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股比暂时不放开,意料之中

2014年03月24日14:52   轮语汇  作者:孙晓红   我有话说

  关于股比放开不放开的争论,可以暂时休息一阵子了。

  3月4日晚,工信部部长苗圩说:自主品牌还是需要再保护一阵子,所以股比暂时不放开。他认为,“2025年达到5000万辆也不能说明是汽车强国。要有一两家企业进入世界前几强、有一些技术能够引领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总要有局部领先。”而自主品牌显然还没有强大到可以不要保护的程度,当然他也知道,“保护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

  苗圩作这工信部长,作为汽车行业的主管部门领导,显然已经为此事的争论暂时画上了句号。他说话时态度非常平静,沉稳,胜似闲庭信步,可见已经深思熟虑。也就是说,面对各方力量的博弈,在他的话里,明显看出主管部门已经找到了平衡。

  翻看前面大部份争论,也可以看出几个方面的意见。作为已经有力量或者说自己认为有力量跨过50:50红线,需要自由竞争的一方,无非是以李书福的吉利为代表的民企。他们认为这个政策不但保护了落后,外方利用合作一方的国企得到了太多超国民的待遇;而大部分国企,比如一汽、东风和长安,则认为还是很需要这个股比的保护,因为一旦放开股比,外资建立独资企业,对于国企自主品牌来说,是重兵压境,力有不逮,虽然说,这些国企也分两种,一种是安于合资公司带来的红利不思进取,或者说进取动力不大阻力很大,一种是像长安那样,自主品牌的确刚刚有起色,实在也需要政策红线的保护。但此时,所有的国企倒是同一种态度:需要保护。至于更多的民企以及尚处于弱势的自主品牌,哪怕是长城,对于股比也是三缄其口,默认需要保护。所以,综合起来看,股比不放开的意见肯定是占了上风,是多数企业或者多数人的意见。

  作为一个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不是哪一家企业的意见,哪一方的意见,而是综合情况的折衷与平衡。可以说,工信部这个态度,应该是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一般来说,政策不需要激进。“治大国若烹小鲜”,平稳、中庸是常理。若非特别时期,不要指望主管部门有特别重大的变动与决定。

  就实际情况来说,就眼前情况来说,就算走在前面的自主品牌,也决非外资的对手,就算吉利一直呼吁放开股比,依李书福的性格来说,此人素来目光深远,洞悉人情世故,他肯定知道股比的放开在眼前几年肯定不可能,但是,不作声显然更不是他的性格,用句不太合适的话来说就是:“猴子不上树,多敲两遍锣”,放开股比的时间一定在几年之后,现在就催促,未雨绸缪,也多少能达成早日放开股比的意愿。至于真实情况,也许连他自己也知道,现在放开,对于吉利也未必就全是利好。吉利这两年真是调整整顿时期,销量甚至还略有下降,如果此时就放开,也不是个好时机。倒是正好一边呼吁,一边对内整顿,大练内功,提前做好准备,实为上上之策。

  而作为汽车行业主力的国企,这些年虽然利用合资公司赚到了一些利润,但是,家大业大,用处也多,更何况前期建立合资公司,国企可以说是抽调了自己绝大多数的优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人才,相比起来,利润未必就达到了预期,或者说能够养活硕大的国有企业群体。对于新成立的公司或者民企来说,船小好调头,而体形庞大的国企就好比一艘巨大的轮船,虽然体量庞大,但是一举一动皆非随心而动,尽管船上太多人还犹如梦中,安于享乐,掌舵的人,可真是“太难了”。

  至于那些还不算羽翼丰满的自主品牌,哪怕是奇瑞、长城、比亚迪,也远非外资的对手。中国的市场如此肥沃,没有哪个外资不在乎,如果放开股比,没有一家不会倾尽全力来中国市场占领有利地形的。无论是奇瑞,还是比亚迪,这两年正好都刚刚处于调整最后阶段,可以说刚刚“学会造车”,哪能是外资的对手呢。

  所以说,放开股比,会使中国自主品牌面临面顶之灾也决非夸大之辞。

  当然,就像苗圩自己说的那样:“保护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放开股比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只是这个放开要有个时间,放开之前要有稳妥的布署。“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自主品牌也必须尽快培养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苗圩的这番话,本来也是接着董扬的话而来。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董扬的支持,一方面也是对外界关于股比放开与否的回应。外资不超过50%红线的规定是符合WTO的,压力只是来自于美国,TPP谈判中,工信部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工信部的暂时不放开股比,确实是为中国的汽车工业,自主品牌考虑的。那么,之后要出台的产业政策,相信会对于自主品牌,特别是国企自主品牌有着严厉的要求。

  苗圩一直是个非常务实和明智的人,自东风走向工信部,这一路走来,都让外界看到了他的沉稳、睿智与得体,当然更多的是懂行业,务实。既然顶着压力,还要把汽车股比放开的事放一放,那么,他一定会有后续的手段与决策。保护不出强大的汽车工业,时间有限,资源有限,尽快培养能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自主品牌们,特别是大国企们,也该解读了相应的信息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