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正文

原创若北汽是民企 是否还会兼并昌河?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10月24日 09:29   新浪汽车  陈炼 字号:

  (新浪汽车特约评论员 陈炼)近期,汽车行业。关于北汽从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长安集团虎口夺食,准备兼并昌河的消息已基本上尘埃落定。很显然,相比徐和宜的“大战略”“大胸怀”,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的狭隘。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北汽是李书福的,他还会兼并昌河?

  “具有中国特色“的兼并!

  在笔者脑袋中,一个企业收购另外一个企业,必定要有利可图。譬如你看中了这个行业前景,可以通过兼并一家企业来做试水;譬如你看中人家的某个行业技术,收购下来,来补充自己的不足。还记得当初“奔驰”和“克莱斯勒”联姻的时候,多么风光,曾被媒介捧举成 “汽车帝国”的联姻最终却是黯然收场,落下了许多债务问题!

  当然,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是一个非常大的冒险举动。但是对一个野心横溢的企业家来说,这也是值得一试的举动。毕竟沃尔沃带给吉利的不单单是品牌提升,更重要的是技术平台的分享。何况当时出手的李书福更是“抄底“,拿过来很快就升值了!包括前期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更是看中了其核心技术。

  很显然,虽然李书福是汽车疯子,但是好像其投资的方向并不让人费解,到是北汽这样的领导才让自己总觉得自己是个火星人的样子。

  首先,当前中国微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微车呈现负增长的态势。无论是业界排名第一的上汽通用五菱还是其它微车企业,都在着手进行着“商转乘”的战略调整,入手昌河并不能帮助实现高额盈利(若能盈利,昌河不自己干?)

  其次,原本昌河依托铃木的产品线,还能支撑“过日子”。但是随着铃木的战略变化,日本铃木的天平显然倾向于长安,而在昌河铃木,日方正在逐渐淡出管理层。失去铃木产品支持,北汽兼并昌河究竟是“学雷锋“之举还是有利可谋?另外,北汽又有能力向昌河进行技术的输送?

  同时,昌河“自我保护”意识很浓。希望保留在采购、销售 甚至研发方等方面自主权的同时,长安只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很显然,2012年1月昌河工人罢工,虽说昌河和长安各说一词,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在面临绝境的昌河并不见得是一个“看得清形势”的主。江西省政府对于昌 河的“过度保护”以及昌河汽车的“独立意识”,都将为北汽整合昌河带来重重阻力。

  面对这样的局面,北汽兼并昌河图个啥?

  “大战略”抑或“形象工程”?

  相比民企,国企虽然没有在自主产品(尤其家轿市场)上取得骄人成绩,但是在划疆辟土上可谓是动作频频,从广汽、长安再到北汽,国内车企的兼并之风“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今年,北汽“表现”可谓扎眼,不断进行收购和兼并重组,先后收购了萨博核心技术,与重庆银翔合作建立西南基地,重组广州宝龙建立华南基地,加上湖南株洲基地和河北黄骅基地,刚刚兼并完“镇江汽车”之后,就马上传出收购“昌河”的消息。

  若说,受国内体制之限,兼并镇江汽车对北汽来说还有诸多优势。一来是看中起地理位置,二来是看中其“1-6”序列的许可证,三是大厂兼并小厂,话语权、投入费用等等都比较容易,从商业角度来看,北汽兼并镇江还是有些许道理。但是,兼并昌河又意欲何为?

  当然,这绝对是一个私企无法理解的话题!

  从徐和谊的大胸怀来看,拿下昌河无非是一个全国国布局,这样北汽在全国国都有据点。这为以后北汽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若按次大战略来计算,北汽集团自主品牌的规划产能已经达到140万辆,但与之相对的是,2012年北汽自主品牌的产销量为6.6万辆。或许北汽战略布局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北汽目前并没有支撑140万辆销量的订单。北汽在新建生产基地的投资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有变成低效或者无效产能风险的可能。

  何况,北汽兼并的还是气息并未死去,还有“骨气”在的江西昌河。

  因此,徐和谊玩的究竟是大战略,还是形象工程?

