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将有160多辆国外整车和250多辆国内整车同台亮相。这个消息仿佛意味着,在国际六大跨国集团争相参展的这个盛会上,中国汽车产品想以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演绎即将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实力。然而明眼人发现,中国汽车产品淘金式竞争的结果,使其大多不具备这种实力。
抛弃型消费是追魂索
有这样一组权威数字:今年前四个月,全国累计生产汽车98。31万辆,同比增加24。15%;销售汽车98。22万辆,同比增加22。3%;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和销量增长都以轿车风头最劲,分别为30。5%和28。31%。看上去诱人的数字让人没理由不相信中国汽车产业阵容之强大,市场需求之旺盛。
而真正强势的是--六大跨国集团的总产值近5000万辆汽车,占全球总量的85%以上。相比之下,中国的同业只能算是雏形罢了。
情况远不止此。做一个调查试验,问一问身边的有车族:假如你的汽车到了该更换的年头,你是否依然选择同一品牌?十个人中至少有八个人告诉你,他会重新选择,最好是进口车。还有两个人坚持使用原有的品牌,因为他们的爱车已经是世界顶级产品。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市场人士的面前:抛弃型消费越来越多地成为这个看上去红红火火的汽车大市场的副产品。也可以这样理解,许多人对目前使用的汽车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很差,他们期待着更好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某些品牌的产品,尤其是经济型轿车的短命,也使得某些企业开始被市场重新定位。号称打造中国第一品牌的某企业,今年一季度在全国整体市场十分活跃的情形下,开始出现颓势。一季度共生产轿车11731辆,同比下降0。39%,销出12339辆,同比下降1。8%,市场占有率7%以下,排位也掉了两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品单一,又要面对竞争。据了解,存在这种情形的还不仅一家。某名牌产品的市场反响一直不错,但许多消费者使用后发现,其产品的刹车系统先天缺陷,口碑逐渐就差多了,被市场抛弃将成必然。
别让虚火蒙住双眼
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厂商眼睛盯住的往往只是所谓的市场潜力,从而造成投资汽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消息不断传来,上海杰士达要造"美鹿"、华晨力推"中华",珠海公牛打造"宝来喜登",青岛颐中、东莞金星重工、深圳舜天与雷天动力等都在筹备造车。给人的感觉是,造车运动也要像当年的家电热和房地产热学习了。
厂家只关注眼前的投入与产出比,而忽略了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往往会导致品牌的短命。以至于明眼人忽然发现,与当年老三样同时代的不少品牌的国产轿车,许多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新的面孔:宝来、POLO、赛欧、派里奥、奇瑞、夏利2000、蓝龙、优利欧,等等。
据统计,中国目前汽车生产厂家约有120多家,其中四分之一的年产量不足100辆。甚至还有连续三年产量为零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无从谈起的。此外,即便是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目前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同业竞争的怪圈中去了,你将投放哪种档次的产品,我必定有可与之抗衡的棋子,实在不行,我还有降价这一杀手锏,反正是兵来将挡,捉对撕杀。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前不久,京城某企业刚一合资,就被某媒体拴上对儿了,说是产品直指某某某。在各界无意识的"驱动"下,今年初,以夏利产品全线降价为信号,业界终于将降价这一手法从羞羞答答转为硬着头皮了。以至于当江淮瑞风新车上市没几天就降5万元的举动之后,消费者纷纷疑惑,一辆汽车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站在企业的角度,可以将汽车降价理解为回笼资金的一种手段。但也并非惟一的手段,因为毕竟有时还会影响到品牌的信誉度,今年初,广本董事长张房有宣布三年内广本不降价,反而将配置升级,就不失为明智之举。无论如何,人们不愿看到有更多的短命产品出现。
近两年,由于汽车市场的需求正处在上升阶段,也带热了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在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没有保障,同时也难以形成规模,弊端很多。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要想避免短命产品,就要抓紧时间,在入世保护期内,全面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尽快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摒弃汽车垃圾,别被眼前带虚火成分的市场所迷惑。(商报记者 雷雅梅)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