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不发威,当成是Hel-loKitty。”来自英国的路虎近期发了一次威。在旗下新车X7因为神似路虎极光而“一战成名”近两年之际,陆风迎来路虎的一纸诉状。而起诉方正是英国路虎品牌。据英国《路透社》报道,塔塔集团旗下的捷豹路虎(JLR)针对江铃汽车集团提起上诉,控告后者旗下的陆风X7车型抄袭其路虎揽胜极光(Range Rover Evoque)。
路虎与陆风,一个是豪华SUV领域的知名品牌,一个是国内SUV市场的开拓者,有点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感觉。这二者除了中文名字有些相似,英文名字更是接近,路虎是“LAND ROVER”,陆风则是“LAND WIND”。几年前,两者就因为名称在欧盟打了6年的官司,最终陆风胜诉,保住了自己的英文名。
如今,二者还要再打一场可能更加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在“游戏规则”有问题的前提下,这将是一场颇费时日且不好打的官司。在中国的现有专利制度下,路虎极光与陆风X7都有合法的外观专利权。而且此前其他外国车企起诉国内车企抄袭的“碰壁”经历表明,想在中国打赢外观侵权的案子并不容易。
更为重要的是,这将是一场“没有最终赢家”的官司,即便路虎胜诉,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并不意味着陆风X7就穷途末路,对外观稍作改动后依然可以继续销售。而江铃一方和陆风X7,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因此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看似“稳赚不赔”。但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戴上外观抄袭的帽子,对品牌发展不利,而且进入海外市场也会面临诸多不便,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就在一路山寨、靠抄袭而成名的双环汽车倒下不久,陆风因为外观疑似抄袭而被路虎告上法庭,此事再度引发业界对于汽车行业山寨抄袭之风的关注与讨论。在主流自主品牌都纷纷以实际行动告别最初山寨抄袭的逆向研发模式之际,这一事件的最终走向或许会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上的一个转折点。
“冤家”再聚首
2014年的广州车展上,因为神似路虎极光,陆风X7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一款车。同样在4年前的广州车展上,路虎全球首发了一款身型紧凑的SUV,并发布中文名称“揽胜极光”。由于外形紧凑、颜值颇高,2011年下半年正式在中国市场开售的极光很快成为高档SUV的热门车型,在售价50-70万左右的定价下,加价15万依然很抢手。
成为市场当红“炸子鸡”的极光,也自然而然成为国内SUV的效仿对象,在近年自主品牌车企推出的主力SUV产品,不少都多少带有一丝极光的设计元素,但像陆风X7这样与极光相似度极高的,还是第一个。陆风X7亮相后,有汽车设计师在网站论坛上分析,“两款车相似度高达99%,差异仅为1%”。更有汽车爱好者表示:“换个标就可以当极光开了。”“内心得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开这个车。”
路虎方面当然也注意到这一情况,捷豹路虎CEO Dr。 Ralf Speth在那届车展上接受媒体采访时颇为不满地表示:“出现这种抄袭现象令人极为沮丧,知识产权归捷豹路虎所有,这种做法违反全球适用的国际规范!”不过,在口头声讨之后,捷豹路虎并没有什么行动。
陆风X7也于2015年6月份正式上市。由于卖相不错,又有国内首款自主8AT车型、三菱2.0T发动机等卖点的陆风X7,售价12.98-14.78万元,仅为路虎极光国产售价后的三分之一左右,也俘获不少追随者。到2015年年底,上市仅半年的陆风X7便已销售了19749辆。陆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欣欣曾在去年成都车展上对媒体表示,“陆风X7自上市以来销量超过预期,2016年X7力争实现销量8至10万。”陆风销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以来X7的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后续市场表现继续看好。而据媒体报道,2016年陆风汽车的目标销量是10万辆。
作为江铃控股旗下的乘用车品牌,创立于2002年的陆风汽车也是国内自主品牌的先行者之一。早年,陆风通过率先推出SUV等产品,成为自主品牌的主流,并获得不错的市场口碑。但在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凭借轿车成为市场主力之际,起步并不晚的陆风却因错过发展机会,又踩空市场热点,发展逐渐落后。而近年在城市SUV大热之际,本可以大展拳脚的陆风也最终未能迎来跨越式发展。
因此,尽管“涉嫌抄袭”,对于近年表现低迷的陆风汽车而言,X7堪称背水一战的“翻身之作”。而就在外界以为路虎被迫接受被人山寨的事实之后,路虎方面却开始采取法律行动。《路透社》近日的报道称,印度塔塔集团的一位发言人在一份邮件中表示,该公司“已就专利和不公平竞争问题”向北京市朝阳区一家法院提起诉讼。
随后,捷豹路虎中国方面也确认,“就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向江铃汽车提起诉讼,其他细节问题暂时不便评论。”陆风汽车方面也对外表示:“确有此事,但我们不做任何评论,带诉讼结果出来后会发布相关声明。”从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双方对薄公堂在所难免。
事实上,这并非路虎与陆风第一次交手。作为较早开拓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陆风在海外也遭遇颇多波折。据媒体报道,早在2005年,陆风在欧洲申请注册“LAND WIND”商标时,路虎因为其与“LAND ROVER”太接近,将陆风汽车告上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在最初的裁决中路虎获胜,但是陆风选择了上诉,经历6年的坚持后,最终在2011年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英文商标。
