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
| -新车型以空前的密度频频推出 2000年岁末,中国各轿车企业你追我赶地推出一款又一款新车型,令关注汽车业的公众应接不暇。 观察家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以超过以往三五年的密度,如此众多的新车型问世,实属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创举。推动中国汽车业如此“只争朝夕”的内在动力,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轿车进入中国老百姓家庭势不可挡的勃勃生机。 这些面向老百姓私人消费,充满个性的新车型将在今年全面投产,可以预言,2001年将是中国家庭轿车的启动年。 -呼唤新一代的“领航产品” 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远远超过一般消费类产品。在国外,轿车工业被称为“bellsheep”,意为挂铃铛的领头羊,形象地概括出它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群的波及效益和导向作用。 内需不足、消费无热点,曾是前几年中国经济的制约因素。其实,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每当有巨额消费基金徘徊在市场之外的时候,国家就以“领航”消费品投放市场。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十元级的“高级点心、高级糖”;70年代百元级的“三大件”;80年代的千元级的家用电器;一时间都成为广大消费者“万众一心”追求的“热门商品”。 而当10年过去,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城市家庭的普及率几近90%以上,万元级的,以进入家庭为目标的普及型轿车完全应该成为中国新一代的“领航产品”。 今后5到10年里,能够买得起轿车的肯定是少数“先富起来”的人,对此,暂时买不起轿车的多数人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因为越来越多的家庭买车、养车,不但使大量消费资金从“吃穿用”领域中退出来,找到一个新流向,同时为建设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充裕的税费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买车的人也是受益者。 -环保与能源,制约还是挑战 环保是新世纪全人类关注的重要课题。90年代,中国的汽车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社会保有量已达1800万辆。北京的机动车(包括农用车、摩托车)数量相当全国的十分之一。尽管这个数字只是日本东京都或者美国洛杉矶地区汽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但是排放的污染却比上述两个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能源方面,中国从一个石油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限制汽车发展,限制老百姓享受轿车文明的理由。否则,没有石油资源的日本、韩国的汽车工业早就该关门大吉了。专家论证,采用节约用油、降低单车油耗、开拓替代能源的对策,足以用现有燃油的年消耗量维持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而新能源的开发也只有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才能实现。 国家计委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依靠技术进步,目前世界轿车的平均油耗已经从70年代末的百公里14升降为7升,尽管汽车保有量比20年前增长了一倍,单车行驶里程和车速都大大提高,但是燃油年消耗总量基本持平。 预计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在21世纪初能够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技术水平,即使保有量比目前增长30%,每年汽车燃油仍可保持现有的总消耗量。 轿车的另一个能源对策,应该是迅速制定燃油使用政策。促使人们使用经济性、小排量、低油耗的汽车,降低单车消耗;促进人们计划用车,减少无效里程的用油。比如变养路费为燃油税,就是促进使用者节约用油的一个经济手段。在这方面,相信家庭轿车将会比公家车有更积极的反应。 -政策、企业、消费者,谁能决定买车 仅仅三五年前,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拥有自己的家庭轿车还是一个遥远的梦,而在2000年,在中国7个大城市所做的一项调查,70%的家庭表示在今后5年里有购车的意向。 权威部门研究显示,购车欲望能否变成现实购车,取决于国家行为、生产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三者的相互作用。 ———国家要考虑:资源的消耗是否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消费的数量能否与使用环境相平衡;消费者对国产车的选择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为国际环境所接受;制定汽车消费政策。 ———生产企业要考虑:能否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生产不同层次的产品,包括轿车合适的价格和功能;能否提供良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能否提供适当的消费信贷使潜在的购买力释放出来。 ———消费者要考虑:购车的必要性,即当前是否需要购车;价格的合理性,即通过横向比较来考虑是否物有所值;功能的满足性,即考虑购买用途和其他替代方案;购车的风险性,即考虑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是否合适。 比较而言,三种行为中国家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家没有细化的鼓励私人消费轿车的政策,企业没有适应多种消费需求的产品结构,从而使私人购车能力受到压制,轿车进入家庭道路漫长。同时,官车多年来占据一统天下的地位,往往使中国第一批购买家庭轿车的老百姓渴望赋予他的轿车更多的象征意义,比如对显示身份的三厢车、大功率发动机的追求,在近期会成为中国家庭轿车的主流。而随着轿车代步工具的基本功能被人们认可,在欧美大城市流行的驾驶灵活,停放方便的两厢紧凑车型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形象地说,家庭轿车只能是“踮起脚才能摘到的果子”,在一个时期内总是只有少数的家庭可以买得起轿车。一个不能忽视的国情是,轿车进入中国家庭过程漫长,细水长流。从时间讲,今后10年,只能是轿车进入家庭的“启动期”,而不是“普及期”。从空间讲,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甚至内地富裕的农村,由于居民分散化的出行特点和没有交通拥堵的羁绊,恐怕更适合普及型家庭轿车的发展。 -文/新华社记者李安定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主编信箱 | |||||||||||||||||||||||||||||||||||||||||||||||||||||||||||||||||||||||||||||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新闻聚焦 |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C)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