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大型车细分市场,ABB之间争斗不休。A6L和5系都有着良好的表现,平均每月都有1万辆的成绩;但是E级的销量相比其它两个品牌而言,就显得有点差强人意。为此,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奔驰拿出应对措施——全新E级亮相,该车的内外设计和各种配置都让现场的人们无不感到惊艳。那么,伴随着全新E级的上市,三者之间的竞争将如何呢?在此,小编选择奥迪A6L 2016款 TFSI 运动型(38.26万元)、宝马5系 2014款 525Li 豪华设计套装(39.74万元)、奔驰E级 2015款改款 E 260 L(48.6万元)进行对比。
外观:A6L沉稳老道、5系时尚成熟、E级动感精致。
A6L在外观上相比上一代车型显得更年轻,但是总体风格上还是偏向沉稳。A6L的六边形大嘴进气格栅与家族式的前脸结合起来就是国内消费者们想要的“端庄大气”。从车身侧面来看,A6L还是一如既往的中庸与稳健,整体轮廓看起来也很协调均匀。
5系在外观上更加时尚,天使眼大灯配合着对称式双进气格栅,延续了宝马外观上的经典,一眼看去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接近于同期的7系。从车身侧面来看,5系更加优雅和修长,整体给人舒适流畅的即视感。
E级在外观上也是延续了奔驰一贯的豪华之风,立标的前脸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除此之外,E级的前脸还给人更加精致的感觉,从大灯内部设计精美的灯腔,到盾牌式的进气格栅,再到前脸的典雅气息,无不透出精致化的视觉体验。从车身侧面来看,E级的侧面线条较为丰富,整体呈现出向前俯冲的姿态。
对在国内销售的中大型车来说,外观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三款车都来自历史悠久的品牌,在外观上各自继承自己的经典元素,可谓是各有千秋。
空间:5系更优。
从车身尺寸来看,5系在长、高、轴距上都优于其余两款车型,而在横向空间上,A6L则优于其余两款车型。而E级的车身尺寸和轴距都处于一个中庸水平,并没有一项最突出的,但是相较之下也和其余两款车型的数据相差不大。
三款车都达到了中大型车的级别,5系由于车身和轴距长度的因素,内部空间超越了A6L和E级。不过,三款车都有着一个通病。由于传动轴位置的影响,导致三款车的后排中间位置地台凸起高度较高,在乘坐舒适性上,会打折扣。
内饰:A6L和E级侧重豪华、5系侧重科技与运动感。
三款车型都采用各自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大相径庭。
A6L采用了三辐式方向盘,在外观上相对老款的四辐式方向盘显得年轻一点,在仪表盘上彩色液晶屏占据了很大面积,转速表和时速表分别位于液晶屏两侧。A6L的双温区域自动空调还增加了后排独立空调,保证了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A6L的挡把周围是电子手刹和MINI系统的控制按键,在左下角还有手写面板,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更显高端。
5系的三辐式方向盘握把较为粗壮,使得驾驶手感更佳,同时还集成了多媒体系统和巡航系统的控制按键。仪表盘上也是延续宝马的经典,采用“两大两小”的组合,再将彩色液晶屏幕与之融合,档次感倍增。搭载最新版本的iDrive系统,提供了导航、多媒体、倒车影像、蓝牙通话等功能,使得科技感十足。在挡把区域,驾驶模式选择、电子手刹、iDrive系统也一应俱全。此外,5系的电子档拨也是其余两款车型没有的。
E级的方向盘设计与5系相同,都是三辐式,功能上也是具备多种控制按键。相较于其余两款车型的仪表盘,E级的炮筒式仪表盘显得车内更具运动气息,白底黑字的设计也显得很容易辨识,正中间的仪表盘也具备了彩色液晶屏。E级配置的是脚刹,所以档位区域没有电子手刹、而是只有驾驶模式选择和COMMAND系统按键。
内饰方面,三款车的内饰都延续各自的风格,在设计、布局、做工都是令消费者们满意的。通过对比发现,5系的整个中控都是为了驾驶者来设计的,人机工程非常合理;E级与A6L则是想为乘员营造豪华舒适的氛围。三种风格有着三种不同的感受,这就和外观一样,如何选择得全看自己的喜好。
动力:5系更强劲。
对比车型中,除了A6L的1.8T发动机之外,5系和E级均搭载了2.0T发动机。在变速箱上,5系全系搭载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E级搭载了7速手自一体变速箱,A6L则是搭载了7速双离合变速箱。从下面发动机的参数也可以看出,5系在动力方面有着更强劲的表现,但是相对而言,油耗也会相较其余两款车型要高。
作为国内中大型车的代表车型,A6L在国内深耕多年,用户数量与销量居高不下,再加上A6L官车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使得A6L的影响力不断扩张。而5系也深知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将外观在视觉上做出7系的感觉,车身尺寸更修长,使其后排空间更宽敞,然而价格还是维持在原来的水准,这就满足了国内消费者对车的大空间、高颜值的要求,不仅如此,价格也没有涨,5系销量也因此走高。反观E级,由于现款的外观对消费者来说有些不痛不痒,再加上车身尺寸与其余两款车相比也只能算是中庸水平,导致目前的销量比其余两款车型有着一定差距;那么,此次全新E级归来,是否可以扭转奔驰在中大型市场的颓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车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