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6月21日电记者韩建清报道:国家放开汽车定价、“目录”改为“公告”之后,国内关于产业政策,特别是对汽车工业投资身份、生产车型等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6月19日,在广州举行的“跨国公司与迈向国际化的广州首届研讨会”上,前国家机械工业局局长、现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对汽车产业政策直抒己见。他认为,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开出了2003年完全取消《目录》管理,实行型式认证制度的时间表;虽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用《公告》代替《目录》的过渡性措施,但遗憾的是,对于“户口”、“生男
生女”的实质性问题仍然未见有所松动,现在看来,在《目录》问题的突破上,不仅“如何做”事关大局,关键还在于“什么时候做”。
邵奇惠认为,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对其指导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产业政策。我国现有的汽车产业政策曾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政策毕竟有其时效性。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我们感到随着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基层同志们在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许多新鲜的经验,产业政策对21世纪汽车产业的描述也不够具体,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政策作出科学、及时的调整,以使其最大程度上接近客观。
邵奇惠的讲话,反响强烈。一些汽车企业的领导说:“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邵奇惠的讲话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现整理如下。
之一:调整政策必须统一认识
由封闭的国内市场向开放的全球市场转变、由通过计划配置资源向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由公车消费向私车消费为主转变,是我国汽车业面临的新形势。由此,邵奇惠认为,中国汽车业在微观的市场主体和宏观的政策和管理体制上都必须作相应改革。
在微观的市场主体上,主要是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宏观上主要是进行产业政策调整。两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互为保证。但从实际情况看产业政策调整更为紧迫。
邵奇惠强调,调整政策必须要统一认识。有些问题一般看来没有什么分歧,但一接触实质看法就很不一致,例如:中国如何将汽车业发展成支柱产业,要不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如何认识中国民族汽车业,如何对待非国有资本,等等。有来自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有来自于资源和环保方面的考虑、还有来自于对后发国家劣势的一种近似本能的忧虑。
所以,邵奇惠在发言中,首先列举了当前我国汽车业客观环境的主要变化。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家庭轿车的导入期。汽车长期以来仅仅被视为生产资料,现在正经历着向既是生产资料又是消费资料的方向转变。在消费方式上,正经历着由公车消费为主向私车消费为主的转变;在市场结构上,正经历着由卡车占绝对优势向乘用车为主的转变。
要不要大力发展轿车,长期以来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现在已有定论,国家“十五”规划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私车消费群体正在形成和壮大,种种迹象告诉人们,中国已经进入家庭轿车的导入期。
严格地说,正是日渐发展的汽车消费市场推动了中国汽车业的根本变革。
第二,中国汽车业逐渐进入市场化时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经济变革的主旋律。汽车产业作为传统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汽车企业作为大中型骨干企业,都处在这种变革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业的市场意识逐渐提高,
但是,相比较而言,微观的企业市场意识逐渐变强,宏观的管理体制相对变化较慢。近期国家计委放开轿车价格,国家经贸委变目录管理制为公告制,这些都是改变管理方式的必要举措,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对汽车产业政策进行调整。
第三,中国汽车业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在所有产业中,汽车业的全球化程度相对更高。现在,世界汽车从研发、采购到产销的各环节,都已经实现了全球分工。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汽车业必将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业的全球化程度逐渐提高,轿车业尤其明显。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汽车业的开放是不全面的。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必将融入全球,成为全球汽车体系的一部分。
之二:汽车不是“唐僧肉”
邵奇惠认为,产业政策已经制约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在需求方面,邵奇惠认为,问题主要是鼓励汽车业发展和抑制汽车消费政策的矛盾长期未能妥善解决,汽车消费政策迟迟出不了台。
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既然轿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相应政策的出台就有了现实基础;既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写进了“十五”规划,就需要有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但为什么汽车消费政策还是出不了台呢?邵奇惠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没有这么理所当然。
与此相似的是,燃油税的实施也是一拖再拖。原来以为今年下半年有望实施,现在看来又难以实现了。
邵奇惠呼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就理应抑制或排除其它方面的利益欲望去支持它,绝不能把汽车当作“唐僧肉”大家都来吃一口,各部门都来搭车收费。相关的消费政策不能如期出台,不仅影响了汽车消费,而且影响了汽车业的信心。
之三: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汽车工业,不仅是民营资本的损失,更是中国汽车业的损失
在供给方面,邵奇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该管什么,怎么管。这个问题不明确,不解决,汽车业的发展就难以进入健康、良性的轨道,同时也会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的发挥。