  北汽收购昌河,无论从名从利还是从未来宏图,都没有利好的消息,为何仍如此执著,如此信心满满?或许只有一个解释:国资委鼓励“兼并重组“鼓励”四大汽车集团“,只要摘到”四大“的帽子,无论仕途还是集团的未来,都会因为受到特殊照顾的政策而得益。

  2012年,北汽产销量为170.1万辆,产销量排名第五位,落后于上汽、东风、一汽和长安。在“十二五”期间,徐和谊为北汽集团定下的目标是“保五争四”,争取进入中国四大汽车集团的行列。目前为止北汽距离这个目标尚远,去年,北汽产销量落后于排名第四的长安集团20多万辆。“

  好嘛,昌河2012年的销量恰好是13万量左右,若单从数字上来看,只要从长安手中抢到了“昌河”,北汽似乎就可以坐上了“第四把交易”。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 “北汽扩充产能实际上也是布局未来,产能先行的战略下,要想赶超长安集团,必须在布局和产能上超越对方。”

  但是,不凑巧的是,今年开始,在协调好马自达福特之间的关系之后,长安福特开始发力,福特福克斯、翼虎热度不减,助力长安福特前9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67.2%,达到46.84万辆。全新增量来自于长安雪铁龙,这也是长安收购哈飞和昌河之后最大的收获。随着法国“女神”苏菲玛索的高调代言,雪铁龙高端品牌DS全面进入中国,PSA为这家新合资企业制定的销售目标是到2015年,DS将占中国市场的3%,并贡献20万辆的销量。

  看来北汽是否又要要把长安福特收购到旗下?

  政府的不作为与乱作为

  虽然汽车行业还没有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这般产能过剩,但可以从现在各大厂家不断的“建店圈地“的速度来看,汽车行业也即将进入”恶斗“的阶段。当然,政府对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有足够的预期的,但是面对汽车产能过剩,政府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政府的终极目标又是否会被下面的企业将经念反了?

  当初,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不下数万家企业在做“门户网站“,至今还记得21cn、tom、163、3721这些牛逼的企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用了“十年余”的时间,就基本上“新浪”“腾讯”“搜狐”撑起了整个江山。当初,数万家企业在做O2O,但最终只有一个“阿里巴巴”活得很好。如今,电商又是一个炙热的行业,但最终又会有谁能存活下来?

  从一个正常的商业角度来看,企业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现在哪个小微企业不是充满了竞争?只有激烈的竞争市场才能将那些懒惰的,或者实力不行的人挤出市场,重新建立市场秩序。“弱肉强食”本是商业的竞争基础

  但是,为何中国汽车行业叫了近“三十年”的做大做强的口号,而我们所谓的“大企业”却依旧在“耐得住寂寞”,在许多民众期待的点上没有一点值得喝彩的地方?

  很显然,新浪、阿里巴巴、京东应该感谢没有国企的争夺,不然,估计目前在电子行业估计是形成不了“强企”。

  或许国家提出“四大四小“的概念是没有错的,或许国家提出”打造百万级别集团“的概念也不是错的。毕竟随着市场的竞争,只有一些大规模的企业才能抵抗”市场风险“,才能算得上”国际企业“ 。但是,错就做在,国家太爱自己的企业了。

  一有风吹草动就救市,一有销量不好的问题就强制让自己管辖范围的企业购买,和今天央视暴光的湖北村干部卖“烟酒“一样,为了一个面子工程,为了一面”红旗“,根本没有计算过花费的成本,根本没有进行过市场调查分析,定位。就砸大把钱下去克隆,从早期的”奥迪“”福特“到现在的“丰田”,红旗真知道自己的市场群体么?

  国家推行了“四大四小”,但是却鼓励兼并和收购,并没有鼓励国企退市。

  因此,作为国企,收购国企,正印了主管部门的“欢心“,只要收购国企,一路开绿灯,若要想再扩展,想新建据点,那就异常困难。对于兼并完了,是否有利可图,是否能够融洽,是否能整合好,这些都已经不是政府主管部门操心的事了。

  这也造就了目前中国市场的独有现象,有些企业已经人散楼空,但是就是还有一纸凭证,这个凭证有时候能够抵得上一张地契,或许就能让企业起死回生。而许多想进入行业的人,不得不为了这一张纸,忍气吞声。镇江汽车则是很好例证。

  呵护出来的孩子自然抵抗力很差,自然这些孩子看到的不是消费者,而是自己的父母官,因为他们才会保护自己!

  若是换成李书福,您让他花50亿研发个新产品试试?

  若按此思维,顿时明白了,徐先生不愧是高人!当初,上汽、南汽的MG之争,让英国人看到了中国傻冒,乐得自收渔翁之利。红旗目前还象被“熊猫”一样家养着,所以仍在“耐得住寂寞中”。所以,也明白了,为何房价调控会越调控越高。

  但是,这种奇葩的做法,何时才能是个头?(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描二维码,快速收藏新闻至手机,通过手机随时阅读。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sunruin)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