询问:专家说磁化节油器没用,为什么装上它会感到汽车的动力增强了?有了检测部门出具的报告,怎么还说不能轻易相信?依据企业标准进行试验和依据国标有何不同?为此,记者有针对性
地做了进一步采访。+++我们能相信试验报告吗?
“试验有的时候是可以做鬼的。比如,调整一下化油器车的进油量,就能得到更理想的排放数值。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在检测中让所有车的排放都高,也可以再让它都降低,不需要加装任何东西。”这话出自一位汽车排放专家之口,让记者心中一惊。如果检测报告都不能相信,我们还能相信谁呢?
曾有读者来电提醒记者,针对用户要求的不同,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也有不同,如检验报告(或称检测报告)、试验报告、测试报告等,虽然字面含义大同小异,其效力却大为不同。记者重新翻阅资料后发现,有关三高节油王的两份报告,一个叫试验报告,一个叫测试报告。这位读者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方茂东证实,检测报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国标做的,一种是委托试验,即按照对方要求的标准做,两种报告的效力是不同的。检测的产品还有抽检和送检之分,“抽检代表平均水平,说明产品的一致性有保障。送检则往往代表最高水平。”此外,抽检基数的多少、由谁来抽检,也决定着检测报告的效力。方茂东表示,要证明产品的节油效果,试验方法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国家标准。
清华大学汽车系庄人隽老师也强调,样品不等于产品,一次试验的数据不能算数。她说,评价一份检测报告的效力,要注意出具报告的单位有没有检测权及认证权。委托试验讲的是“眼见为实”,检测部门只对样品负责,不保证第二件产品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庄老师还特别指出,衡量一种汽车节油产品的作用,要把它放到整个汽车系统中,与排放、动力、可靠性等一同考虑。对于同一种产品,如果一份报告中只有油耗数值,而另一个单位的另一份报告只有排放数值,我们可以怀疑这两种数值是在不同的试验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得出的,即经济性改善的情况下,排放不一定好;排放好转的情况下,经济性可能受损。
她特地询问了三高节油王的试验数据后表示,从数值上看,汽车装上该产品后并没有全面达到欧Ⅰ标准。而且,如果试验报告中没有注明调整参数,这些数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磁化节油器是怎么产生作用的?
庄人隽老师曾经参与过十多种磁化节油器产品的试验。她的结论是:没什么作用——既没好作用,也没坏作用。方茂东先生也介绍说,我国有关部门曾想对这类产品进行评定、推荐,但后来发现这个市场很乱就放弃了。“我国的节油器、添加剂这类产品,已经完全市场化。”
但又有读者反映,使用这类产品后,能感觉到汽车动力增加,或检测出排放效果改善。这怎么解释呢?
庄老师分析认为,磁化节油器产品一般是通过减少进油量、改变空燃比,达到降低油耗及改变排放目的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可以将汽油中的杂质吸附到油管壁上,使油路断面减小,从而减少进油量;二是产品中的粘合剂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脱落,致使产品两极直接接触,缩小了油通路,同样能达到减少供油量的作用;三是在强磁场作用下,对流经产品的汽油可产生加热作用,使相同容积内的汽油质量下降,也等于减少了汽油的供给。
因此,庄老师说,磁化节油器对新车或车况良好的汽车没有什么作用,只是对空燃比偏低的车可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化油器车来说,要改变进油量,不加装任何装置也可以达到。但“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她提醒说。随意改变发动机的进油量、降低混合汽油的浓度,有可能暂时达到节油效果。但是,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改变不是恒定的,一旦混合汽过稀,汽车的排放及油耗水平都将恶化。对于采用电喷及三元催化器的汽车,其危险性更大。三元催化器必须在理论空燃比下工作,而磁化节油器导致进油量减少,改变了空燃比,将使三元催化器的效率大打折扣,其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会急剧下降。
她提醒消费者,汽车上采用的节油降污产品,应该经过严格的匹配试验,不能在车辆定型后外加。“汽车的节能降污应该是综合技术的体现,不能只顾一点,不计其余。”
不是说油耗下降了,汽车的排放就一定能得到改善,庄老师说。如果混合气过稀,汽车就可能打不着,这时排放的有害物质更多。她最后特地强调,排放是看不到的,而油耗是感觉得到的,这就需要消费者在选择节油产品时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汽车报》(2001年11月05日第二版)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