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将着重发展1.3升以下排量,符合安全、节能、环保法规,面向家庭用车市场,售价8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
轿车要讲经济,概念已炒了两年。有的车厂提出的价格是5万元,有的为10万元。“经济型”是个相对概念,不同的车厂根据各自的市场定位确定各自的价位正常得很。因为这是企业行为———市场行为。但现在出来的8万元标准却与众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国家产业政
策的取向,其“经济型”的标准是行政性的。
“标准”既然以产业政策的形式发布,说明谁出来开发“官定”的经济型轿车,必将得到政策的扶持。以8万元作为“经济”的标准,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百姓的购车需要,管理层更为迫切的目标是壮大民族轿车产业。人所共知,“十五”计划还剩4年半,入世后的保护期也只有5年。接下来紧迫的问题是,这个光荣任务交给谁,且5年之内能不能拿得出为市场所认可的车型?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以往新上一个轿车项目,每万辆的投资约需1.5亿美元,建设周期为3年至5年,投资回收期在价格保护的前提下至少要8年。假定首期规模为10万辆(远未达到经济规模),总投入就是15亿美元。
8万元的概念其实是个另起炉灶的概念。那么谁能担此大任呢?
先看“国家队”。上海大众从起步到形成30万辆的设计产能规模费时10多年,到去年仍未达产。一汽的捷达、二汽的富康产能空放率更高,还背着还贷的大包袱。另外,三大公司的现有生产线也不可能“一线二用”。
再看“地方队”。天津夏利、广州本田等也有固定的车型,要转型也不现实。
惟一充满激情的是“民间队”。然而,受最新行业管制政策的约束,“民间队”连新车型的“出生证”都不让领,哪还敢有非分之想。
颇令人玩味的是,产业政策并没有挑明让谁来担此大任。可咱中国人凡事好讲“糊涂”,管理层倾向于让“国家队”来挑重担,行业内外谁看不明白?
评判经济现象,对比分析的方法永远不会过时。倘若由“国家队”主打,人家一定会说,行———但得拿钱来!可是,光有钱就能做大国内轿车产业吗?非也!
这20多年,国家在轿车产业投入巨额资金,可结果能让纳税人满意吗?假如此次再铺摊子耗费大把银两,在体制没有大的改变的情况下,其结局又会如何呢?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跨越式”可言。轿车产业的发展同样绕不过充分竞争的坎儿。我始终认为,与缺资本、缺技术、缺管理比,国内轿车产业最缺的是迄今没有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
所以,与其扶持、发展连设计图都还没有一张的经济车型,不如放弃管制思维,让现有轿车企业补上充分竞争这一堂“必修课”。(天鹰)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