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文化中心 > 正文
大洋彼岸的路街感受 美国街没有变宽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9月13日 09:55 北京青年报汽车时代

  介夫:北京人,47岁,几年前去了美国,在那里总喜欢独自驾车远行,去了解那个装着汽车轮子的国家。

  面对着与日俱增近乎人口数量的汽车,我想美国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压力也不会亚于中国。在美国东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里,我却惊讶地发现,这里的街面并没有因为受到近百年来汽车的冲击而变得开阔,街旁一些老式建筑上的标记——Since 17X.Sinse 18XX.....会告
诉你它们自马车年代就伫立在那里了。

  美国东部的城市大多建于18世纪的工业化时期或更早,由于向外发展的空间不够,比起中西部城市,特别是那些随着汽车发展起来的城市就显得拥挤。纽约的曼哈顿,称得上是美国所有交通问题的演示场。这里不仅拥堵,车道也显得窄了许多。在这里停车不仅是一位难求,就是寻到车位也让你不得安宁。因为警察的拖车不仅在街上转,而且还开进了停车场。哪个车位30分钟的计时表亮出红色,车立马就被拖走。我发现,走在街上的不少人都与我一样,不时看表、一溜儿小跑。

  美国人改造街,不是把它拓宽,因为他们舍不得去拆路边的老楼旧屋。在他们看来街不在于宽而在于畅,许多城市的街区,车辆都是按街的排列顺序依次反向行驶单行。他们通过这种网络的秩序化,去缓解每一条街的压力,而不是简单地拓宽一条街或是把一些原本不是路的街变成了路。记得在一本管理教材中,美国人阐述系统工程概念时用路这样比喻:你找到了一条路不畅的症结,如果你只是把这一处加宽,并不能根治这条路的拥堵,也许你还会发现加宽的那部分有时竟变成了停车场。

  回到北京,我特意去看了新修的平安大街。望着宽阔的路面、多组红绿灯、铝制的旗杆,样式高挑的路灯、巨大的交通标识牌很具现代感。但是,与两侧新建的仿古建筑和原有那些中小型房屋组合在一起就不大协调了。似乎这里突出的是路而不是街。当我驾车往返几趟后便体会出:作为路,它的宽阔和通畅被过多的路口和路面上的过街通道以及两边的自行车流抵去了不少。那么作为街,那些与路面气势相比显得单薄的店面及并不宽绰的步道,加之又没有停车的泊位和设施,使这里也显现不出街所特有的那种商业旺气。正是这条似路非街的大道,使我写了这篇关于路与街的文章。

  文/介夫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最新远征图库:廖佳欧亚远征北欧段(2001/09/11 10:17)
杨向东9月22日将驾车走钢索横跨霍山(2001/09/10 10:07)
动感千里驾车行(八):集结梦想之地(2001/09/07 11:39)
动感千里驾车行(七):火焰山火样地热情(2001/09/06 11:29)
激情远驾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