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被媒体封为“汽车年”,当人们谈及本年度的汽车工业发展时,声音甚至有些颤抖。不仅是因为“十五”计划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更因为WTO的谈判给人们对汽车的渴望注入甘泉。
中国的汽车准消费者有些不知所措,因为选择变多了。刹那间,“家庭”、“经济”和“紧凑”三个单词覆盖到了低价位轿车的身上,许多消费者至今不知其中含义。同时很多人买车并没有太充分的理由,往往是凭外观、油耗和排气量选择,然而,谁又知道购车是一个风险投资和长线投资的项目呢?
让我们走出盲目,走向科学。
首先,我们来看“物”。
从国际的汽车工业趋势来讲,轿车发展的趋势是,低排放,高科技,动力足,个性化。购车之前,您需要知道为什么买车,然后选择适合你的汽车。任何品牌的汽车要全能是很难的,而且不利于产品的升级换代。比如说,您在中国的北方,您最好买底盘高,比较结实的车,而且最好别要ABS和自动排挡。因为在北方一旦发生事故,维修开支很大,且冬天路滑,积雪很厚,ABS不仅不防滑,而且制动不及时,再加之自动排挡不易控制在冰面上的速度。在山区,您要选马力强劲,轮胎宽大的车,如果转弯半径小最好,否则您在山路上很危险。如果是中国的气候湿润地区,您要留意“雨刮器”的设置以及部件是否防锈。就算在经济发达城市,也要注意,常在高速公路上奔跑,最好有轮胎气压监测装置,并有高级音响和饮料架。不要完全寄希望于后期配置,“原厂选装”是经过设计的,也是负法律责任的。同时,您住所停车的面积,您上班的距离,您家庭人员的数量,您所在城市的交通状况等等,这一本《车经》读好,您可省钱不少。
其次,我们来看“钱”。
购车时常谈及性能价格比,价格是根据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制定的,所以应注重汽车的技术年含量和素材质量。对于2001年的购车人来讲,10万元似乎成了消费的分水岭,但标准是人为的,购车要按照市场形势来考虑。虽然中国目前汽车的价格还有一些非价值成分存在,但一分钱一分货,不要以自己为中心。
当然,价格也涉及一个购车附加费用和养车费用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汽车消费政策的问题。政策会好起来的,市场会逐渐放开的,前面所提到的汽车消费投资就在此处表现出来。当您使用高级消费品时您要考虑它是否能给您帮助,有的人为了舒服,有的人为了效率,两者在5年后的事业有可能大相径庭。行业内说“买车赚三,售后赚七”,就是说,养车是主要的开支。买车就有换车的可能,一是因为报废,二是因为厌倦,三是因为习惯,四是因为体面。既然如此,您的车在功能和外观上以及以后市场的价格走势上就要从长计议。例如急于买“帕萨特”的用户,看到了18万元的进口轿车又怦然心动,结果是数年以后,“帕萨特”老了,那些又省油,又时髦的车都更新几代了。千万不要开车2年算下来,还不如另外再买一辆车。
谈起价格,也就谈到最后的问题,也就是品牌问题。品牌是最有价值的商业标志,有些企业在形象设计和售后服务质量上给群众留下了反面的印象,所以就很难翻身。培育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需要至少半个世纪,但毁灭它只是一瞬间。2001年,中国的新车不断下线,然后对“持币待购”的调查滚滚而来。中国2001年并未进入真正的汽车战争,只是磨擦提前上演,但不用到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将会“黑马”频出,中国汽车市场陷入混战。届时,汽车的市场道路就如当年的手机,最赚钱的未必是汽车经销商,而是二手车经纪人。(作者:黄甲笛)
所属专题:购车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