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新能源汽车创新力从哪里来?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10月24日 13:24   汽车商报  吴迎秋 字号:

  吴迎秋

  几天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论坛,国内外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共聚一堂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把脉”。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各异,有的侧重政策、有的偏重技术,但有一点非常一致: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问题最终要靠创新力。长久以来,创新力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一大软肋,在新能源时代,这份创新力又从哪里来?

  寻找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看似漫无边际,但我觉得,既然创新力缺失一直存在,不如先从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中寻找线索。曾经有人说,中国汽车缺乏创新力是由于合资30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替别人卖车、挣快钱上,虚度了光阴;也有人说,创新的成本太高、本土企业生存压力大、无力投入;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人就是善于模仿、不善于创新。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新力缺乏的病根在体制与机制。

  体制、机制问题如何影响了创新?我想,其中的道理或许说来复杂,但鲜活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创新需要容错和耐心,但这不是现行体制的优势。我曾多次听车企的人讲,某个领导作了一个研发的五年规划,自己任上没执行多少,新领导上任后更是全都改弦更张。究其原因,中国的车企领导表面上是董事长、是企业的负责人,但实际上却是半个行政官员。为官一任,最需要的是业绩、是销量,根本没有时间去搞创新,更何况是带不来销量的新能源车创新。

  创新需要开放的环境,然而,中国汽车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政府主导、条块分割一直没有祛除。过去,行业准入、行政审批制度,三大三小的格局划分,曾经让最具创新活力的民营经济难以进入汽车行业;今天,地方政府占山为王,为本地车企划定保护圈,则让政府采购、新能源车推广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圈子里面没有竞争,也就没了创新。这仍是体制和机制问题。

  所以,新能源车创新面对的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挑战,而是一个老问题。但更为严峻的是,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更需要开放的市场环境、开放的体制和机制。新能源车是一个新兴的潜力市场,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机会,对创业者、投资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万马奔腾才有可能出现一两匹“头马”。然而,现存的政策却常常让他们遇到各种“门槛”、扼杀了它们的创造力。

  过去几年,业界普遍认为充电站建设滞后是电动车推广的一大阻碍,但现实的情况是,充电站、以及充电设备供应被少数国企垄断,众多民营企业被各种人为设置的条件挡在了门外。同样,新能源车的技术路线本可以让市场来选择,但却一直受制于政府补贴政策的偏好——在混合动力、电动车之间犹豫不决。最近,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政府补贴将逐年递减,逐步把新能源车推向市场。我注意到,政策推出之后表示支持的人很多,为什么?就在于新能源车的路线选择和技术创新摆脱了行政“指挥棒”,大家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下。

  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力从哪里来?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着眼于建设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让行政指令退出、让创新的制度成本降低,让市场发挥力量。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路宁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