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气囊是公认的汽车乘员被动性安全保护上品。新款汽车上所用气囊数量之多也令人咋舌。有用于正面冲撞时防护前座乘员的前置式气囊,有用于车辆侧撞或滚翻时的侧面气囊,更有用于保护驾驶员膝部的小型气囊。但是随着应用的逐渐增多,它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首先是时有发生的提早爆发事故,即车辆只是轻微地撞车就使气囊爆发,而且爆发力过大,使位于驾驶员旁的乘员(常常是儿童)猝不及防,受到伤害甚至窒息死亡。为此,气囊变得更加复杂,有所谓二级爆发式,即第一级在冲撞力不大时不是全力爆发;有能根据乘员在座椅上的位置或重量(判断是否儿童)来决定爆发时间及力度的智能式气囊等等。
其次,由于装备了气囊,养成了人们不愿系安全带的心理。而气囊设计的初衷却是让它和安全带配合使用的,是第二道保护作用。还有,气囊爆发时因挡住了驾驶员视线使汽车失控会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翻车事故,以及后座乘员至今还无法设置正面撞车气囊等等。
针对这些缺点,一些国外公司正在研究气囊式安全带,即在安全带的主要长度上(从下部的搭扣直到肩部以上与车身固定点附近这段长度),将安全带做成可充气膨胀的气囊。其工作原理与目前所用的普通气囊一样。它会在爆发时,同时使安全带的宽度由目前通常为5厘米增加到15厘米,使与人体接触面加大而减少伤害。
这个装置有一些优点,首先是价廉,至少每个比普通气囊便宜50美元,因而更易于推广。其次是简单,不像气囊为了安装需改动仪表板或方向盘或车门框等等。但最大的好处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安全,因为这就强迫你一定系上安全带而没有了气囊依赖心理,而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往往是十分有效的。
同时它对后座乘员保护也较易于实现,尤其是国外家长都喜欢将儿童放在后座,而儿童由于坐无坐相,或躺或玩,使得即使有后座,气囊也无法做到最大的保护,而安全带只要系上,它是“随身走”的。当然这个装置也有些缺点有待克服,例如由于安全带变厚而使人觉得不舒服(不舒服往往是不愿系安全带的原因,而不是忘了系);另外在侧向翻车时对乘员头部保护不像侧置帘式气囊那样有效,虽然安全带本身约束了乘员在车内的滚翻也有利于减少头部对车顶的撞击。
由于气囊式安全带存在着市场发展前景,已经有几家公司开始了竞争,甚至有人预言它将是汽车安全用品的下一场重头戏,虽然目前还没有见到哪一款车上已正式采用。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新东西,因为直升飞机以及某些喷气机上也有类似产品。的确,这个技术不是最新的,但要经过汽车产品的严格法规测试以及成百万件的大量生产考验,即使本来是宇航产品也会碰到许多新的难题。不过汽车供应商们仍然看好这个产品的发展前景。
所属专题:文化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