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5年的艰辛,中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举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经济开始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的循环之中。在希冀与彷徨中,中国汽车业也随之跨越了又一个里程碑,进入到一个全新时代!
回想15年的历程,数汽车业最为“热闹”。在中国所有的产业中,汽车业被一致认为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一度在国内社会各界包括汽车业界,都充斥着“悲壮”的声音,仿佛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后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国民心态的调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单纯的民族情感逐渐让位于理性,让位于对权利与义务、对优势与劣势的客观分析,实业界也开始在理性思考中调整其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可以断定,在最近几年中国汽车业发展的许多变量之中,入世是其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可见入世,早在其尚为一种预期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进程。
今天,在困惑与希望中,我们终于跨越了世贸组织这道门槛,开始切实地去体验它。虽然,未来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入世将加快中国汽车业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成为中国汽车业融入全球的最大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业正是在向市场化方面转型、引进全球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包括量的增加、质的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方式的完善以及消费市场的培育,其实都离不开市场化的初步洗礼,和对全球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利用。但是,反观中国汽车业的困境,也正是因为其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着巨大不足。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言而喻。这里面,有微观市场主体的因素,也有宏观行业管理上的因素。就微观市场主体而言,由于国家政策的保护,实际上企业并没有真正面临一个完全竞争的环境,客观上限制了企业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宏观管理而言,中国汽车业在管理模式上,包括对项目、投资、产品的管理,其计划经济的色彩依然相当浓厚,客观上窒息了汽车业作为竞争性产业的应有活力,阻碍了汽车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中国虽然在轿车技术上有了一定引进,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利用好全球的生产要素,还不能做到在全球范围内以我为主的整合资源。中国汽车业在微观和宏观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最终如何解决?要靠自身调整,更要靠外力推动,实际上,入世给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机会。
有人说,入世,它考验企业也考验政府。入世后,企业在观念和运作方式上,政府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都同样面临着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变革。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民族汽车业无疑将会受到极大冲击,但是发展壮大起来的将是有更多资本成分的中国汽车业;在这场历史性的变革中,许多本土企业将会失去生存权,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也将开始出现,《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多年来想解决而最终未能解决的规模经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等问题都将会真正解决。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情况可能更为乐观:中国汽车市场将会得到全面培育,许多国人的家庭轿车梦也将在入世后成为现实。
入世后,中国汽车业将在重新洗牌中获得新生!
《中国汽车报》(2001年11月12日第一版)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