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些媒体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称今年四季度将爆发汽车价格战。然而,我们认为这条所谓的新闻缺乏根据,有人为炒作之嫌。
近一段时间来,围绕国家有关部门放开轿车价格消息的出台,汽车价格这个敏感的话题再次被触动。不少人纷纷站出来发表“高见”,先是“轿车价格放开,价格大战一触即发”,后是“某某新车下线将引发价格战”;还有的撰文指出“中国汽车行业是个暴利行业…
…”,在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消息和观点面前,消费者一头雾水,不知是该买车还是不该买车。
实际上,对于汽车市场、汽车价格,我们还是应该保持一点平和心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去看待它。
就说价格。中国的汽车价格确实高了,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分析价格为什么高,从整体看,是中国汽车业的制造成本太高了,而不是利润高。一方面中国汽车工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过去,一些轿车企业常常是一次规划、一次投入,一步到位,其结果是产能放空、资金压力过大,造成了企业过高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大部分轿车企业产品都是从国外引进生产,高昂的“入门费”加大了成本支出,加上缺乏产品开发能力,往往是一个平台只能生产一种车型,经济成本很难得到体现。值得一说的,汽车消费时代在中国尚未到来,使得中国汽车的规模成本远远高于国外。
再看所谓的“暴利”现象。目前像奥迪A6、广州本田等少数几个车型确实有很高的利润,不仅生产环节有,流通环节也有。但是,以此一概而论中国的轿车企业全部有“暴利”,这是不客观的。真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轿车企业目前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尤其要强调的是,价格的变化最终要体现在市场的供需关系上。如果是供大于求,价格自然要降;如果是求大于供,价格不仅可以坚挺,甚至还可以抬高,奥迪A6、广州本田当前交了钱还得排队等上半年,企业又为何非得降价不可呢?
价格战什么时候打?我们认为,应该在价格战能起作用,并且企业能承受得起价格战的成本的时候,现在的问题是,市场上消费者对汽车最终价格的预期太高,企业能够承受得起的能力太差。这个矛盾和反差的存在往往使得企业降价了而市场没有响应。应该看到,中国汽车企业缺乏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承受价格战的能力很弱,由于产品品种单一,成本的互补性差,所以尽管市场上卖不动了,价格仍然下不来。
中国的汽车价格一定要降下来,否则没有出路。这个不断降价的过程,就是中国汽车不断反思,并且不断从“根”上改变做法的过程。包括引进合资,包括产品开发,包括提高技术水平,这都是一个降成本的根本问题。什么时候中国汽车价格让消费者满意了,什么时候中国汽车产业也就真正成长起来了。
中国汽车价高的“背景”其实挺“深”的,绝不是有些人说的那么简单。(吴迎秋)
《市场报》 (2001年07月10日第十三版)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