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导购>车型导购>正文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2020-06-10 07:34:30 新浪汽车原创

致敬经典这个词组各位一定不陌生,被炒到天价的球鞋在致敬经典,许多汽车品牌在设计新车时也不忘致敬经典。怎样的设计是汽车界的经典?这样的设计都有哪些?今天的内容要从几天前发布的全新一代宝马4系讲起。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致敬经典这个词组各位一定不陌生,被炒到天价的球鞋在致敬经典,电影中一个似曾相识的桥段在致敬经典,许多汽车品牌在设计新车时也不忘致敬经典。问题来了,怎样的设计是汽车界的经典?这样的设计都有哪些?今天的内容要从几天前发布的全新一代宝马4系讲起。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BMW M440i Coupe(2021)

  第一眼看到全新宝马4系的车头时,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难以置信。这是在开玩笑?这是概念车?但冷静下来一想,去年就已经有同款巨型“鼻孔”的概念车亮相过了,所以这个造型是板上钉钉了,再过半年就有可能和它在街头相遇了。没人能够瞬间理解这样设计的用意,即使你本人就是从事设计工作的至少也会觉得有些夸张。但是如果从致敬经典来分析的话,就非常好理解了。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BMW 315-1 Roadster(1935)

  宝马的“双肾”进气格栅最早出现于1933款BMW 303 Limousine车型上,那时的双肾并不是我们习惯的样式,而是又细又高的一对超大型格栅,从上图的1935款BMW 315-1 Roadster车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样的设计一直持续到了1954年。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BMW 530 MLE(1976)

  1954年以后,宝马只是不再使用大尺寸的进气格栅而已,而双肾则仍然为细高状的样式,图中这台1976款BMW 530 MLE如果穿越到今天,想必依旧可以让车迷们热血沸腾。这样的双肾在后来的演变中不断地被横向拉伸,到1988年几乎成为了两个正方形,而继续拉伸便成为了我们熟悉的样式,稍微放大则成为了X7上那样最新的样式。

  有了这样的一番铺垫,再来看全新4系的巨型鼻孔,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夸张甚至还有些好看了呢?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BMW 525i(2001)

  讲完双肾之后还可以聊一下宝马的“天使眼”。天使眼真名叫做“光冠型大灯”,最早出现在中期改款后的E39宝马5系上,正如图中这台2001款BMW 525i,这样的“眼神”在20年前绝对是迷倒万千少女的存在。最早的天使眼是以卤素灯泡与精密的导光玻璃组合而成的,在白天这样的颜色和亮度是无法作为日间行车灯来使用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天使眼变成了LED光源,同时也拥有了“全天候”的灯光。后来的天使眼大家都熟悉了,U形、六边形、切边圆形等等,不同车型有着不同的天使眼。几十年后的宝马如果还在沿用天使眼,后人们也会把它称作经典。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Mercedes-Benz E-Class(2021)

  奔驰的“虎头”进气格栅同样经典,这么多年以来也很少遭“喷”,稍微聊一下即可。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Mercedes-Benz 250C(1967)

  虎头进气格栅在上世纪30年代的老爷车上就开始使用了。由于老爷车的车头非常高,格栅上的横幅饰条可以达到8条,网格密集得远看像一整块铁板。后来随着车头不断地扁平,横幅饰条减少为了3到5条,网格不断地放大也变得稀疏起来,像图中这台1967款250C的格栅就美观了许多。后来随着设计越来越简化,格栅上的网格逐渐消失,仅保留下了几根粗壮的横幅饰条与正中央的纵向饰条,成为了我们如今最为熟悉的E级、S级的前脸。当然,立标本身也是奔驰的经典设计之一。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Mercedes-Benz E-Class(2021)

  相比虎头格栅而言,近年来横幅饰条镶嵌巨大三叉星徽标志的格栅,让上了年纪的人难以接受,认为这样的设计太过小气,或者说是没有了奔驰的气势。事实上,这样一个年轻且富有运动感的设计并不是新玩意,它的出现比许多人想的要早得多。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Mercedes-Benz 300 SL Gullwing (1954)

  这样的设计早在1954年的奔驰SL级车型上便已开始使用,算到现在已经有了66年的历史,所有类似于“现代感”、“科技感”的形容词在它身上一直就是不恰当的。这样的设计没过几年便于虎头“搅和”在了一起,在虎头的多横幅中镶嵌巨大三叉星徽的设计持续了很久,在2000左右才慢慢演变回最初的样式,又衍生出了双、三横幅的设计。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鸥翼门同样是奔驰66年前的产物,这样的设计至今都绝对算得上惊艳。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Audi A3 Sportback(2021)

