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公务用车是社会地位的标志。坐帆布吉普的是县长,坐“上海”的是市长,坐“红旗”的是部长以上……
上世纪70年代末,通过黑白电视机,我们看到许多亚非拉领导人居然坐别国的小汽车,虽然这些小汽车似乎比咱们国产的先进,不过我们依然同情他们,以为他们国家造不出汽车,只好“丧权辱国”去坐别国的车。公务用车代表国家形象,这几乎是当时官民共识。
渐渐地,官车秩序开始被颠覆。南方富裕村庄的村干部都坐上了洋汽车,比部长坐的还气派。一些级别不高的领导配车也开始升级换代,理由很充分,要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坐着老“上海”怎么去和外商谈判?丢自己的脸事小,丢国家的脸事大。当时听来似乎头头是道,不过老百姓的眼界正在开阔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前年有则报道,说印度国防部长的办公室没空调,依旧使用着电扇;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部长办公室,还没有我们某些乡长的办公室气派……假如国家很富强了,市长即便坐着“面的”去和外商谈判,相信人家也不会鄙视,相反可能肃然起敬。
近日,有关媒体披露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入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一时间不少人议论纷纷,久违了的官车情结似乎随着大国崛起又涌了出来。有关部门不得不出来解释:华晨宝马、北京奔驰有9款车型中标,均为国内生产,并非进口产品。不知道自尊心很强的爱国青年,是否消了一部分气。
公务车就像以前的官轿,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结婚迎亲,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小汽车,有一定级别的官车,就比私家车让人觉得有面子。所以公车私借,屡禁不止。
官车文化着实博大精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