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不笑你笑谁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10月28日 09: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汪云青 字号:

  本来似乎是替消费者出头,曝光了星巴克的咖啡在中国卖贵了,可是消费者却并不领情,报道本身甚至沦为笑柄,是不是应该觉得很委屈呢?

  此番遭遇,和此前一些媒体批评某些进口车在中国存在暴利比较类似,消费者不仅没有对报道产生共鸣,反而更多地觉得是媒体在多管闲事。

  事实上,很多进口商品在中国的确价格畸高,这类事也确实值得报道——华尔街日报也报道了星巴克在中国卖价高的事实,但报道批评的对象,应该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不正常的消费观念,而非暴利本身。在一个非垄断的行业,商家又没有任何欺骗行为,比如明明百公里油耗要9升,却偏偏夸口只要6.4升,那么,暴利只能说明人家经营有术,堪为表率,不仅没什么好批评的,还值得表扬。

  有人说,根据原料、人工等成本,推算出星巴克的咖啡在中国应该只卖十元一杯的报道,说明记者压根就不懂经济学。我比较认同这一看法——虽然我也并不怎么懂经济学。但是,这种算法明显过于简单了,对我而言,星巴克的咖啡口感和营养都不如2块一杯的豆浆,但是对喜欢星巴克的人来说,人家喝的不单是咖啡,还有那个调调。你必须承认,那个调调也是商品的一部分,也是可以卖钱的。

  对这类一没有垄断地位,二没有占据社会公共资源的市场经济主体,无论是星巴克还是进口车,媒体监督的要点,应在于他们有没有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比如拿铁咖啡竟然不拿铁,真皮座椅居然不真皮,而不应该聚焦于人家挣了多少钱,那叫盈利能力好不好?是衡量一个企业牛B不牛B的重要指标。你拿别人本来可资炫耀的东西去曝别人的光,遭到大家一点嘲笑,那很正常。

  青主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