  BBA总是要放在一起的,不说奥迪似乎有点不给面子。奥迪的前脸如果被称为是经典也并非不可,一起来了解一下。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Audi 100(1969)

  受到二战的影响,奥迪在创立之初的设计与二战后的设计是无法衔接住的,所以我们要聊也只能从重整旗鼓后的奥迪聊起,代表作就是这台1969款奥迪100。这台奥迪100前脸非常扁平,所以整个格栅相对于前脸而言尺寸是非常大的,只是传统地将车牌号挂在了格栅的下方。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Audi A6(1998)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奥迪将格栅的尺寸不断地缩小,最后宽度比奥迪四环标志只宽一指,而保险杠的空白位置却越来越大,这样的设计在2000年左右是非常经典的。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Audi A3 Sportback(2004)

  2003年,奥迪终于意识到了之前的“浪费”,在2004款A3掀背版上扩大了进气格栅,将整个前脸都利用了起来,并将车牌号融合在了格栅内部。这样的设计可以说让奥迪重获了新生,并一直发展沿用至今。从奥迪格栅的演变来看,同宝马一样经历了由大到小再到大的过程,如今的格栅也算是回到了最初的尺寸,可以勉强算得上是致敬经典。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Volvo V60 Cross Country(2019)

  沃尔沃近年来最有辨识度的要数它的“雷神之锤”大灯,但这个从年代来看算不上是经典。而沃尔沃最经典的应该是它标志的设计——对角线固定着圆环。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Volvo PV36 Carioca(1935)

  上图这款诞生于1935年的Volvo PV36 Carioca算得上是沃尔沃最早的车型,可以明显看到在它格栅的右侧(面对车头)已经有了对角线固定圆环的标志。圆环起源于古罗马帝国,象征火星、罗马战神和男性阳刚气质,很容易可以联想到“♂”这个符号。对角线起初纯属是为了起固定作用,在这里也忍不住想“嘲讽”一下,许多人误导别人称对角线是象征着沃尔沃发明了安全带,安全带是1959年发明的,而1935年的车就已经有了对角线,明显说不通。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Volvo S60(2000)

  在之后的几十年,沃尔沃的标志一改再改,对角线没有了、圆环没有了,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只能凭借机盖上的“VOLVO”字母来辨认,之后还出现过蓝旗亚那样的倒三角标志。后来沃尔沃意识到了标志的混乱,在1966年进行了整改,才再一次与最原始的标识接近,也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对角线+矩形边框+圆环+字母的标志。在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之后,又将矩形边框取消了,回归到了最经典的对角线圆环样式,仅在圆环中央镶嵌字母,一直沿用至今。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Lincoln Corsair(2020)

  说到贯穿式尾灯你会想到哪个品牌?贯穿式尾灯在近几年瞬间成为了爆款,除了奥迪等品牌在使用以外,许多国产品牌也将贯穿式尾灯作为了辨识性设计。对于别的品牌来说贯穿式尾灯是紧随潮流,但对于林肯来说可就是致敬经典了。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Lincoln Continental(1960)

  从许多经典电影中可以看到最早的林肯大陆,那个时候虽然技术有限,但林肯在设计车尾时便如同为贯穿式尾灯预留了位置,在左右尾灯中间加入了贯穿式的金属饰板。后来林肯将大陆的尾灯巧妙融入进了后保险杠中,并将尾灯不断横向拉伸,仅在车牌号位置有所分隔。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Lincoln Town Car(1994)

  奇怪的是林肯真正将尾灯贯穿应用于大陆没多久之后,1980款林肯大陆便用一个后背隆起的备胎将其代替了。不过从这辆1994款林肯城市中可以清楚看到贯穿式尾灯,这个经典车型也算是将贯穿式尾灯延续了下来。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Lincoln Continental Concept(2002)

  2002年,林肯发布了一款大陆概念车,首次将这种偏高位的贯穿式尾灯带入了人们的视野,遗憾的是这样一款车也仅仅停留在了概念。又过了10年,林肯终于又重新捡起了这份设计,将贯穿式尾灯安在了第二代MKZ上,从此将看家本领又操练了起来。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Porsche 911 Turbo S Cabriolet(2021)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Porsche 901(1963)

  保时捷无需多言,只需要把历代车型放在一起一看便知——“青蛙脸”近60年几乎没怎么变。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Mini Morris Mini Minor(1959)

致敬经典 何为经典?

  Rolls-Royce Silver Dawn Drophead(1952)

  当然,经典的设计还有很多,再讲这样10篇也讲不完。有些设计在致敬经典,而有些品牌、有些车型保留至今本身就是经典,劳斯莱斯的帕特农神庙前脸,MINI坚持了60年的小巧玲珑等等。汽车本身只是一种产品,而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汽车文化。

(责编:施晨浩)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