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笔者评论认为,在国家推进油耗平均值的降低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打击油耗造假,先把油耗数据的公信力建立起来。令人欣喜的是,在23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研)发布公告称,所属检测中心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的责令整改通知书,对检测中心油耗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的严重缺陷,责令检测中心自2014年6月1日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整改。整改期间,工信部将暂停受理检测中心有关检测报告。可以说,这也是自今年315央视曝光有车企油耗造假以来,首个官方的有力动作。
不过,这个公告可以说来自之不易,却是中国汽研主动自曝缺陷的结果,并不是工信部查出来的。应该说,中国汽研的勇气可嘉,早在5月13日,中国汽研发布停牌公告,称在自查和检查过程中,发现公司所属检测中心车辆油耗检测质量控制存在缺陷。于是,在过了一周多的时间之后,工信部就有了上述的动作。这个事件可谓意义深远,一直以来,市民、媒体都对中国的不少官方油耗表示怀疑,但就算是今年央视曝光之后,相关车企也是坚决否认。到底有没有水分?即便有实测、有中外对比,怎么质疑都很难破解“油耗造假”这个难题,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因为检测机构与车企已经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在这个专业度甚高的领域,无论是媒体还是车主,也只能触及皮毛,相关部门一副“我就是不认你能拿我怎么样”的嘴脸。其实大家都清楚,油耗关系到每个车主的切身利益,都能自己算嘛,你的造假谁不知道?别拿什么中国路况、油品出来说事,敢情您这车不是在中国检测似的。
因此,中国汽研有自曝的勇气,确实难能可贵。因为这从一方面证明了,确实在汽车油耗检测方面,有着严重缺陷,尽管还不知道这个缺陷是不是人为。不过这个事情发生后,不少人发出或传出要“杀一儆百”,例如暂停或取消中国汽研的相关检测项目。这个笔者看来,貌似没有必要,主动上报却被“砍掉”的话,让其他机构怎么看?干脆捂得更严实些算了。
其实,都到这份上了,工信部还不趁势来个打假?方法很多,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啥的,形式不限,但求把油耗造假的行业潜规则去掉,把该挤掉的“水分”挤一挤。不然的话,就别谈什么要车企达到多少平均燃料消耗量的目标了。不过,这中间的牵扯到的利益太多,不知道,相关部门有没有这个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