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在今年情人节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而一个月之后,马上又采取了新行动。
16日, 滴滴快的发布了《互联网专车服务管理及乘客安全保障标准》(下称“标准“),对专车车辆以及司机等设置一些相应的标准,并针对专车服务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明确提出先行赔付保障机制,这在交通出行行业内尚属先例。滴滴快的寄望借助互联网思维下的标准管理提升品牌力,加快在互联网专车这一新领域的布局。
《标准》明确规定,所有车辆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行驶条件,行驶手续齐全,运行状态良好;必须具备有效的交通责任强制险、车辆保险和司乘保障;所有车辆的车龄均为五年以内,且均为知名品牌的中高端车型。对于司机也设有严格的规定,例如驾驶员具备三年以上驾龄并通过驾驶技术考核等。此外,在乘客安全管理标准上,通过互联网和GPS等技术手段,对专车服务和车辆行驶轨迹进行全程监管,保障服务过程中的乘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从乘客下单开始的整个服务过程到最终的支付,专车都可以全程记录。另外,快的的一号专车、滴滴专车也会创立乘客“先行赔付”基金,并已和保险公司共同达成责任人责任险合作框架,对在体验专车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由该基金先行给付赔偿。
快的有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套标准是去年7月1日推出快的一号专车时已成雏形,且不断改进,而滴滴打车也有类似的标准,双方合并后相互磨合,共同制定了推出这次的《标准》,设置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将会过滤掉一些不达标的司机及汽车。滴滴快的在车辆准入标准将私家车排除在外,是因为目前国家未允许私家车进行专车运营服务。此外,滴滴快的也在筹备在新能源车领域推展专车服务。
汽车专家张志勇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滴滴快的这次推出的《标准》,与汽车行业充电桩等技术标准不同,主要是企业通过设立标准令自身的服务以及管理更规范化,以更专业的服务和管理提升品牌,加速抢占互联网专车市场。“从目前的情况下,由互联网思维催生的互联网专车服务正快速发展起来,对汽车产业渗透越来越深,起初只是辅助出租用车行业的司机,现在逐渐掌握主导权,直接介入司机和车辆的管理,利用互联网提升汽车产业租车领域的服务和效率,标准也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