从市场经济的本意来说,所有通过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该通过市场解决,只有在市场失控和出现了意外情况时,政府才应该发挥其行政作用。
拿汽车业来说,谁想投资汽车业,投资多少,那是投资者的事,政府可以引导但不应该干涉;汽车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生产,卖什么价钱也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必干涉。政府管什么呢?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防盗,主要是这四大方面,因为这四个方面是单纯靠市场解决不了的。汽车产业政策中已明确,国家依法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污染控制和节能实施管理。可见,政府管汽车,管的主要不是汽车本身,而是汽车与社会相关的部分。这样的局面,才是一种完全放开的局面。
邵奇惠认为,完全放开是一个方向,需要逐步来实现,有些问题,例如:涉及到投资的问题,项目审批的问题,比较敏感,固然要慎重研究,稳妥推进。但它们事实上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当早日从产业政策的角度通盘研究。
邵奇惠介绍说,过去,中国汽车业基本上就是国有资本,改革开放以后外资虽然进入了轿车业,但是受到了严格的比例限制。现在,随着“入世”的临近,许多问题势必都得重新考虑。
国外资本面临着增资扩股的问题,外商扩大对中国汽车业的投资将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将来在这方面会不会有所突破,控股权问题现在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邵奇惠进而对最近讨论非常热烈的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发表看法:如果对外资有了较为宽松的进入限制,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对国内的民营资本采取“歧视性”政策。
邵奇惠在论述这个问题前,首先引用了吉利集团总裁李书福的一段话:“外国人能在中国干汽车,我们自己人却不能干;用国家的钱干汽车,赔了可以债转股接着干,用自己的钱干汽车却不给干,我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这段话,引来演讲现场一片议论声。
邵奇惠认为,事实上,民营资本想投资汽车业的还有不少,其中不乏优势资本。他说,遗憾的是,这样的资本再优秀,也受到身份的限制,很难进入到这个行业来。这可能不仅是民营资本的损失,更是中国汽车业的损失。
与投资限制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项目审批即目录管理的问题。邵奇惠说,现在许多地方和企业反映:项目审批不仅涉及到资本属性的问题,而且涉及到具体的车型,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生男生女”的问题。
邵奇惠认为,如果说投资限制使资本之间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权利,项目审批则使企业失去了基本的活力。因为生产什么本是企业决策的基本问题和首要问题,我们应该让企业有责任也有能力妥善处理好这一点,如果企业在这方面失去了权利,也就失去了正常的功能。
虽然有关方面已经开出了2003年完全取消《目录》管理,实行型式认证制度的时间表;虽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用《公告》代表《目录》的过渡性措施,但“遗憾的是,对于‘户口’、‘生男生女’的实质性问题仍然未见有所松动。”邵奇惠对此也颇多感慨。
从趋势上看,将来实行型式认证,汽车只要符合安全、环保、节能的相关法规,就允许生产,企业上什么项目是企业自己的事。邵奇惠强调,现在看来,在《目录》问题的突破上,不仅如何做事关大局,关键还在于什么时候做。
邵奇惠说,我们注意到,不少企业表示自己再也“等不起”了:一方面市场需要企业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来;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先行一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上项目,如果不能及时产出,企业就有可能因此而被拖垮。
当邵奇惠用一句:“在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情况下,有人甚至喊出要“火烧目录”,其着急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结束这一小节的内容时,会场上许多听众不禁笑出声来,点头称许。
之四:靠竞争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
邵奇惠说,如果我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措施去面对它,而不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消极态度。既然全球化和市场化是一个大势所趋,既然汽车消费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就应该顺应这一潮流,促进其到来。
邵奇惠认为的正确答案是:汽车工业要融入全球,在全球性的竞争中寻找优势。我们的优势是市场,是人力资源。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强化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针对一些人担心完全放开后会失去民族汽车业,邵奇惠认为这些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靠保护,发展不了中国汽车业;相反,靠竞争倒还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此外,何谓民族汽车业也应探讨,可能更准确的概念是中国的车业。
邵奇惠最后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想发展中国汽车业,对国内市场就要放开,取消对国内投资和项目审批的若干不合理限制。一些民营企业尽管面对诸多限制和歧视,仍然表现出了很强的活力。如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当中他们完全可能会做得更好。当然,让许多人参与竞争,可能造成有些资源的浪费,但中国汽车业也很可能就发展起来了。我们可能因为付出了代价而获得了成功。反之,我们可能一直就这么因为不愿付出代价而坐失良机。
二是关于汽车消费政策。既然轿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我们为什么不主动一点呢?市场经济时代,是消费决定生产,如果消费早一点形成气候,大市场早一点形成,生产方面的很多问题可能会随之得到解决。
在演讲的最后,邵奇惠说,中国即将进入汽车消费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只要我们因势利导,从市场需求出发,用市场经济的法则制订新的产业政策,根据新的产业政策规范汽车的管理,改造企业运行机制,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汽车企业一定能从这块蛋糕中分到属于自己的一大块。
人民网2001年6月21日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订手机短信顶级新闻重大时事世界焦点早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