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周磊)“恒大夺冠”无疑是当前各路新闻媒体关注的头条,而对于汽车行业来讲,业界也在谈论“恒大模式”会对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有一个什么样的启示作用。拜读新浪汽车评论江南小宋所写的《“恒大模式”对自主品牌车企的启示》一文,可以说将自主车企从“恒大模式”中所能得到的启示都进行了展现,但笔者认为,自主车企业难现“恒大模式”,自主汽车企业对于所谓的“恒大模式”也可能只是如同我们去上一堂如何创业之类的课程,听的时候让我们感觉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该怎么样还怎么样。
正如江南小宋在其文中所述的那样,恒大夺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恒大建立起了一整套职业化管理运营体系;其二,舍得砸钱,四年投入超过20亿元;其三,引进优秀的外援。而客观的讲,如果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思考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从“恒大模式”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相信对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讲,并不难发现和挖掘。自主品牌车企也知道要建立一整套的标准体系,也知道要砸钱,也知道要引进优秀的人才。但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之下,自主品牌车企的上述举措又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落地生根?
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难以实现真正职业化运作。
从“恒大模式”来看,恒大上至老板、总经理、主教练,下至队医、球员、足校教师,恒大在每一个位置上都做到由专业人士各司其职,并且始终遵循足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避免种种场外因素对于比赛的干扰。
但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角度,无论是国有汽车企业还是民营汽车企业,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都难以实现职业化运作。从国有汽车企业来讲,上至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厂长、处长、室主任甚至普通员工,国有汽车企业在每一个位置上都可能不全是由专业人士来各司其职,而客观的讲,在国有企业处长、室主任和普通员工这几个层级可能还相对比较专业,但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和厂长则专业化程度可能就随着层级的提升而不断降低,因此,国有汽车企业往往是“外行管内行”,这样一种状态又如何同很职化的外资品牌竞争?
而从民营汽车企业来讲,虽然在职业化队伍方面,应该要较国有汽车企业显得相对专业化一些,但由于政府层级的对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也让民营汽车企业与国有汽车企业一样难以真正终遵循汽车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政府为了能够在全年、半年甚至是季度时实现一个所谓GDP的不错增长表现,很可能会要求汽车企业提升其产量、产值等产出数据。笔者曾看到国内某地一家整车企业,其2012年的汽车产量仅20万辆,但其工业产值却超过500亿元,单车产值就在20万元以上,而仔细看其所生产的车型,其车型的市场平均销售价估计最高也超不过20万元,因此,这类数据无疑是被“做大”的数据。而这种现象,在当前的体制机制下,特别是在GDP仍作为地方政府一项重要考核标准的情况之下,在政府官员要政绩的诉求之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又如何能够做到真正遵循汽车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难以将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实际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并不缺钱,特别是对于国有汽车企业来讲,恒大20亿元的大手笔,在这些国有汽车企业面前无疑是“小儿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资金投入都是巨款,但其投入与产出比并不高,原因就在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难以将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以国有汽车企业为例,一方面,国有汽车企业在资金投入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汽车企业近年或正在进行所谓的到处圈地建基地等扩张举措,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依照市场的发展规律而进行的战略举措,往往很多时候是依据企业一把手的意向,而这其中也无疑有国有汽车企业领导要政绩的因素;另一方面,国有汽车企业对于资金的浪费也很“可观”,如正是依据于上述所谓的扩张举措,国有汽车企业往往上马很多新产品研发项目,但由于终端市场表现的低迷,国有企业上级又要求要确保利润的时候,国有企业又会近乎疯狂的删减正在研发的项目,使得很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项目不得不终止。应该来讲,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之下,这种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资金投入与产出比长期不高的情况,仍然难以得到彻底的改变。
此外,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难以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能力。
江南小宋在其文中说,汽车业界“外援”普遍会水土不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车企把外援放错了位置。具体来讲,这个放错位置实际上就是将这些擅长于技术研发领域的“外援”,都委以高职位来做起管理方面的工作。从引进这类人才的初衷来讲,当然是想发挥其在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来实现企业在技术研发领域能力的提升,但搞技术研发的人才往往难以兼顾管理工作,将其之短用在其不擅长的领域,无疑大大打消了汽车业界“外援”应的作用。而有的自主车企业也会引进高端管理类的人才,但由于企业高层的包容不够,同级之间的相互争权夺利,也使得这类人才纷纷出走。
应该来讲,对于当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来讲,对于学习所谓的“恒大模式”,如果这些企业的一把手个人够专业、够包容,则上述诸如资金投入与人才使用等问题还有解决的机会,但要想实现企业真正的职业化运作,则单凭一位专业且包容的企业一把手,也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变现有的体制机制。(点击查看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