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讯 林彦中发自北京
当当为什么没有成为下一个京东?如果当初当当能坚定执行全品类战略,或许现在就会多了一个B2C电商巨头。
在代驾领域耕耘数年的e代驾,这次将触角伸向了汽车后市场,这一领域前景广阔却至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巨头。
拥有庞大司机队伍优势的e代驾,希望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取送车服务,在养车用车领域拓展自己的业务链条,这一角色酷似后市场的快递员,链接C端消费者与B端的服务商。
e车管家的母体公司e代价拥有20万的司机数量、2000万的用户基盘,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拥有车辆的人群本身就是养车用车的直接消费者,由代驾转化过来的流量似乎是水到渠成。
一方面,代为取车做保养、验车,乃至洗车泊车,这一需求在市场中本就存在。在此前很长时间的业务摸索期,e代驾的司机经常会遇到车主主动提出让司机代办以上业务的要求,而司机对于自己作为代驾人员能够提供这一服务,也心存疑问。
e代驾总部在收到大量此类反馈后,敏锐的嗅触到了其背后的商业价值,为此他们进行了一项专门调研,投递出去的1400多份问卷结果令人振奋,约有50%的用户都希望代驾公司可以提供代为取车保养类型的服务。
随后,e代驾又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100多家4S店联合经销商共同发起一项调查,结果依旧显示近20%的车主对此有强烈需求,这些人群因为长时间在4S店等待保养车辆而苦恼烦闷。
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滴滴在出行领域业务的不断延伸,使得代驾领域的火药味日渐浓烈。当别人杀到自家门口时,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最终促使e代驾随后下定决心进入车后市场,曾在BAT某巨头负责过车联网业务的肖超成为了事业部的负责人,来自奔驰、宝马等车企的团队骨干则扛起了TO B端的销售业务。
目前,已经上线的e车管家可以提供用户洗车,验车,保养的预约,未来不久还会开通保险的理赔代办等业务,“我们的定位很简单,就是做一站式服务,车主从他买车开始,一直到他进行二手车置换的过程当中,购车前的试驾、新车的上牌、日常的保养、后期的保险理赔等等业务的代办”,截至目前e 车管家已经在全国开通十六个城市,接入服务商600多家。
就整个市场的时节节点来看,e代驾选择切入汽车后市场时机既非最早也非最好,大量上门保养类企业已经完成了先期布局,以滴滴为首的出行领域巨头也在觊觎车市市场,整个资本市场在历经了一轮过山车式的大跃进之后,也日渐回归理性。
而e代驾在司机与用户方面多年累积的优势,是e车管家区别于对手的显著特色,至少在4S店上门接送车这一细分领域,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对手出现,尽管当下许多高档车品牌也会给用户提供接送车保养服务,但现有4S店体系受制于人力有限,专门雇佣员工提供接送车服务并不划算,而这恰恰是司机资源丰富的e代驾所擅长的。
按照肖超的介绍,代办以上这些业务的上门取送车师傅,即是专业的“车管家”。e车管家的每一位管家人员都会接受4S店和厂家的培训,标准按照4S店服务顾问SA培训接车员的标准一致。培训完成之后,e车管家会对这些司机都统一分类认证,当今后宝马车主下单时,e车管家会优先派送宝马认证过的司机。司机收取的费用与酒驾代驾标准一致,39元起步每十公里20块钱,最高不会超过79元,小城市单程大概是39到59元。
谈及e车管家的运营,肖超表示,在技术层面e车管家和e代驾是技术共管的,司机层面的分公司也是共享的,e车管家是采取KPI方式去管理,这是企业内部孵化创业的优势。
同时,e代驾的数据和流量资源是开放的,e车管家将会给母公司一个很高的回报,给股东一个很好的回报,在e代驾的整体战略当中,e车管家未来将起到核心作用。
对于e车管家的远景规划,肖超保有着互联网创业人的情怀,他的梦想是将e车管家塑造成后市场的水电煤、某种意义上的入口,从而服务整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