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如何跑出雾霾天
周日,元宵佳节,本应欢天喜地,但雾霾天却令人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连放鞭炮这种幼时司空见惯的节日活动也因可能增加空气污染而变得谨慎小心了。其实,京城人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几个雾霾天了,因为“空气重度污染”这几个字近期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影响老百姓愉悦指数和身心健康的雾霾来了又来,不肯散去,找出主因并治理之,当然顺理成章。一时间,汽车成了千夫所指。很多“专家”毫不犹豫地将雾霾主凶的帽子扣给了汽车,称“汽车尾气是制造PM2.5的首要因素”。于是乎,“挺车派”和“倒车派”针锋相对,部分城市又在酝酿新一轮的限购和限行措施。
汽车到底是不是PM2.5的主要制造者尚无定论,那些为汽车业发展真心着急的业内人士大可不必为此事唇枪舌剑。为治理雾霾出谋划策,加大汽车自身的节能减排力度或许才是一种积极态度。比如促国五标准尽快出台和油品升级。盖世汽车网曾做过一个调查,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国五标准短期内不会出台。其实,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法规起步较晚,自1983年颁布的第一批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排放标准至今,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从以往几次排放标准的出台与实施时间,大致可以看出出台时间存在3年左右的间隔,而实施时间也多存在2至6年的间隔。而据报道,2012年1月环保部曾发消息称,将柴油发动机车辆的环保标准提升到国四标准的日期再次延后至2013年7月1日,这意味着国四标准的全面实施尚需一段时日。
此外,有专家指出,排放标准的升级还需要油品的同步,而当前我国油品供应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拖缓了排放标准实施的脚步。据了解,目前仅有北上广等地区实施供应国四油,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在供应国三油,这令国五油的供应更加显得遥遥无期。而根据环保部提出国五实施时间依燃油供应情况而定,国五的实施时间更加充满变数。
除了促排放标准和油品升级,汽车自身的节能减排也是一个积极态度。天然气和清洁柴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减排技术路线。2012年6月份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其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也明确指出了因地制宜发展替代燃料汽车。天然气作为汽车的一种替代燃料在我国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尤其是在出租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而虽然甲醇与乙醇这两种替代燃料汽车并未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但从近期工信部正式通过对山西、上海两地甲醇汽车试点实施方案的审查来看,汽车工业在节能减排的探索之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