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注意细节 生活误区影响行车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 10:02  大河网-大河报

  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员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会对安全行车构成很大威胁。这些生活中的误区都包括哪些?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省高速交警支队和郑州交通运输集团的相关人士。

  误区一:路上吃饭凑合饿极了胡吃海喝

  很多人认为在长途驾驶的过程中,饮食凑合对于驾驶员来说很正常。其实,规律、科学的饮食对于一名驾驶员来讲也非常重要。

  首先,三餐吃饱是最基本的生理要求。有些人早餐凑合甚至不吃,不到中午便感到饥肠辘辘,这时容易出现“饥饿性低血糖”。血糖低会造成精力不充沛,精力难以集中,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慌、四肢无力、倦怠、脸色苍白、出冷汗和眼前发黑等症状。

  其次,三餐要科学搭配。早餐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牛奶、鸡蛋等;午餐需要的热量多,一般吃低脂、高热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晚餐宜吃清淡、不油腻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类、瘦肉、蔬菜等。同时,注意多喝水,不暴饮暴食,多吃一些对视力有利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西红柿、蛋等。

  总之,科学饮食不仅有利于驾驶员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安全行车。

  误区二:疲于赶路到目的地大睡

  一些长途车司机为了多挣钱,疲于赶路,认为到了目的地好好休息一下就可以了。

  其实,驾驶员只有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因年龄的不同稍有差异),让大脑得以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开车时头脑清醒、精力集中,迅速而果断地判断交通情况。如果睡眠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判断不准、反应迟钝、操作失误,严重的甚至会丧失自我控制能力。所以,交警同志提醒长途车司机不要经常熬夜,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误区三:吸烟提神喝酒解乏

  不少长途车司机喜欢饮酒,认为长时间跑车,喝点酒解乏。

  其实,酒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觉机能下降;二是意识混乱,情感难以驾驭;三是使人的视觉机能大幅下降;四是触觉敏感度降低;五是思维判断力减弱,注意力分散。以上任何一点,对于集中力要求非常高的司机来说,都是极危险的。所以一定要严禁酒后驾车。

  还有很多司机感觉到疲劳或困倦时,常用吸烟的办法来提神,这也不可取。吸烟对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具有负面影响,而且提神的作用是暂时的,不久便会出现反应慢、动作迟缓、视力减退、应变能力差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边驾车边吸烟影响正常驾驶操作,容易引起突发事件。

  误区四:跑一天车晚上长时间看电视

  一些长途车司机长时间跑车,晚上找到服务区住下后,习惯洗个澡,然后躺床上舒舒服服地看电视。

  如果人在暗光下连续收看3~4小时的电视,会使视力降低,体内的维生素A减少,同时也影响辨色能力。有人做过实验,没有看过电视的驾驶人行车动作准确无误,看过电视的驾驶人则容易引起判断失误。这是因为电视显像管发出强烈的电子束,引起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疲劳所致。为此,驾驶人在晚间要少看电视,注意早休息。

  误区五:感冒发烧时滥用药物

  不少人感冒发烧的时候,会马上吃药,认为越早治疗越好。而作为司机,服药时就要特别当心,因为,驾驶员服感冒药后驾车比酒后开车更危险。感冒药中一些药物成分的催眠程度比酒精强四倍,很容易引起嗜睡、视力模糊、精力分散等现象。

  据调查,有11%的驾驶人发生车祸与服镇静药、安眠药、止痛药及某些止咳药有关。所以,司机用药一定小心谨慎,切不可滥用药物。

  患有糖尿病、癫痫病、瞌睡病的人则根本不能驾车——糖尿病患者常会发生低血糖,随时会眩晕,难以控制车辆;瞌睡病会突然发生、反复发作、难以抗拒;癫痫病更是难以预测。

  误区六:心事重重马上上路

  驾驶员开长途车需要一路保持愉快心情。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如果调控不好,会产生情绪急躁、思维混乱、精力分散、反应迟钝等不良现象,从而影响驾驶行为。所以,提醒驾驶员,在遇到劣性刺激或精神创伤难以调控时,一定要停止驾车。如果脑子里特别混乱,则需要把脑子、心情理顺后再开车,切不可在心乱如麻的时候开车上路。

  误区七:女性司机过度打扮驾车

  如今的女性驾驶员比例越来越高,大多为都市时尚一族,这些人群往往在穿着打扮上不分环境,比如穿又细又尖的高跟鞋、留披肩长发、佩戴首饰等,却忽略了这些过度打扮的致命危害。比如,该踩刹车踩不住;该过路口时,长发挡了视线;遇到紧急情况时,锋利坚硬的首饰成了害人的凶器。所以,交警一再提醒广大女性驾驶员不可过度打扮,忽略安全,酿成惨祸。

  误区八:新车跑长途

  一些人认为新车性能最过关,跑长途最保险,在挑选车辆时总是新车优先。其实不然,跑长途尽量不要用新车,因为新车跑长途时,一是发动机等部件会加剧磨损,大大缩短车的寿命,二来各项性能尚不稳定,新车需要约5000公里的观察和磨合。

    记者 辛渐  通讯员 史瑞杰

(编辑:肖洋洋)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