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可以救命,这是一个无须争辩的事实。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人死于某地的交通事故。但如果系安全带的话,可以避免其中90%的司机死亡!这个事实应当能使人们有充分的理由随时随地系好安全带。
自VOLVO和尼尔斯.博林以1966年瑞典境内发生的所有涉及VOLVO轿车的事故中的乘员受伤案例为基础,发布《28000例事故报告》后,要求人们使用安全带的第一部法律才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问世。此后,一些国家也纷纷效法。如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针对安全带的使用做了硬性规定,但多数国家还只是针对前座的安全带进行了要求。在美国,虽然没有联邦立法,安全带的使用率却达到60%至65%。在欧洲,安全带的平均使用率可达70%左右。我国公安部也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在行驶时,驾驶员和前排座乘车人都必须使用安全带。
尽管有要求使用安全带的法规,安全带的舒适度也与日俱增,但仍然有人弃之不用。11月16日下午,记者在和平门路口和西单路口随机抽查了810辆小客车。
在全部810名司机中,有656名司机系了安全带,占全部样本的81%。
被抽查的全部样本中,有出租车379辆,其他车辆431辆,其中出租车司机有356人能够系安全带,约为全部出租车的94%;而驾驶其他车辆的司机中却只有70%系了安全带。出租车司机系安全带的比例相对于其他车辆司机高出24%,这说明出租车司机更注意遵守交通法规,同时也说明出租车司机因每天上路运营,比其他司机更加注重自身的安全。
(如果以性别来作为分类标准,)在全部810名司机中,有男性744人,女性66人。男性司机中有81.32%的人系安全带,女性司机中也有77.27%的人系了安全带。虽然男性系安全带的比例略高于女性,但从总体来看,男、女两性在注重行车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并无太明显的差别。
在所抽查的全部样本中,前排乘员共有503人次,仅5人系了安全带,比例不足全部乘员的1%。这503人中还包括6名被母亲抱着一同坐在前排的儿童和2名独自坐在前排的儿童,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据亚特兰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调查人员发现,汽车事故中死亡的儿童,约有2/3在事故发生时没有系安全带。专家建议,儿童的身高在超出了汽车座位的高度时,除应使用安全带外,还要使用特制的加高的座垫,直到身高长到后背靠紧座位后座时,膝部能弯曲过座位边为止。专家还建议所有4岁至8岁的儿童都应该坐在行驶的交通工具后座,以避免被打开的气囊撞伤。
在所抽查的全部样本中,后排座位有乘员275人:男性乘员161人、女性乘员112人以及儿童2人。只有两名乘坐其他车辆的女性乘员系了安全带,同样不足1%。有专家指出,如果驾驶员身后的乘客无法得到同等保护,那么,在撞车时仅将驾驶员栓在座位上就没有多少意义。当后座乘员在撞车时被向前甩去时,他所要应付的强大惯性可达数千公斤力,前排乘客也是同样。
在西单图书大厦门前,记者就“乘客要不要系安全带”为题随机采访了十位刚下出租车的乘客,其中有6人表示只有司机才要系安全带,自己则从没想过要系;3人表示偶尔能想到,但多数的时候还是不系;只有1人表示无论坐什么车,每次都是上车就系安全带的。被访问的十名乘客中,有8人提出出租车前排乘客座位的安全带插座被挡在了安全隔板的司机一边,乘客无法使用;后排乘客座位就根本没有安全带等安全隐患。
-本版文图/丁丁
制造商经销商态度冷漠
人们一定还记得,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曾经轰轰烈烈地开展过强制使用前排座位安全带的活动。当时许多原来没有安全装置的车辆都花了600元去安装了安全带。警察也不定期的上路检查司机上路是否使用安全带的情况。1997年交通管理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汽车厂商将后座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提供给用户,但时至今日结果却不那么乐观,前排安全带也仅在高速公路和那个以各种小吃、食品著名的直辖市才被强制使用。据初步统计,我国1999年以前生产的小客车至少有四种品牌没有安装后座安全带,有的车型在设计时甚至没有预留后座安全带的安装位置。
在西郊配件城,记者转了大半圈也没有看到一家专营安全带的摊位。只发现个别卖车内装饰物等“精品”的摊位会进个一两条安全带作样子,品种也少得可怜。一个摊主说:“等有了买主再去找货也来得及。法规不要求,就没人系;没人系就没人装。”记者看到,以器材分类的“精品”摊位销售的后排安全带大都不分品牌,摊主会告诉你什么车都能用。虽然不负责安装,价格也着实便宜得吓人。一副不带圈筒的三点式后排安全带只要35元就可以买到。即使是这个价格,摊主也会免费给你定心丸吃:“这些安全带都是太平洋保险公司保了险的。”在一些以品牌分类的较大的经销商处,偶尔能找到后排安全带,虽然不能确保一定是原厂装车的产品,但价格可是贵了很多。问到普桑和捷达CL等车型时,记者被明确告知:原车无此设计,不能安装。
用户需求趋势的变化,逃不过商家的敏锐的眼睛。这次制造商的冷漠影响的不仅仅是经销商的热情,安全还不在人们的心中。
所属专题:车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