难打的官司
时隔将近两年后突然“发难”,路虎方面显然是有备而来。一位捷豹路虎中国人士向记者表示,捷豹路虎中国从2015年起就在讨论和准备对陆风的起诉。而在法律界人士看来,已经提起起诉表明路虎有充足的信心。“已经搜集了证据并做好了迎难而上的准备。明知道此前类似外观专利侵权的案子,外国车企基本没有打赢的,路虎依然选择走法律途径,可见其在过去两年中并不是放任事态发展,应该暗中做了不少搜集证据的工作。”一位律师对记者表示。
不过,在这位律师看来,路虎想要打赢这场官司,难度也不小。一是能否有足够证据证明陆风X7侵犯了路虎极光的外观设计专利。“目前国内的专利审批并不十分严谨,不单是在汽车设计领域,很多行业都经常出现外观设计极为相近但又都能申请到外观专利的情况,而且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时间也比较短,只有10年。”
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公告中查询到,路虎公司在2011年为极光的外观设计申请了专利并在2012年8月获得授权,申请号为2011304364593。而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则在2014年4月为陆风E32的车型申请到外观专利,申请号:2013305282265。两款车外观极为相似。“几年官司打下来,即便路虎获胜,剩下的外观专利保护期也没几年了,陆风只需要对X7的外观稍作细节改动,依然可以继续在市场上销售。而且这一场官司下来,反而可以大大提升陆风X7的知名度。”这位律师表示。
二是从以往经历看,外国车企在中国的外观专利官司中胜诉的少之又少。“前几年本田起诉双环的外观专利侵权案最终是赢了,但因为在法院判定前本田就对外声称双环抄袭,反而被判赔偿双环1600万。替别人打了一圈广告还有可能被判罚,这就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打外观专利侵权战的后果。”
第三,路虎极光的专利获得授权是在2012年,而这款车早在2010年便在国内公开亮相,这很可能成为陆风方面为自己辩护的有力证据,推翻路虎极光外观专利的有效性。如此一来,案件的结果便会调向陆风,路虎败诉的可能性很大。
这方面有先例可查。2006年,德国尼奥普兰客车公司向北京一法院起诉中大集团旗下两家客车公司的两款客车外观侵犯外观专利,由于抄袭证据确凿,法院初审判定中大集团旗下两家企业立即停止生产并销售两款涉案客车,并赔偿被告2000多万元。
但中大方面申请上诉,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申请尼奥普兰的专利申请无效,因为早在2004年尼奥普兰的两款车已经在德国的杂志上公开外观造型,早于他们在中国申请到外观专利的时间,破坏了涉案专利的新颖性。最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了中大方面的申请,法院的终审判决也推翻了一审的规定。
专利审批难题
而如今“发怒”寻求法律途径维权的路虎,在专业人士眼中看来胜算也不大,而且还免费为陆风做了广告。“不明白路虎为何要做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多少前车之鉴都表明了,赢不了,干嘛还要做?”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如此表示。在现有的专利保护规定和法律环境下,陆风似乎是“稳赚不赔”的一方。
此前,在本田起诉双环来宝S-RV车型侵害了CR-V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案件中,也曾遭遇外观专利权被判无效。经过一审、二审,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历时12年,才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最终审理中,获得双环外观设计确实与CR-V设计相近的说法。但本田方面的诉讼请求依然被驳回,反而被判不正当竞争,赔偿双环1600万。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有律师对记者表示路虎获胜的可能性不大。“赢了官司,现有的车继续卖,即便输了,外观稍作改动,依然能继续卖。国内有很多负责专利申请的公司,知道如何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做改动,避免外观专利侵权。”上述知识产权律师表示。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从长远来看,陆风的损失也不小。“模仿或者所说的‘抄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销量,让企业活的更好么?但是自主品牌最终还是要靠正向开发才有出路。而且,一旦戴上了山寨抄袭的帽子,想要摘下来可不容易,在海外出口上,也会遭遇很多麻烦。”一位自主品牌负责人表示。这家自主品牌也曾走过逆向开发之路,但早已经通过改革进入正向开发中。
“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起步比较晚,在成长初期产品都多少有模仿痕迹,日韩车企发展初期也是如此。但是现在主流车企已经纷纷转向正向开发。自主品牌发展不易,从情感上可以理解自主品牌在生存艰难、急于求生的情况下抄袭,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群一表示。在陈群一看来,路虎起诉陆风事件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会成为一个转折点。
但如果从根源上来说,解决之道却并不在企业。“要求企业自动流出‘道德的血液’不太可能。”一位自主品牌高层表示。而陈群一也认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我国的专利审批与监管。“普通人一看都能看出高度相近的两款车,竟然能先后申请到专利,这是游戏规则出了问题。这样的专利审查制度,对于原创设计缺乏足够的保护。”陆群一表示。
责任编辑:李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