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在国内市场上,我们可以选择的车型大多是些根据欧洲或北美成熟市场而设计的产品。虽然这些车子大多都集成了丰富的先进技术,但是在其研发的过程中却往往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的好恶。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为了品尝欧洲人的乐趣,而牺牲了本该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这的确会让人觉得有些尴尬,我想国人不同的品味并不等于品味的低下,就像美国人或是德国人可以决定他们的车子的长相一样,日益强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应该拥有选择或是创造的权利。
朗逸作为大众在2008北京国际车展上发布的两款新车之一,将成为上海大众展现其本土化研发实力的重要产品。就像大众高层在北京车展上所透露的那样,未来这家德国企业与他的合作伙伴将为中国人量身准备他们需要车型,这些产品将拥有兼具空间与德国操控品质的双重优势。近日新浪编辑lathe试驾了上海大众朗逸轿车。
首次见到朗逸,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上海大众在产品设计风格上的转变让我钦佩,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本土化设计车型,在大众强大研发与技术支持下,朗逸的整体风格非常适合国人的审美,相对含蓄、内敛的车头轮廓在带来时尚外观的同时,并没有过分的张扬。回想起速腾、迈腾的"大嘴"前脸,眼前的朗逸的确更具东方美感。从我拿到的资料上看,朗逸的最初的设计元素源自06年北京车展上哪吒概念车,此后大众的设计师在这一设计思路的指引下,逐渐衍生设计出了数款特征迥异的风格样车。而目前确定量产的朗逸则是这些设计中最合理也是最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一款。
从车头望去朗逸简洁的镀铬中网并没有像超过前保险杠的下端,VW的标志也没有采用夸张的设计。椭圆形的前大灯造型包裹在车头的轮廓线中。前大灯内,三个单元从内向外分别为示宽、远光单元,近光单元与转向灯单元。可能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朗逸没有使用已经在大众产品上得到普遍采用的无骨雨刷,而是选用了成本适中的传统雨刷。
朗逸的细节设计明显依据了国人对家用车设计的认可标准。一些当下时髦的外观设计成为了这款轿车的标准配置。在这些"风格"配置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朗逸外后视镜上的转向灯,调整细节并不能明显改善某些功能特性,但是的确可以拉高朗逸的整体档次。我此次试驾的2.0AT顶配版本上侧窗配有镀铬的装饰线,在多数国人眼中漂亮炫目的装饰条也是体现轿车价值的标杆。
多年来的技术储备,已经让上海大众的生产工艺与德国本土的差距变的非常微小。我只能通过一些细节与配件的成本控制来揣摩上海大众对朗逸的定价。而从喷漆、钣金以及装配上观察,朗逸并没有应为关注成本而牺牲产品的品质。优良的制造品质为设计师留下了充足的创作空间,朗逸车身钣金件间的接缝均匀细腻,车身侧面的腰线流畅写意。尾灯与车尾的造型与车头相互呼应。作为模块化加长改进后的PQ34平台上的首款新车,朗逸的外观明显考虑了车身尺寸变长后的比例问题。与其他A级车相比,朗逸的车顶弧线更平直,轴距加长后车身的拉长感明显得到抑制。但是轴距变长后,改变不大的轮距让朗逸看上去略显修长。定位A级车的朗逸,车身尺寸已经接近了B级车的标准。[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