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9月,财政部公布“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以及涉嫌骗取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车厂名单”。“通报”中出现的苏州金龙同时,比亚迪则开始建设电动轨道公交运营体系。笔者在“篇补”纠纷告一段落,再谈这两家车厂的状况。
对于比亚迪:
2010年9月,比亚迪首辆纯电动大巴在长沙基地下线。经过6年发展,比亚迪电动大巴至今已经在全球170多个座城市进行商业、示范运营,行驶总里程超4亿公里。为了应对早期国内新能源公交载具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潜规则”,比亚迪不得不在推广所在地区,建设总装工厂。虽然有重复建设嫌疑,但考虑到1、2个生产基地难以应对供应总量,以及为所在地区创建工作岗位的事实,建设多家总装工厂也是平衡多方利益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比亚迪众多电动大巴总装厂中,由比亚迪自行生产的电机、电池和电池控制系统,匹配所在地生产的车身焊接,并进行内饰件合装。比亚迪天津工厂制造的电动大巴,早期投放的43台采用第三方提供分系统的可更换电池组件的结构。
在笔者看来,比亚迪天津工厂的出现,不仅奇葩更是另类。但是,这一“迫不得已”的瑕疵并不影响比亚迪在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以及轨道类解决方案领域的主动出击。
备注:比亚迪电动大巴车型主要包括8米级K7、10米级K9S、12米级K9、13米级C10和18米级K11等车型。2016年已产生的订购和销售量超0.9万台,目标量为1.3-1.5万台。
对于苏州金龙:
各位读者不用纠结厦门金龙和苏州金龙区别,只要注意到这家传统动力客车大厂2014年的销售收入达到100.53亿元,成为国内客车行业第二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级的企业即可。
援引财政部“通告”: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申报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683辆车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对于“双百亿”级客车厂,苏州金龙的“骗补”能力在业界也是足够“辉煌”了。
比亚迪与苏州金龙发展方向的对比:
在笔者以往多篇稿件中指出,比亚迪几乎“抛弃”传统动力汽车,转入以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辐射IT、汽车、轨道、特种行业的制造和服务市场。“技术为王”始终为是比亚迪发展宗旨。
苏州金龙在传统动力客车制造与服务领域,其实较比亚迪经验更加丰富。但是在新能源客车领域,之所以要采取“骗补”手段快速获利,还是源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市场占有率不能与比亚迪一类技术型车厂相抗衡,但又不想失去这块极具新引力的市场(利润)导致。“骗补”一时成为苏州金龙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发展的捷径。
作为2017年-202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以新能源为基础的庞大产业链飞速发展的事实,相信不会有谁在质疑。
那么,中国新能源领汽车行业该如何发展?是以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式长线发展,还是苏州金龙“骗补至上”式粗暴发展?这关乎整个政府对未来改革方向和新能源行业的生存状态。
其实,比亚迪与苏州金龙发展方向,在整个行业都具有相当典型意义。
比亚迪K9系列电动大巴,为何能够全球范围获得不同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国家一致认可,纯粹源于比亚迪在三电领域的拥有技术层面的长板。而这种满足了大规模商业应用(成本)、整体可靠性(技术成熟)、绝对的安全保障(目前为止尚未发生一起三电系统引发的安全事故)、以及全寿命周期的用车成本等综合优势,则是比亚迪与众多外国车厂,本土车厂展开竞争并获得认可的根本原因。
现在,中国老牌商用车巨头苏州金龙因“骗补“贴,致总经理跳楼并被重罚,导致损失超16亿元损失。随着财政部公布“骗补”名单公布,超50家整车制造厂都位列其中。国家重拳打击“骗补”,并非单纯的资金原因。原本通过补贴鼓励整车厂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并能够在没有补贴的时候自负盈亏。没成想,钱被骗了,技术还是没有发展上去,一直整个市场的发展未按照原先设定的节点与方向发展。甚至拖累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走向。
比亚迪电动大巴全球出击与苏州金龙骗补贴,这其实就是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最真实写照。有的厂家不计成本持续投入终究靠硬实力获得市场认可,有的厂家为了短期的巨额利益,放弃了自身的担当,最终成为重拳打击的对象,或永难翻身。
笔者有话说:
就在此前,具备无人驾驶功能(官方宣称辅助功能)的特斯拉S系列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多宗人员伤亡事故。这种将全新技术在不成熟时,通过终端客户进行“人肉试错”的行为,对整车厂有利,但漠视了终端客户权益甚至生命。
相对比亚迪在国内外销售的电动大巴,至今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而在全球范围内超过4亿公里的总运营里程,也为比亚迪积累了丰富的不同路况、不同气候、不同海拔、不同运营强度的使用经验。
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对,比亚迪K9系列电动大巴无疑是全球范围最安全可靠、符合市场规则商业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载具。
与其批判苏州金龙“骗补”式发展,不如鼓励比亚迪“技术为王”的精神。以苏州金龙车厂涉及“骗补”行为的整车厂,失去的不仅是国家与公众的信任,更失去了市场先期发展的宝贵机遇。恐怕经此一遇,苏州金龙要想快速恢复原先市场地位,难于上青天了。毕竟,比亚迪类车厂在竞争对手退步的同时,还在飞速发展。
比亚迪电动轻轨开始在深圳坪山基地运营
当然,苏州金龙也不会一棒子被打死,毕竟涉及几十万人的工作岗位,融资银行以及所在地区政府官员的业绩。但是,比亚迪以在技术层面领先竞争对手1.5至2代的快速发展,始终围绕中国政府推进新能源技术、整车及全产业链政策进行。作为电动汽车时代网评测编辑,笔者对比亚迪电动大巴全球出击与苏州金龙篇补贴后续事宜。如果不会不守规矩苏州金龙们严惩,就是对坚持核心技术研发的比亚迪们的不公平!
比亚迪与苏州金龙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发展的不同,希望能让其他车厂明确自身定位与发展方向。
文/电动汽车时代网评测编辑宋楠
(文章来源:列宁格勒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